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经验的邮递员遇到一封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甚至漏字的信件.仍能投递到收件人手里。而电脑遇到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漏字的信件,就一筹莫展,无法分拣。造成电脑感知与人脑感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填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鸿沟?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脑感知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肖贵生 《新高考》2010,(10):18-19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题是全国各地高考的传统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的评分要求相当严格: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的,该空不给分;如果是5选4的形式,若五题均答,则只  相似文献   

3.
谭素杰 《考试周刊》2012,(85):53-54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错字、别字现象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对于生字的教学,广大教师十分注重。并下了很大的工夫。可是,当拿过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本一看,错字、别字又“顽皮”地跳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李燕 《湖南教育》2002,(9):24-24
做为中学语文教师,每每批改 学生作文,遇见错别字我就 发愁,一届又一届的 学生总犯着同样 的错误。那么 学生的错误 有没有规律 可循呢?纠 正它有没有 切实可行的方 法呢?我翻阅了1997年到2000年作文批改记录,把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整理出来,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后发现,由同音替代而造成的别字最多,约占70%,因为形似而造成的错字约占25%,其它情况也还有,但不多。简略分析如下。一、由同音或以为同音造成的别字第一种情况是同音别字。如 最常见的有“说道”写成“说到”, “既然”写成“即然”,“艰苦”写成 “坚…  相似文献   

5.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一份文稿都进行认真的审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别字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  相似文献   

6.
密码日记本     
小棠 《初中生》2007,(3):8-9
这是一封国际邮件。邮件封面的格式与我们平常的信件封面正好相反:收信人姓名地址是写在封面下方的,而寄件人地址姓名写在封面上方。看来,很多事物是没有常规可循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与国外的亲朋好友通信,因为路途遥远,往往要很长时间才能交流一次。由于信封书写不规范不少信件不得不从邮局退回,更延长了时间,给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如何书写规范的信封呢?一、书写信封的位置分配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写在信封的中间,发信人的姓名写在信封的左上角,也可写在背面,如:二、姓名、地址的写法一句一行。第一行写名和姓,如:FangpingLi第二行起写地址,由小到大分行写(先写门牌号码,然后依次写街道(路)、城镇、省或州及邮政编码),如:29,GuangzhouRoadNanjing210029P.R.CHINA邮政编码一般写在省…  相似文献   

8.
三个抄写员     
阿苏 《中学教育》2005,(1):60-60
黎锦熙是我国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  相似文献   

9.
黄冬梅 《吉林教育》2009,(7):122-122
前些日子,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师作文比赛,结果令人感慨万千。先不谈措辞的准确、行文的流畅、文章的美感,仅从教师文中白字、别字、错字的数量上就足以让人惊讶。当我用红笔一一圈出,不禁掩卷深思:现今教师到底缺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深入和普及,全社会对汉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及教师教学方式水平的影响,在运用文字的过程中产生了错别字的现象。笔者针对西藏藏初中生"错别字"的现象,谈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的对策:一、错别字的成因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现象。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在写字时多加一笔或者少写一笔。别字是指把甲  相似文献   

11.
汉字形体复杂,书写难度大,因而容易出错。出错包括两种情况:错字和别字。错字指把字写得不成字,如把“含”写成“含”、“丧”写成“丧”、“染”写成“染”等。对初中学生来说,书写中真正写错字的情况也有,但不太多,常见的倒是写别字。写别字是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欣赏”写成“欣尝”、“眨眼”写成“贬眼”、“脉搏”写成“脉博”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常见的别字及其产生的原因。写别字的原因非常复杂,这里我们只能就大致情况,作粗线条的分类:形近致误;音近致误;义近致误;音形义相近致误。  相似文献   

12.
意识是人的心理在认识方面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工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性与作用,而又与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兹就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加以论述。 一、意识与感知觉的联系 感知觉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实质上,人类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常常是感觉一产生便上升为知觉。因此可以合称为感知觉。  相似文献   

13.
曾看过一则漫画:一人坐于电脑前,刚开始他的头中还有脑。但随着日子的推移,他的脑子一点一点地进入电脑。最后他的头颅中竟空空如也!虽然漫画的表现手法趋于夸张,但却发人深省。在到处充满着计算机,越来越依赖于电脑的当今社会,人脑是否会有被电脑取代的一天?人脑最终的下场是否会与寄居蟹一般,无寄生之壳便不能生存?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创造出了电脑,同时电脑也把效率、方便、条理等种种优势服务于人类,电脑的存在使科学家们如猛虎添翼,攻克一道道难关,创造一项项奇迹;电脑的存在使商场变化更快,发展更迅速;电脑的存在使学…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粗心是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1)作业错别字多。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2)朗读时漏字、添字、错字多。经常按自己家乡口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朗读。(3)考试漏题,审题不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掌握汉字基础知识的关键期。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的知觉特性以及汉字书写结构等原因,使得低年级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汉字,经常出现别字。出现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低年级学生知觉泛化、汉字造字方法和结构复杂、课堂学习目标以及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复习等。别字的出现既影响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又对以后教师教学造成诸多不便。所以,纠正低年级学生的别字现象是教师及家长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错别字是语文教学中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要防止和减少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的错别字,必须研究他们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心理分析。常见的错别字及其产生原因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大约可分为十类,其中属于错字的有四类,属于别字的有六类。所谓错字,就是把字的形状写错了。其一是增添个别笔划,如步——歩;其二是丢失个别笔划,如低——(亻氏);其三是改变部分字形,如游——(氵放);其四是变更了整个字形组织,如知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和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学困生的阅读基本功比较差.阅读课文时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预习之后还是无法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读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读破句子、重复语句和停顿不当等毛病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学困生遇到新课文后。不知从何下手,读后不理解文中的词语和重点句子,对阅读没有丝毫兴趣。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将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困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密切关系。并从不同视角,总结归纳出汉语姓名不同于其他民族姓名的典型特征,即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程度极高,存在既有名又有字的传统,汉语姓名体现了某种审美心理,取名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极深,取名大量使用修辞手段,造成特殊效果,在姓名使用中存在避讳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