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励原理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动机,发挥其内在潜力,使其工作行为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努力。激励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就是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即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建红 《新疆教育》2013,(3):139-139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具体到学校教育,“激励”就是调动学生的向上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师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挑战在学习中的困难,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究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适合各年段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逐步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竞争激励增强  相似文献   

5.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从广义上说,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可见,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动机,动机被激发得越强烈,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取得的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6.
激励 ,顾名思义 ,就是激发和鼓励。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人只有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 ,才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产生最高的工作效率。近百年来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对激励理论已有很多研究 ,譬如 ,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工作内容丰富化理论等等。综合这些激励理论的主要理想 ,可以概括为 :调动人的积极性正是激励理论所要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其基本线索就是研究需要 ,设置目标 ,激发动机 ,从而更有效地调动积极性。下面就需要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做一…  相似文献   

7.
“激励教学法”尝试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何在目前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  相似文献   

8.
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学校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外,还要采用激励机制.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说,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人的内在动力,使其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激励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目标激动和奖罚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和设立奖学金等激励形式属于目标激励;而象表扬批评属于奖罚激励.有了激励机制,并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对学生会管理得更好,学校的教育目的会实现得更完美.  相似文献   

9.
王启弼 《贵州教育》2011,(24):4-5,9
所谓激励,就是持续激发人的工作的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简而言之,就是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中,存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同志曾说过:“在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除按工资的形式体现外,还需要用奖金这种形式来鼓励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集体和...  相似文献   

10.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师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挑战在学习中的困难,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究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适合各年段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逐步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竞争激励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情感激励法,能使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奋发。只有正确地运用这些激励方法,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校的管理,主要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因此针对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正确运用激励理论,坚持激励性原则和方法,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目标激励目标是人的一种奋斗方向,是一种外在的诱因,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任何人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存在,这正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是指管理者利用设置恰当的目标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曾归纳了一个著名的公式: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  相似文献   

13.
花茂荣 《学苑教育》2012,(14):63-63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邹永松 《文教资料》2006,(3):185-186
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和激励教职工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就必须了解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职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掌握一些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在学校管理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可以调动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理解掌握并能自觉运用激励理论是学校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心理学所说的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可表示为:需要引起人的动机,动机又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所以激励过程其实质就是要使刺激变量(即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如环境刺激、目标反馈等)引…  相似文献   

15.
所谓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行为。与成人一样,婴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这种需要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激励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他们产生需要,形成动机并将动机付诸行动,最终实现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16.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研究如何科学地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课题。国外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创立了行为科学。行为科学里的合理成分对了解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协调人际关系,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都有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吸收,使我国学校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激励即激发鼓励。激励能挖掘人们的潜力,开发人们的智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当职工感到自己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偿的时候,就会激发自觉向上的劲头。 (1) 目标激励。就是引导后勤职工,朝着党和国家制定的各种远大目标努力,如: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具体到学校教育,“激励”就是调动学生的向上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学生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对知识的求知欲,使素质教育得到进—步深化。现阶段在中学生物学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教学想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激励教学法具有很重的意义。近几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应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的主观动机,鼓励人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在学校,教师是教育,学生是被教育。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本联系教育工作实际,对行之有效的激励教育法的形式和原则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激励理论与教学目标管理湖北大学黄兆龙激励理论,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的理论。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连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