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和"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理论的基石之一,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在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认为,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的个人经验才可转化为社会意识;没有通过的个人经验则成为无意识,受到压抑。论文从政治学(意识形态)、哲学(异化)、心理学(恐惧)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进行分析,挖掘其丰富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直面社会的理论工具,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弗洛姆的理论、经验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他批判社会奠定了基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文化、教育、家庭及社会的无意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他过于注重心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原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认为,精神分析学能够经验地描述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描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社会性格以总体的面貌呈现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纽带.社会性格是社会的粘合剂,是基本的人性冲动和社会因素的统一.弗洛姆阐明了意识形态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并以此来说明意识形态得以控制人的内在原因,尤其是通过对"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来对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6.
吕昂 《衡水学院学报》2012,(6):45-47,50
在逻辑上,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异化思想有3个层次。一方面他把马克思的思想解读为对所有社会形态和每个人的批判;另一方面他改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个体心理学走向群体心理学,来批判整个社会的不健全。最终,由心理学出发的理论使弗洛姆走向人本主义佛教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创发性的爱”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为了解决现代西方社会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他的“创发性的爱”的理论。这一理论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为建立人际之间和谐、友爱、充满亲情的关系做了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探索,这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也存在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过的抽象、思辨、直观的限度,这一限度决定了弗洛姆学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逃避自由”的人性学说出发,弗洛姆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人性的严重异化和个体的畸形发展。基于此,弗洛姆力图以“爱的理论”建构来克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危机。尽管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伦理批判理论,对我们当下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较早地意识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后果,鼓励无产阶级通过意识形态斗争争取革命胜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工具理性阻碍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发展,主张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来反抗资本主义经济的权威和国家的权威,从而构建符合人道的社会。弗洛姆认为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磨灭了人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在革命中的作用,才能恢复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格”理论是弗洛姆思想理论的中心概念,本文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弗洛姆的性格研究及社会性格理论的结构层次,追索这一理论在弗洛姆全部理论中的基础作用,并结合文学艺术,探讨其对于文学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这种批判开始是从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中折射出来,在其发展中存在从外在价值批判为主导到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有机统一的逻辑转换,这一转换使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了科学的视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由外在价值批判为主导向科学批判和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理论和逻辑上更为系统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划分为四个向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四个问题领域,它们分别是:哲学批判——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问题、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与科学问题、资本主义政治社会批判——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问题,以及全面批判——意识形态与文化问题。这样的划分,能够使我们在理论上从更为广阔的视阈深刻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建立在分析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双重基础之上,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格的类型和社会性格的特质两个方面。该理论虽然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形态,但其批判社会、关照现实的精神却具有积极意义。从教育学角度看,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探索培养健康人格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把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的产物。弗洛姆认为,就比较而言,马克思所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地超过了弗洛伊德,因为马克思把人道主义、德国哲学和人类的经济生活结合起来,为人和社会的学说,奠定了基础。但是,面对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变化,有关人与社会的研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描述社会结构的变化,还应该把社会主体自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认为"一个新的幽灵已高歌而来,并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不幸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弗洛姆从哲学角度对当时的工业文明社会所导致的非人道主义进行深入分析。弗洛姆提出病态社会的理念,对于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其认为工业社会下的技术导致社会的非人道化,颠倒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本文对于弗洛姆的技术伦理思想的提出背景以及基本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领域。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是相当独特且深刻的.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其主要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认为社会无意识是由社会不允许其成员所具有的那些思想和情感所组成 ,主要是指普遍的精神在社会中所压抑的部分。社会无意识主要通过语言过滤、逻辑过滤和社会禁忌过滤三种途径而起作用。他的社会无意识理论 ,克服了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生物学化的局限性 ,具有一定的社会洞见 ,但它并没有跳出社会批判理论之“心理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弗洛姆提出的社会无意识范畴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并筒要论述了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社会理论综合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拓展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新的理论场域.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在对主体进行建构的同时也造成了"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我们自己就置身于意识形态幻象所创设的社会存在的环境之中.齐泽克将意识形态幻象划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人们试图走出意识形态的动作恰巧是人们被"拉进意识形态的方式";人们借以衡量意识形态扭曲的中立的标准、超意识形态的依据以及纯形式的操作程序所带来的深层效果或许是最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支撑现实的幻象建构,认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通过整合与维系社会关系强化人们的信仰与服从,并修饰和填补能指秩序的裂缝,赋予其一致性的意义,从而消弭社会对抗,实现社会整合.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消弭社会对抗的"不可能性"的论述,则明显表现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