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王太兰一堂课如同一段乐章,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旋律。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段美妙的乐章,形成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教师的调控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态势语言的调控艺术一个人姿势、表情、...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堂课而言,如果比喻成一段美妙的乐章.那么,其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就是其中跳动的音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对于整堂课的教学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控作用,才能让精彩随处而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要想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每堂课如同一段乐章,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了课堂教学的音乐,组成课堂教学的旋律。要想使每一课堂成为一段美妙的旋律、新的乐章,形成新的造型——有张有弛,兴趣盎然,关键是靠教师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堂课,对教师来说,如同一幕短剧或一段乐章,要演得富有情韵。三尺讲台,四十五分钟,在这特定空间和有限时间内,能不能把课堂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趣味横生,教师自身的临堂情绪如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堂课如同一 段乐章,每一个教 学环节如同一个个 跳动的音符,组成 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旋律。要想使一堂课成为一段美妙的乐章,形成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教师的调控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态势语言的调控 一个人姿势、表情、动作都是人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复杂微妙的无声语言。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这样那样的暗示。因此,教师态势语言的正确运用,十分有利于教学的调控。 1、表情的调控。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注意的焦点,他们时时想从这里获得某种信息。苏联教育家马柯连卡说过,只有当教师学会用15—20种不同的语气说“到这儿来”时,只有学会在面部姿势等方面做出20种不同风格韵调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可见随着  相似文献   

6.
一个成功的导人法,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自嘁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大问题与小问题结合 即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主要的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首乐曲,那么大问题就是整个乐章中的基调,而小问题则是乐章中的每个细小的音符,音符为基调而设置。  相似文献   

8.
一、大问题与小问题结合 即根据教学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主要的有难度的综合性问题与细节性的局部问题相结合,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如果说一堂课是一首乐曲,那么大问题就是整个乐章中的基调,而小问题则是乐章中的每个细小的音符,音符为基调而设置。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极为重要,新课的引入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堂课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和结尾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D大调第三号组曲》(1729-1731)J.S.巴赫第一乐章:序曲《D大调第三号组曲》为2支双簧管、3支小号、定音鼓、弦乐和数字低音而创作。乐曲以一个庄严的法国序曲开始,其间展示了小号的明亮音响。在以附点节奏的慢速开始段以后,我们听到富有动力的快速段。这个开始段像一段赋格,由第一小提琴一个向上运动的主题引入,然后由其他乐器模仿。快速段像一首大协奏曲似的在它中间结实的全奏段和突出第一小提琴的轻快段落之间交替。在快速段以后,乐曲返回至慢速的附点节奏和庄严情绪的开始段。第二乐章:曲调(Air)第二乐章内含巴赫的一条最受人欢迎的…  相似文献   

11.
一堂好课的开头就好比一台好戏的序幕,也好似优美乐章的序曲,它是一堂课的开端,俗话说,有一个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是一堂课艺术性的主要特征:艺术性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出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认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堂的导入对整个课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成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导入如同精彩的节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又如华美的乐章,使学生受到感染;又像是打开了童话城堡的大门,引导着学生跃跃欲试……笔者在一次听课过程中,对一堂课的导入环节情有独钟,课已结束,思索却不能终结,现择取课堂导入部分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即将走完自己的童年时代,脚步匆匆地跨入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时间短而长,长而短,回首望望六年级的生活,它就像音乐,像一段段狂想乐章。  相似文献   

14.
开学第一课不仅代表着一堂课的概念,而且预示着一段时期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蕴含着学校的特色和理念。开学第一课犹如一部优秀电影的开场白,可以是整部影片的缩影,也可以是引领变化的乐章。那么,该如何上好、上活开学第一课?对此,项先银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用起、承、转、合四个关键词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尝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冯晓雪 《教书育人》2012,(25):58-59
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就会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一堂课如何开头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导入不会相同,即使同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精心地设计一节课的导入应该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盛夏光年     
江南 《同学少年》2008,(5):50-50
起初,不过是当作一个同人作品来看,看大侠们演绎的一段段大学趣事,嘴巴笑得合不拢。人物都是熟悉的,那些曾伴我度过一堂又一堂课的活生生的角色,换了身行头,登台亮相。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一堂课的导入比作“爆竹”,那么它的结尾就可以视作“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数学课引人入胜的开头犹如一段优美乐章的序曲,一堂课的好的结尾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高潮,使得课虽终却能让人余味无穷。笔者以为。数学课的结尾的主要任务除了要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更为关键的是去开拓学生视野,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使知识更显得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小学数学课的结尾也是一门艺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结尾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学英 《考试周刊》2014,(84):29-30
导课与结课之间应该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这样一堂课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章,才能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概括地说有回环式、递进式和延伸式三种,三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在设计导课与结课时必须有意识地使二者遥相呼应,使教学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以看出,一堂课的开头,如同一台戏剧的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的序曲……一个好的导语,犹如一块磁石,能聚拢学生分散的思维;犹如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又好似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  相似文献   

20.
一个问题引发的讨论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开篇很重要,信息技术课也是如此。我在导入《认识智能机器人》一课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日本机器人模仿韩国组合Won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