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以降,伴随着西风东来,报纸媒介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了古老的中国。报纸媒介的到来酝酿产生了大批以报纸媒介作为栖身之所的知识分子,催生了报人群体这一新式文化群落。在此,从时局的发展并结合报人群体自身的鲜明特点出发对报人群体的兴起和所面临的窘境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代欧洲社会经验而形成的公共领域理论,在运用于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时,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揭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殊性。清末教育改革中废科举、派遣留学生、兴学堂的三大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以学校、学会、报纸为主要形态的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扩张;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通过现代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确立,为趋新知识分子从事公共批判和监督奠定了新的知识基础,造就了公众和公共舆论品质。教育改革和公共领域的扩张,导致传统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被削弱,面对由改革所带来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作为改革发起者的清政府却无力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女性体育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1898-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女子体育的关照;1904-1907年,主要表现为一批新知识女性群体对体育的自我觉悟,其中尤以秋瑾为代表;1907年后,主要表现为晚清政府颁布了两个有关女学教育的重要章程,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中国女性体育开始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场”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拓的文化语境中贵州现代文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保证大报文化品质是文化大发展具体而实际的工作,是文化发展须重视、落实的大事。大报是报界"大腕",它受众多、覆盖面宽、影响力大。所以,保证大报文化品质应当且必须。提升公共文化质量、提拉国民文化素质,保持大报文化质量是基础、保证。视听产品多,网络文化强势,但大报仍是有效、深度阅读的重要信息源,中老年读者,尤其是各界知识者视大报为可信的权威媒介。推动文化发展,报人要在基础层面为文化建设与繁荣发力、加油。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我国体育留学生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推进近代中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清末民间的体育留学生面临着“东亚病夫“的刻板印象与国民体质形象重构的迫切需要,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与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需要,需要对近代西方体育文化有种全新认知。清末民初体育留学生对中西体育文化交流和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优化了体育教师师资结构,推进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开中国近代体育研究先河,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学术理论建设;拓展了中国体育文化视野,推进了中西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推动了西医教育的发展,且最初只是针对男性的教育;清末出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兴办女子西医教育,民初女子西医教育建制化完成;女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化发展造就了早期的女医群体,冲击了中国固有的职业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群育即群性培育.近代群育于20世纪初首先在民间展开实施,30年代在政府主导下成为德、智、体、美、群五育教育目标之一.而近代群育的兴起肇端于严复的群观念,严复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人为何群,何以群,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在近代史上首倡合群,对近代群育的兴起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为群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注重个体群性的培养,群育在当前亦有实施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微博具有公共话语平台的特质,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强大包容性和广阔视野的互动自由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人们开始在观念上和行为上将微博作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话语平台。应通过培养公众媒介素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理性社群等路径构建微博公共话语平台,促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兴办女学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办女学堂兴起于1902年,在1907年,清政府迫于压力,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官定女学章程,此后,官办女学堂逐渐发展起来,同时,清政府还给女子留学一定的鼓励,在选派、管理及回国使用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以来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公开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始于1916年江苏省教育会的演说,而非世人熟知的北京神州学会演讲。从媒介视角观之,“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形成了从口语到印刷文献的媒介传播轨迹,并构建起民国时期以报刊媒介为主体的公共论辩空间。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是中国最早较系统地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教育和体育思想的人物之一。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是伴随着维新变法斗争形成和发展的,给整个社会留下很深的印迹,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运动,作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公共事件,表征着全球社会新的发展趋势。而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一轮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核心,成为焦点议题。但是在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更偏向于技术视角,将媒介视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忽视了媒介在重构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意义时所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事实上,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媒介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渗透到奥林匹克运动的诸多方面,正在经历从偏于物质化的“媒介”转向偏于制度主义和社会建构的“媒介化”。因此,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的新转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关乎在媒介化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本身的发展方向,更是隐喻了人类将如何建构一个全新的社会。采用“媒介化”的理论视角,以体育组织的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了奥林匹克运动媒介化过程中遭遇的现代性困境;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国际奥委会在重新策定传播战略目标、拓展媒介渠道、统合传播主体、重构内容体系和重视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新动向;以及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中国体育组织推动奥林匹克媒介化进程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剩女”作为一个被社会热议的群体,一直以来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媒介报道中。媒介具有强大的信息环境创造力,它对于某个群体的报道直接影响着受众对该群体的印象。究竟是“剩女”这个群体本就具有媒介所呈现的特点,还是媒介在有意无意地传播着刻板化的“剩女”形象?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新京报》和上海《东方早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媒介在对“剩女”群体进行报道时是如何构建其形象的,从而探究大众媒介报道中对“剩女”群体的污名化倾向,并对媒介今后的报道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文化学视角,尝试探讨实用理性传统对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为索解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图景,补充一种新的文化解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带有工具理性、实用功利、多元速变和互动融合等特色。孕育于巫礼文化的中国实用理性传统,是影响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的内缘性文化因子,具体表现在经世致用的思维方式确立了演变的主题、实用实效的价值取向引导了演变的方向、以变求进的人生态度加速了演变的过程、求同化异的实践方式影响了演变的结果,这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既有贡献也有阻碍。因此,在文化自觉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语境下,需要淡化传统的工具理性色彩,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创新;克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坚持主动识变和应变求变,推进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创新;承续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外体育思想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6.
网络作为21世纪发展迅猛的大众媒体,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成为它与其他大众媒介区别之处。有广泛参与度的网络在线调查,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络半开放公共领域。本文以在线调查为研究对象,拟从其公共领域的建构,半开放性的成因,体现的意义及局限性这三方面,试图对这个半开放的公共领域进行有意义的探讨,力求对网络上的公共领域进行有益的思考,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端正我们看待在线调查数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公共领域"也逐渐向虚拟化的网络空间发展,促使传统公共领域向"网络公共领域"转型。但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下,网络公共领域是否已经形成?其实践现状是怎样的?以往研究成果从公众、结构、困境等多层面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因此,本文以当前不断进步的网络技术为背景,试从中国国家性质出发,基于控制分析的视角,解读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的存在形式,探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18.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中国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自20世纪印年代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图书馆学界,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给予更多的关注,推出了一批批研究成果.文章从蓝书楼与近代困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概况、近代图书馆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近代人物与近代图书馆、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评价等6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清末西学传人中国,近代中国体育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中,逐渐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近代中国体育的变化:近代体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近代体育运动在中国兴起,近代体育竞赛活动在中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