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始于1985年,设站范围是在高校和有博士点的科研院所,设站单位需至少有一届博士生毕业且条件优秀。目前,全国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63个,其中234所高等院校设站1193个,109个科研院所设站170个。除西藏、宁夏外,全国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流动站。在所有的12个学科门类中全部都有了流动站,教育部规定的88个一级学科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经覆盖了8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于1994年,设站范围是在企业部门和单位,目前,全国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18个。目前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万多人,每年招收博士后近5千人。  相似文献   

2.
浅议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后制度产生于国外,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博士后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以及著名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1985年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建议下,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注下建立的。今年是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现在的中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专业上已经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86个一级学科。在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已建立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超过3.2万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逾1.2万人。博士后出站以后,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前,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出的《关于批准新设4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110号),我校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工作。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资格,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再一次“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办学实力和培养目标提升到新的层次,学科建设和整体水平已迈上新的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我国将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博士后工作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覆盖理、工、农、医、军事、社会科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全部89个一级学科。在大型企业、科研型  相似文献   

5.
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动机与能力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我国开始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挑选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科研条件较好、学术气氛活跃的环境中从事一个阶段的博士后研究,以利于用人单位和博士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利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从而成为较高水平的创新性专业人才。但博士后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受博士后制度政策保障及待遇的吸引,一些非学术因素成为部分人做博士后的动机。本文从遴选博士后资格和条件的角度,探讨建立合理的指标以选拔学术兴趣浓厚而个人研究能力也强的博士后进站工作,从而实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与建设的几个问题 ,指出高校要根据博士后工作管理的特点 ,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的管理 ;要根据博士后科学研究的特点 ,加强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二级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文件国人部发[2007]110号(2007年8月14日)精神,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决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三个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包括2001年批准设立的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内,我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增至四个。博士后制度是国家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促进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李政道教授倡议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和…  相似文献   

8.
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侯福兴说,截至目前,我国共设有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0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万多人。其中,在  相似文献   

9.
构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是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博士后的质量观和评价观;提出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价体系的开放性原则、效用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预防性原则;构建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初步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5):84-84
1986年,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历史系开始招收历史学博士研究生。日前,2007年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站审批工作结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历史系已形成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完善博士后工作的几个问题探讨郎益夫于英杰博士后制度是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大壮举,是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政策的体现。自从1985年我国试行博士后制度、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来,已经培养出站博士后2000多名,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各学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徐妍 《神州学人》2007,(1):44-45
我国“十一五”将大幅增加博士后站据新华网消息,中国人事部门近日出台的规定表明,到2010年,中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将比2005年底增长30%左右;科研工作站总数将比2005年底增长50%左右;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预计将达到8000人左右。这份由人事部发布的《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  相似文献   

13.
回顾·分析与思考─—纪念我校实施博士后制度十周年金锡华,王蓉一、概况我国于1985年底建立博士后制度至今已十周年了,十年来我国博士后工作发展十分迅速,至今我国已建立了4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博士后流动站),进站总人数已达3700多人。我校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云 《教育研究》2006,27(5):36-40
20年来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经历初步创建、快速与全面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正走向提高质量与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制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因素。新时期的博士后制度需要在管理制度、培养制度、经费筹措、资助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留学人员丁作和博士后工作.中央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出了“拓宽留学渠道 ,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的新要求。截至200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截至2008年6月,全国已设立179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相似文献   

16.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面临着阵痛与转型。因此,必须从转变管理手段、搭建交流平台、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态与信息     
我校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成功日前,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出的《关于批准新设4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110号),我校历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工作。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资格,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再一次“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办学实力和培养目标提升到新的层次,学科建设和整体水平已迈上新的台阶。(任实)我校4项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我校教师申…  相似文献   

18.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我校 2 0 0 3年新增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即 :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 ,加上原有 1 991年设立的生物学 ,目前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 5个 ,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有力推进我校博士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也有利于我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加强。我校新增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讯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理论在博士后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指出了现行博士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中运用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并相应地提出了新的博士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的博士后工作自1993年初划归地方管理后,有了较快发展,博士后的管理和服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上海地区现有28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了5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理、工、医、经、文五大类.此外,上海还率先在宝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1985年到去年底,上海共招收559名博士后.现在站博士后248名,占全国在站总数的14%.已经期满出站229名,其中留上海工作174名,绝大多数被单位委以重任,担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重要的科研领导职务.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已成为上海科技界的一支有生力量,为上海的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