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个女作家的自白戴厚英长篇小说《人啊,人!》曾是一部引起争议的小说。它的作者戴厚英女士在新近出版的自传《性格——命运——我的故事》一书中,又一次对往事作了“真诚”和“真实”的回忆和思考。女作家坎坷多舛的生活经历,既为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可能有的遭遇...  相似文献   

2.
我的岳父许光玉是一位年近七旬的高级知识分子,听过不少报告,唯有王震的一次讲话,常念念不忘.最近,他又给我们谈及四十年前有幸目睹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当年风采的往事.现将这段珍贵的回忆记录如下,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3.
陈尚忠 《今传媒》2007,(1):55-55
新闻贵"新",怎样做才能为了保住新闻的"新",既抢时间又防差错,这是一个不少人看似解决实际并未解决好的问题.近读一篇回忆周恩来总理处理一次新闻事故的文章,从中既看到了在什么情况下因抢时间会产生差错,又明确了怎样做才能既抢时间又防差错.现将其摘要录之于后,以飨未见读者.  相似文献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在出版总署出版局工作,后转入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编辑部,1989年退休,又接受返聘七八年,最后算是完全退休。五十年来,往事纷纭,使我感触较深的,一是与读者、作家的联系,一是对书稿的加工整理,现在专就与读者联系方面写些回忆。1953年,范用同志担任人民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很重视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读者联系,有四个人做具体工作(李梅甫、秦梦莺、郑文钰和我),定名为读者意见组。当时有位署名王仲闻的读者,经常对解放初期影响很大的“干部必读”中的几种政治、经济、哲学理论读物写出细致中肯的意见,从寄来的“读者意见调查…  相似文献   

5.
我的岳父许光玉是一位年近七旬的高级知识分子,听过不少报告,唯有王震的一次讲话,常念念不忘。最近,他又给我们谈及四十年前有幸目睹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当年风采的往事。现将这段珍贵的回忆记录如下,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6.
我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图书馆人,终日与书为伴,以读者为友.蓦然回首,青春不再,流年已过,留下的只是解不开的图书馆情愫与缘份.往事如歌,一代一代图书馆人的创业、奋斗,构筑了图书馆往日的历史,铸造了图书馆今日的成就、明日的辉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见闻、佳话.回首往事,可考查历史,了解真实,挖掘断层,追古知今.回首往事,可抒老一辈图书馆人的从业情怀,更可激发年青图书馆员的思考与梦想.在此,本刊开辟了“往事链接”栏目,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知名学者,权威人士,无名馆员,青年学子来稿一视同仁.长篇凝重的个人回忆、短小活泼的史话、趣闻,令人耳目一新的反映历史真实原貌的杂记、日记、备忘录等等,均受欢迎.本刊衷心期望,“往事链接”一栏为读者开辟一块忆旧追思,谈古论今的天地,更期望它吸引广大读者深情的目光与触抚.……  相似文献   

7.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隆重纪念;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吸引无数人的眼球.2011年,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和书影响中国?本文列出的10位人物与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11年读书的热点所在.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岁末,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于2011年1月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这样说.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象征.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或许永远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做流通的责任和思考.传统的新华人可能会给自己一个问题:怎样为书找读者,怎样为读者找到书?我们在学术图书的发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怎样能够找准读者,怎样能够为读者找到他真正需要的学术图书. 如何满足学术图书出版与需求的对立和结合,由此来实现我们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寻常往事——回忆祖父刘文辉》这本书记述了经历过大风大浪曾经厮杀疆场的刘文辉的晚年生活。作者以一个社会学学者的知识背景、眼界和立场,对家庭中的"寻常往事"进行还原和观照,书中除了讲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从去年十月至今年九月,一年来连续组织了六次思想讨论.每次讨论来稿都很多,而且来稿人的面也很广,很受读者的欢迎.在这几次讨论中,主要以"怎样成为革命意志旺盛的人","个人主义有没有积极作用","共产党员应不应该有个人志原"三次讨论影响较大.在讨论"怎样成为革命意志旺盛的人"的时候,正是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出现的时期,党员、干部中间确有一部分人思想落后于形势,革命朝气不足,许多单位党组织都配合组织了讨论,并以"怎样成为革命意志旺盛的人"做为整党的内容之一,检查了思想,提高了觉悟,推动了工作.民族印刷厂的支部在后,有一些革命朝气不足的人有了很大的转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都是用自叙的方式,从我个人的问题出发写作,社会的问题、读者的问题是次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可以更多地看到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人的命运和这个社会的关联,觉得有可能脱离个体写作的樊篱,去思考一些更重大的问题.我不再仅仅把目标定在写内心的真实上,而更多地希望,我写出了外在的真实.这一点可以从这个小说的技术方式上看出来,这次我使用第三人称、外视角,写一个"他"的故事,而不是"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地震往事》是作家李木马的散文随笔集。书中通过50段往事的回忆,追溯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残留在作者心灵深处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回忆是人的基本心理功能,也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心理过程.回忆的诗学功用受到众多哲学、美学家的重视,自柏拉图到法兰克福学派,历代大家从不同角度论述和挖掘回忆的美学功能,使"回忆"具有了丰富深广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生活中,真相其实可能要简单得多。但人从来就不关心真相,只关心故事。相对来说,最可信的历史,就是一个人的历史。真相,即所谓的"第一历史",只能发生一次,即往事。而一旦重复就是假象,包括在文字中重复。而一个人的回忆,就是努力使这种假象降到最低限度吧。在这部由精典博维出品的《打  相似文献   

16.
范敬宜先生病逝后,各方纷纷发表文章,缅怀和纪念这位"心怀全局、笔写苍生"的老新闻人.而人民日报办公厅王爱民在回忆中提到的一封书信修改稿,则从怎样写信这一细微的侧面,生动反映了范老是如何践行他近年反复倡导的要做有文化的新闻人的.  相似文献   

17.
魂归地坛     
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去世。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在感动无数人的《我与地坛》中的名句。只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刚推出的新版《我与地坛》样书还在路上,史铁生却再也看不到了。这本  相似文献   

18.
逃出金边     
《中国新闻周刊》2001,(36):68-68
痛苦的往事往往伴随人的一生,并时时折磨我们的心灵。对于龙安(Loung Ung)来说,这痛苦的经验更多地与恐惧的回忆相随,成为她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群体应该提供一些怎样的特殊服务以及服务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注重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天堂等你》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小说,也是一部让人慨叹岁月及人的命运的小说。或许,小说少了一些时下流行的新潮色彩,但其中的表达,不仅真挚诚实,而且要比某些新潮小说更关注人自身,譬如人的精神、人的信仰、人的感情,以及人怎样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等。实事求是地说,一部小说倘能激活读者的感情与联想,或意识到如何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