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教材文本的内容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共同特点、辨析事物的不同之处,同时进行思维的碰撞,评价赏析文本的表达艺术。这样,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言语活动,能主动思考、总结、归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差别。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比较教学作了一些尝试,实践证明,用比较法教学语文,学生欢迎,效果显著。一、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所谓单项比较是选择一个知识点作...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在讲到阅读方法时指出:阅读方法最重要的是比较、归纳。它道出了比较在阅读中的重要地位。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课文集中在一起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寻同辩异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逻辑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小学教学重点科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启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等方面进行情感启蒙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事物和观察事物的一些重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于审美来说,它就是在一定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对事物的能动性反应,包括对事物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心理活动等。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分析学情,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文言文诵读、诠释等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提升他们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美丑的兴趣和爱好。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大,可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课改后录入语文课本的很多课文文质兼美,为提高学生的素养提供了范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对语文教学美的需求日趋强烈。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有看不完的美妙事物,有感受不尽的真、善、美,有艺术的享受、审美的提升。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氛围,在文章中感受美的情趣,在咀嚼中提升美的品味,在想象中进入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分类比较发现异同──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湖北胡绍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就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以一篇为主.联系数篇,进行分类比较,从而发现异同,找出不同课文的共性和个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学习思维活动主要体现于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中。比较,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能力,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用集中比较的方法加强训练,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程度。如理解"透"字的多种意义,我们首先将儿个句子集中板书出来:(也可以启发学生找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学就是提供这种“机会”的极好方法。 比较,也叫对比,对照。它是把两种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相互对比中来说明问题的一种修辞方法。比较也是语文教师通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正反异同等多种不同角度的比较辨解,得以开拓思路,兴一隅而反三,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比较法,有下述六种: 一、新旧比较法 “温故而知新”,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语文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比较,使学生易于获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实践智慧是对人和事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艺术,是一种应对事物、事件、过程、任务的能力,一种洞察、感悟、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能力,一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教学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需要通过教师的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作为一个在中学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感觉到实践智慧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重要性,下面就从自身的感悟谈谈如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有两条:一是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产生与作者共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导到启迪或匡正;二是在认识课文中事物的过程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并在读写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这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认识是通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才能得到;语言文字的学习,要在对具体事物有了一定认识的时候,才能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具体意义。既然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学就应按着认识规律,寻求一个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本文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做些抛砖引玉式的探讨。一、尊重培养个性,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和分析角度常常不同,因而思考和理解的结果也就往往因人而异。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得尤其明  相似文献   

15.
<正>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它们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的方法。小学语文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类比、对比、横比和纵比,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月光启蒙》为教学案例。一、类比类比指的是教师向学生呈现相似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在《月光启蒙》的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的重视语文美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增强文章感染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综合素质。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育的承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审美对象。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从身边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事物着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异同点的比较,逐步把事物的个别部分和特征分辨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从而进一步综合概括,提高认识水平,找出语言规律,强化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8.
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周日祥“比较”这个方法,我们认识事物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喷法运用得法,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就容易变得具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浓厚,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就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想就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其学科素养。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假于物,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利用不同的事物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文章结合当前语文教学现状,就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善假于物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在六年制小学语文中年段的讲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大致用了如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