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史丽 《成才之路》2011,(12):73-73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2.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因此,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人常说:习惯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怎样使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体验中养成好的习惯?怎样帮助孩子矫正不良的习惯?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成功者的潜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这是天下父母们都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就试图将家长朋友们关心的有关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问题,选编了几位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精辟论述,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教研究所副所长。他曾经被北京电台聘为教育顾问,并开设了专题节目《关教授教育漫谈》。没有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孙:关老师,您好!听说您曾经做过关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根据您多年的研究,您怎样给习惯下定义?关:从行为方式上划分,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习惯就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惟、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  相似文献   

4.
周蓉  陶骥 《家教世界》2014,(3):56-56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宠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好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种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习惯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类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对“社会行为问题”定义的界定是比较一致的,即社会行为问题包括发脾气、打架、争吵、说谎、忌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破坏性行为、偷窃等。二、个案描述(一)个案基本情况洋洋是一个不到6周岁的小男孩,9月中旬刚插到我们班,有较明显的社会行为问题。他好打架、争吵、说谎、恶…  相似文献   

6.
正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  相似文献   

7.
习惯的养成与学生行为管理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是通过外在的行动而表现的内在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的思想和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观察到的习惯都是内心下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意志努力而自然流露出来的经常性行为。粱漱溟曾说,习惯是“把个人的学习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辞海》对习惯一词解释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  相似文献   

9.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稳定的、模式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动化”动作。这是习惯的本质性特征。许多习惯从小养成,根深蒂固,有人到老也改不了。但是,习惯的这种稳固性不是绝对的,已形成的不良习惯虽然难以改变但不是绝对不能改变,只要教育得法,经过较长时间强化训练仍可改变。  相似文献   

10.
看了这几篇文章心里非常激动,几篇文章的作者如此重视养成教育,创造出这么多好方法,他们都是养成教育的有心人。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  相似文献   

11.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稳定的、模式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动化"动作。这是习惯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所谓习惯是指重复和不断地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成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习惯具有超凡“惯性”魔力,它能使人的行为自动化,在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下.在下意识的状态下完成许多事情。任何社会的任何人都有习惯。习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实际上习惯是人的行为倾向的一种需要.它作为心理素质的一部分.贯穿于人的一生。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习惯是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的习惯,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经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变成需要固定下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学基础是动力定型——人的大脑皮层由于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就会形成某种与之相适应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而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刺激物时,就会出现相同的反映。这种反映,久经重复演练而逐渐成为习惯。习惯的本质特征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或倾向。例如:一个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幼儿,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会自觉自动地来做,若不这样做他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因为,饭前便后要洗手已经成了该幼儿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通常我们所说的“习惯”的意思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但在心理学上,“习惯”是指“人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在一定的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的某些动作的特殊倾向。其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景刺激与人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大脑所形成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这就是说,作为一种后天的反应,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反应,他是由最简单的刺激——反应(初步认识)到熟练的反应(联系形成),再经过反复练习而逐步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成梅 《青年教师》2005,(6):54-54
调查显示,在公众眼中,教师最不应该出现的行为是“性骚扰、嫖娼等不正当性行为”,而“学术水平低”和“学术腐败、剽窃”则分别排在第二、三位。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左右学生的行为,经常起作用的应该是习惯,而习惯又是在无数次行为的积累和摔打中逐渐形成的。所谓“习惯”,按心理学的解释,一是指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此种反应比较简单,在类似的情境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惟习惯反应不以动作为限,在语言思想方面也有习惯性反应。二是指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性的行为,技能学习到纯熟阶段,动作已成为习惯性。《辞海》对“习惯”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不良习惯则起有害作用。总之,学习习惯对学习成功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性游戏”与成人的性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也许仅仅是一种模仿,或是模仿影视人物,甚至是模仿父母和老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传播媒介的耳濡目染,亲吻等行为已不再被认为是罪恶,孩子们的这种游戏方式并不是“令人揪心”的性行为,更不是“流氓行为”或“色狼行为”。  相似文献   

18.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为了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发作出的意志性行为,其中也包括利他性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了解制约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能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   一、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   (一 )认知发展水平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