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字浅议     
古今字是东汉大经学家郑玄提出的。在《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古今字理论出现后,训诂家及文字家作为研究字义和字源的根据,然而人们对古今字和通假字、假借字则常常混淆,划界不清。因之,对古今字的产生原因及特点,及其和通假字、假借字的区别需要进一步辨析。  相似文献   

2.
成语也有三个字的?对呀!同学们最了解的可能是四字成语,其实,成语家族成员可多了!除了三字、四字成语,还有五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字的,如“风马牛不相及”、“五十步笑百步”:有七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字、十字甚至十字以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详加辨析,指出:古今字与同源字是部分重叠关系;与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但颇有差别;与通假字在理论上没有关系,在实践上有纠葛但可以分辨清楚;与异体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反切拼音,清代陈澧说得很清楚:“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这就是说,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与所切之字同声母,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母,同开合口和四声。周秉钧先生把它简化成“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四句口诀。  相似文献   

5.
小学写字教什么?该怎么教?近日,本人执教一节苏教版小学写字课,四年级的"土字底、宝盖头".对"土字底"的教学设计经过三次修改,多一层思考,多一次修改,每一次新的设计,都让我对写字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一次:关键词——书写 教学设计: 学写"土字底" 1.出示"塑"字:"土字底"写时注意什么? 2.交流: ①两横:上横短,下横长.两横分列横中线上下. ②竖:写在竖中线上. ③注意靠下.这是一个上宽下窄的字,"土"字底在整个字中偏下.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普通话去去连读变调的研究可以归为两类:前字半降+后字全降类和前字半降+后字半降类。本文基于语音实验分析,将去去连读变调分为五种调型:Ⅰ类."全降+半降",后字尚未完全变为轻声字;Ⅱ类."半降+半降",后字已变为轻声;Ⅲ类."全降+全降",前后字轻重几乎均等;Ⅳ、Ⅴ类属于后重的词语,前字附着于后字,发音变短。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以誓字巧导入师:(板书誓)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对,这是发誓的誓,也是誓言的誓。让我们看誓这个字:上面是折,下面是言,古人用誓这个字来约束人们的言行,就是说不  相似文献   

8.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9.
肖车 《现代语文》2004,(7):45-45
古代最高级的考试——“高考”,就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隆重举行。据统计,中国古代书生要背诵《论语》:11705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0845字,合计407179字。这40多万字,全部都要精读背熟。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数量的注释,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古代“高考”要背多少书!山西@肖车  相似文献   

10.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11.
为帮助低年级学生系统复习,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列表复习的方法,进行字、词、句的综合训练。一、字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易错易混字上,找出规律,归纳综合。为了掌握汉字形声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理解词义,从而区别易混字。可采用列表方法,把同部首的字归纳: 首先让学生根据记忆填表,然后再对照生字表填写。这样就能制成同部首的生字卡片,学生既可以在归类中了解汉字的特点,又巩固了识记。对于易错的字,教师应先出示例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字易错,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填表: 首先出示例字:“植、武、涌、谎、烧、稼、微、喂、假”,引导学生分析填表,再让学生把在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分别填入相应的表格。对易读错的字,教师可有意识地找一些易读错的字让学生按查字典方法填表,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字按字母表排列好,并组成词语,尽可能鼓励学生多组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气瓶混用引起爆炸,国家对储气瓶规定了统一的漆色标准,如: 02瓶天蓝色瓶体黑色字 HZ瓶绿色瓶体红色字 C12瓶草绿色瓶体白色字 CZH‘瓶紫色瓶体红色字 N:瓶黑色瓶体黄色字 CO:瓶黑色瓶体黄色字气瓶漆成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二类字"教学的尴尬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困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但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会认读这些  相似文献   

14.
文科博览     
取名的艺术 一、叠字法:即用姓叠加为名。例如:石磊、金鑫、林森、牛犇、水淼等。 二、偏旁法:即姓和名用同一偏旁的字。例如:徐行、赵超、蒋芳、刘钊等。 三、对比法:即姓和名用一对反义或对衬的字。例如:张弛、曲直、方圆等。 四、拆合法:即将姓拆成两个字作为名。例如舒舍予、张长弓、盛成皿等。 五、扩展法:即在姓的字形上加以扩展,组成新字,成为名。例如:孙逊、魏巍、林琳、彭澎、黄璜等。 六、成语法:即一个成语舍去其中若干字,词义不变,加以巧用。例如:马识途、周而复等。  相似文献   

15.
一、汉字能力的内涵汉字能力是指在言语交往的背景下,个体对汉字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规律的掌握与运用的心理特征。(一)口语字和书面字我们认为:汉字可以分为口语字和书面字。面对“口语字”和“书面字”这两个全新概念的提出,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亚里士多德提出“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记录口语的符号”,①口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而文字只不过是符号的符号,是纯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简单的记录工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文字”的内涵做了严格的界定“:第一原则:符号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文盲学习课本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试编了一套以识字为主,做到:认、讲、写、用互相贯通的扫盲课本。新书分为,识字部分、实用部分。一、识字部分。总共要求识字二千个。1.教基础字。以单体字、少笔划字为主、约350个字,如:一、乙、人八刀力上下大小士土日月万方厂广……等,着重音、形、义、写教学,其目的要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简单字义、写好笔顺、笔划。教学方法是:上课时,教师边教字音、边教写字(结合字形分类)、边讲字义。如教“一”字,教师先教“一”字的读音,然后教写“一”字,结合说明“一”字的字形,最后讲述“一”字的字义(力求讲少些、简单些,不必讲述太多、太繁)。至于每堂课教多少、应根据文盲接受能力,灵活掌握。教基础字时,可以发动小学生和家里人当小先生,进行家庭辅导。有条件还可以用生字卡片作课堂复习、测验。2.教合体字。所谓合体字,就是有两个或三个音体字组成的。如:加古舌好尖会合明朋厅时奇胡想碧魏……等,约有1200个字。着重认、讲、写,其目的要达到,增加识字数、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提高写字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注音材料的研究、分析,认为这些材料与被注字之间的关系复杂.这些注音材料大概有以下几种作用:指出被注字的异文、本字、通假字、同源字,辨析形近字等.  相似文献   

18.
看清字形     
贝贝:我对汉字很有研究,尤其是猜字谜,一猜就中。毛毛:是吗?那我给你猜一个。你看:我往这儿一站,就是一个字。贝贝:容易。这是“中国”的“中”字。毛毛:错!是“入队申请书”的“申”字。贝贝:怎么是“申”字呢?毛毛:我腰上系着皮带呢!贝贝:啊?皮带也算呀!这是个小笑话,不过也说明许多汉字很相近。有的字,只要有一点改动,就会变成另一个不同的字。一年级的小朋友初学汉字,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哟!用你的“火眼金睛”去仔细观察吧。请你做一个“魔术棒变字”的游戏。1.把下面的字各改一笔,看看它们分别变成什么字了?2.给下面的字各加一笔,看看…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本书里,有许多"乌"字和"鸟"字。"乌"字对"鸟"字说:"凭什么你有眼睛,我没有眼睛呢?"鸟"字回答说:"因为我代表的是动物,你代表的不是动物。是动物才有眼睛啊!"  相似文献   

20.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最早提出领字观念的是南宋的沈义甫,沈义甫《乐府指迷.句上虚字》曰:腔子多有句上合用虚字,如磋字、奈字、况字、更字、又字、料字、想字、正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