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2.
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自然段写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中“Ade”一词,课本注释为:“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基于初一的学情,普遍的解释是,作者无意之中运用了德语“Ade”一词,表现了童年的“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鲜明的对比写法是这篇课文的又一特色。最突出的是百草园和三昧书屋的对比。这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最严厉的书塾’。这个对比,从儿童两种不同的生活感受中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让小孩子整天蹲在百草园里翻砖堆、拔草根、捉小虫,任其自流,不施引导,就是适合儿童心理,促进“儿童智  相似文献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题邵建新朱永芳“Ade”的妙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到“我”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时,有这样两个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对于这两句话中的“Ade”,课本只简单解释为:“德语,意思是‘别...  相似文献   

5.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6.
问:本文“注解”说了“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故居屋后的园子”,不大具体,能有补充材料么? 答:一九一九年周家把百草园连同房子一起卖给朱阆仙以后,全部拆掉重建造。朱很迷信,怕周家败落的穷气带给他,在重新建新屋前深翻周家三尺地基,称之谓“挖穷气”。然后,新建一个大宅园。据周建人的《关于在绍兴的鲁迅故居》所述,“后面的·百草园’,原来是一块不大的小菜园。朱阆仙把它扩建为有饮酒亭、假山、鱼池、翠竹花草的大花园。鲁迅在作品中讲到‘百草园’时,曾提到有个‘梁界’,这块石界还在原地方,石界东边的一小块,才是原来的‘百草园’”。(《回忆鲁迅》页一七八) 问:文的开头“连那最末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怎么解释?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提了茶蝇喂蚂蚁”一句子,其中这个“茶”字,我认为是搞错了,应为“苍”。为了慎重,我去查了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散文选》第一册,在第77页顺数第8行中发现,确实是“苍蝇”,是课本上印错了。此其一。其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34页第一行里有“确凿”一词,课本注释①对“凿”的注音为“z偄o”,对该词的释义为“确实”。教这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究竟是读‘z偄o’呢,还是读‘zu惏’?”当时,我茫然了…  相似文献   

8.
话说“Ade”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两个奇特的句子:“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复盆子们和木莲们!……”中西合璧,引人注目。中学语文课本注道“Ade,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这比《鲁迅全集》仅注个“德语再见的意思”是前进一步了,但是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人们还是要问: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写个“再见”,而非要用上一个德语  相似文献   

9.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冬日捕鸟”一段:“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课文注释说:“就是脊鸟令鸟,头圆而黑,额纯白,形状有点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东有的地方叫它‘张飞鸟’。”注释认为该鸟因像张飞脸谱而得名。我以为此说有片面之...  相似文献   

11.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14.
一(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罗兰”,我想:世界上发明第一枚邮票的人不是叫罗兰·希尔吗?我把这告诉了她。我还问她:“你觉得是‘罗兰’好听,还是‘希尔’好听呢?”罗兰想了一下,说:“还是‘罗兰’好听一点,因为是我妈妈给我取的。”我说:“我叫你罗兰·希尔好吗?”她笑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搞错了。英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姓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罗兰’是他的名字,‘希尔’是他的姓。不过,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罗兰’。”哇,一下子冒出了三个“罗兰”,真有意思。我的名…  相似文献   

15.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6.
成事与成人     
在生活中,本来“成事”与“成人”是一致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成事”与“成人”往往被人割裂,出现了“重视‘成事’,忽视‘成人’”和“重视‘成人’,忽视‘成事’”的现象。我认为,前者是主要倾向,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保持高度警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旁逸”江苏省武进县牛塘中学高天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回忆自己读书时.因为很想详细地知道“怪哉”的故事,一次在老师授完新课,自己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忍不性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可得到的回答却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臧学民 《湖南教育》2005,(19):19-19
在我读到下面这段话以前,“教研”在我的意识里是神秘而遥远的——“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广泛流行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后,教育研究领域中一度推崇的‘质的研究’才有可能显示出它的真实魅力;也只有当‘叙事研究’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的‘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之后,中小学教师才有可能享受‘教育研究’的益处。”(摘自刘良华《一个课程关键词: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文中对“叙事研究”的阐述,帮我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让我在“叙事”中走近“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吴井平,1998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担任自然教学工作。辅导学生开展过“用采来的药材绿化校园”、“护蛙行动”、“开荒之后的得与失”、“落叶归根行动”、“山花进教室行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等近30项活动。我辅导的学生活动多次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儿童在小学阶段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而这些知识多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的。学生只有在参与性实践活动中才能认真地进行他们的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生活中,学生们总能有意或无意地发现一些问题,这正是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我’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漂泊,足迹遍及五十九个国家,经受着异民族的“文化惊骇”,在多元文化景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