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置身于基层学校,大家刚接触教研都是一头雾水,认为教研超越教学,是又虚又玄的东西,这“斯基“那“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并无实际用处;搞教研是教育专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但我们并没有在疑惑不解中停步,而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做有心人,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罗炼琦 《贵州教育》2009,(10):25-26
教研过程是管理者与教师互动、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互动中,管理者既要努力促进教师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研时机,锁定教研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并通过适度放大,发挥“非预设生成”的特有功效,让教师的学习更富有生命活力,从深层次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走科研兴校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中,有“科研”和“教研”之分。从二者的区别看,“科研”是指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教研”是指对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从二者的联系看,广义的“科研”包括“教研”。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其一:其二,  相似文献   

4.
吕立杰 《教书育人》2005,(11):26-27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谈到教研活动,人们自然会想到听课、说课、评课、磨课、辨课等组织形式。确实,这些是当前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关于命题的研究,或许因其所需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又或多或少地可能会带上些“应试”的嫌疑,所以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很少作为一种教研组织形式而被明确提出。事实上,命题研究着重聚焦“考什么”和“怎么考”,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不仅是充实教研活动内涵、提升教研工作效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开展的“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方式创新”的课题研究,明确了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的思想内核、内容指向,并形成了内外兼具的“多向互启式教研”、点面结合的“多环融合式教研”、前后贯通的“多维全景式教研”等多种实践形式,无论是在教研理论还是在教研实践上,都体现出了较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校本教研”有点像是“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当前关于“校本教研”话语系统中的某些“道理”“方法”在已往的实践中是能找到些蛛丝马迹的;说“陌生”,是因为看起来并不那么遥远的“校本教研”又总是与我们有那么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8.
谈到教研活动,人们自然会想到听课、说课、评课、磨课、辨课等组织形式。确实,这些是当前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相对而言,关于命题的研究,或许因其所需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又或多或少地可能会带上些“应试”的嫌疑,所以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很少作为一种教研组织形式而被明确提出。事实上,命题研究着重聚焦“考什么”和“怎么考”,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不仅是充实教研活动内涵、提升教研工作效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开展的“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方式创新”的课题研究,明确了基于命题研究的区域性教研的思想内核、内容指向,并形成了内外兼具的“多向互启式教研”、点面结合的“多环融合式教研”、前后贯通的“多维全景式教研”等多种实践形式,无论是在教研理论还是在教研实践上,都体现出了较好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当新课程改革经过“活动化”、“制度化”阶段后,新课程改革实质上已进入了“文化构建”阶段。“主题式”教研是一种新的教研活动。更是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它与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教研的背景,还是教研的内涵和策略。“主题式”教研都有别于传统的教研,“主题式”教研应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地中小学校都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并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县教研室肩负着指导与管理职能,必须全力以赴加快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我们认为,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构建推动区域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和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几乎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观察大最的校本教研现场后,我们在和学校管理和教师们的交流中发现,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开展大家都持肯定态度.但同时流露出对校本教研的“质”的担忧。他们把现状归因在缺乏“专业引领”.希望通过专家的介入去改变这种局面。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同时也是目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最大困难:专家是有限的,“被动地依赖”专家的专业引领.而不是“主动地生成”学校内部的专业引领力量,这是日前我区学校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其蕴涵的基本理念应为: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校本教研”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校本教研”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教学实际。根据以上校本教研“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相似文献   

14.
人本背反是校本教研的最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总是伴以新名词的闪亮登场。新名词应接不暇,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的声势之大和力度之强。这不,“人本”还没凉呢,“校本”又热起来了。“校本教研”就是其一。关于“校本教研”,专家们说这是为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这就莫怪大家都忙着时髦了——  相似文献   

15.
克服“黄牛式”,注重科学性。教研活动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理应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们不少学校的教研行为,都还是依照框框循规蹈矩,穷于应付,以完成上级任务为宗旨,教研组没有一种“研”的机制和行为。除了组织听几堂课、举行几次教学比武之外,并无其他新的创意性行为。这种一成不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单调工作,很容易让教师养成一种思维惰性,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亦相应地随之低落,在“老教师”和“老教研”中甚至出现了一种“上了一年课重复几十年”和“搞了一年教研重复几十年”的现象。事实上,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资源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校本教研的开展需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本人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校本教研的开展既要基于校本,又要走出校本,同时需要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在本文中并就如何“基于校本”、“走出校本”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转变观念,为创新营造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创造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通过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研环境,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我们采用的方法有:  一是“尊重”。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注意尊重每一位教师,相信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对每位教师的创新能力都满怀希望和期待,积极鼓励每个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参与”。鼓励、支持每位教师参与到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新才能。  …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校教研文化建设,探讨其内在机理与外部支持因素,这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新文化创生的重要策略。但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更多关注具体“事务”,忽视了教研中“人”的发展,缺乏一种“长程”教研意识,存在着诸多“形式化”的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校教研之理想价值的发挥。新型的教研文化应注重在“成事”中“成人”,深化对教研的多层次理解,在学校的日常变革实践中促进新型教研文化的创生。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湖北省荆州市红星路小学率先推出了“互动反思型备课”的教研活动。活动的方式是该校探索并尝试了近两年的“两分钟论坛”,鼓励老师“人人都开口,个个说行话”。为了促进校本研究的落实,本刊记者参与并记录了这次以“教学反思思什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飨读者。并欢迎更多的学校展示本校的校本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城步苗族自治县红旗小学.2000年度又被市县评为“先进教研单位”。人们都说.这荣誉应归功于该校的“教研娘子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