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摄像、录象解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试跳过程中速度变化的特点以及每一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各跳之间速度分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对我国部分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有提前准备起跳意识 ,导致后 2步步幅变化过大 ,速度下降 ,进而使单足跳的着板角变小 ,起跳角变大 ,致使第 1跳的向前性差 ,助跑所获取的水平速度不能较好地保持到最后 1跳 ,这是造成水平速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霍俊哲 《体育科技》2010,31(2):41-44
通过高速摄影和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各阶段水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比较与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时相水平速度在助跑、踏板、起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水平速度降低,特别是跨步跳造成的损失成为影响总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速度在跳远助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繁荣  张樯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43-43,45
跳远技术包括四个环节,助跑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助跑技术中最后几步步长、速度节奏和动作结构的变化,关系到最终跳远的成绩。踏跳时水平速度损失率小,踏跳的组合形式,跑与跳技术结合的合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与成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跳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3跳远度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第1跳,最后是第2跳;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三跳比例、速度利用率多方面都与国外运动员有着一定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三跳中应充分利用水平速度,并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将速度利用率能力作为突破口,调整好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7.
李风琴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66-667,66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拍摄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二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探讨女子三级跳远技术中第一、二跳速度分配特点。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在2009年8月柏林世锦赛和2009年11月山东西柳举行的全运会三级跳远的比赛录像资料与世界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爱德华兹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创纪录一跳的录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通过比较两者三次比赛的助跑速度,三跳的腾起角、速度利用率,膝角变化、和三跳比例等技术参数,得出李延熙打破全国及亚洲记录的真正原因;同时指出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为李延熙今后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在2009年8月柏林世锦赛和2009年11月山东西柳举行的全运会三级跳远的比赛录像资料与世界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爱德华兹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创纪录一跳的录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通过比较两者三次比赛的助跑速度。三跳的腾起角、速度利用率,膝角变化、和三跳比例等技术参数,得出李延熙打破全国及亚洲记录的真正原因;同时指出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为李延熙今后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及三跳水平速度的测试与关联分析,揭示了助跑、三跳水平速度及速度损失等因素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贺改芹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5):52-53,58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统计等方法,对近三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集体六人操前6名参赛队18套动作的队形的变化数量、变化速度、变化类型的运用和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世界健美操集体项目比赛中队形变化数量远远超过规则规定的16次左右;队形变化速度有逐届加快趋势;队形变化类型主要以规则队形(直线形、斜线形、三角形)为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In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this study examined changes in motor pattern and performance accuracy when low-level throwers focused on internal variables, external variables, and/or velocity of throw. In Experiment 1 the task goal was to improve the throwing pattern. In Experiment 2 the task goal was to throw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at a targe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velocity was most effective for changing the throwing pattern, with external focus more effective than internal focu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2 indicated that external focus was the most accurate condition and increasing velocity was most effective for changing the throwing pattern.  相似文献   

14.
In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this study examined changes in motor pattern and performance accuracy when low-level throwers focused on internal variables, external variables, and/or velocity of throw. In Experiment 1 the task goal was to improve the throwing pattern. In Experiment 2 the task goal was to throw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at a targe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indicated that increasing velocity was most effective for changing the throwing pattern, with external focus more effective than internal focu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2 indicated that external focus was the most accurate condition and increasing velocity was most effective for changing the throwing pattern.  相似文献   

15.
浅析改进赛艇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强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93-494
阐述了赛艇运动的基本划法、技术关键、技术风格等问题,分析了评价赛艇技术好坏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具有完善技术的船速变化相对平均船速的差值小,曲线变化不大;而划桨技术不好的船速变化相对于平均船速差值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单人皮划艇500 m竞速结构与竞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桨频曲线转折点的皮划艇500 m比赛竞速结构划分方法;根据全程桨频和船速的变化特点,对每个阶段重新命名,更准确地反映了皮划艇500 m竞速规律;冲刺阶段桨频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船速的提高,船速是否增长取决于平均桨力,它才是船速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世界大赛中分段成绩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我国划艇运动员杨文军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为例,说明了竞赛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对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体操动作技术的研究,其实质就是对最佳化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从踺子上板时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踏跳和起跳阶段运动参数的变化。第二腾空运动参数的四个方面,对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改变我国跳马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灰色关联分析和图表分析法,对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00 m栏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速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女子400 m栏运动员速度总体变化趋势为“速度上升-高速度保持-速度下降”,第2栏、第6栏栏间速度与成绩关联最大,而这两个栏间正是运动员速度变化的转折点,也进一步表明加速能力、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中国运动员黄潇潇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 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揭示100 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实质,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参加第6、第7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 m决赛运动员的速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 m跑的速度变化与其能量供应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关键是利用训练和营养等手段提高体内CP的含量,降低糖酵解供能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Effect of tennis racket parameters on a simulated groundstro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given manufacturers the freedom to develop a broad range of tennis rackets, allowing them to chang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tructural stiffness, mass, and position of the balance poin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how changing these parameters could affect ball resultant rebound velocity and spin for a simulated groundstroke.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freely suspended racket and string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acket parameters for oblique spinning impacts at a range of locations on the stringbed.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frame of reference, where the ball is projected onto an initially stationary racket. The mean rebound velocity of the ball was 9% higher for a structurally stiff racket, 37% higher for a heavy racket, and 32% higher for a head-heavy racket. In addition, the mean rebound topspin of the ball was 23% higher for a heavy racket and 21% higher for a head-heavy racket. Therefore, in relation to a groundstroke with an impact location away from the node, the rebound velocity of the ball is likely to increase with the structural stiffness of a racket. The effect of changing the mass and position of the balance point is more complex, as it is depend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verse moment of inertia and maximum pre-impact swing velo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