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随着大学不断地扩招,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放大,其中考试舞弊现象是所有问题当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舞弊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如何解决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考试舞弊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试舞弊是当前困扰各高校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就出现在当前高校中考试舞弊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其危害作了具体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考试舞弊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略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不断增多,考试舞弊现象越来越突出、考试舞弊手段越来越高明,高等学校考风建设问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列举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种种现象之后,从十个方面探讨了高等学校狠抓考试作弊的有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大考试舞弊罪刑事立法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于考试舞弊现象,我国法律应对包括刑法应对显得捉襟见肘.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考虑到考试舞弊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将重大考试舞弊罪独立犯罪化.同时,鉴于考试舞弊生成的多因性,考试舞弊行为的处理应秉持德治与法治并重、惩治与预防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舞弊现象,无论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还是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都是值得重视并努力加以克服的不正常现象。对此从考试,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考试舞弊行为的种类、成因等进行分析,探索预防和减少考试舞弊行为发生的方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高校考风考纪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白羽 《文教资料》2010,(11):186-188
近几年来,高校中的考试舞弊现象有所增加。本文罗列了部分舞弊行为,并从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导致学生出现舞弊现象的原因,最后浅谈了加强考风考纪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玉春 《中国考试》2004,(11):42-44
考试与舞弊是一对孪生兄弟,自古以来有考试就会有舞弊现象产生。自学考试中的舞弊.就是发生在自学考试中的一切与用欺骗方式骗取国家学历文凭和社会考试证书相联系的违纪、违法行为。自学考试的质量和社会信誉是自学考试发展的生命线.它关系着自学考试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自学考试中的舞弊现象,认真分析其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特点.才能做好反舞弊工作,确保自考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考试舞弊这一现象,文章从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本人这四个视角,对考试舞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提出扼制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有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招生考试舞弊指参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在考试过程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欺瞒、弄虚作假等手段实施违反入学考试规则的行为。民国前期"假文凭"现象突出;民国中后期"盗卖、泄露试题"现象突出;出现了"护航"、"公司"、"作弊委员会"等集团舞弊新现象。这三种作弊现象都表现出了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另外,夹带、枪替、换卷子等传统舞弊方式依然最普遍。民国时期针对大学招考的舞弊现象采取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各种舆论宣传舞弊的危害,制造一种以作弊为耻的社会氛围;大学和教育当局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压制、打击舞弊;考生以上书、罢考、闹风潮等方式应对舞弊;最为严酷的方式就是追究刑事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舞弊就是参与主体以违反招生考试规则的行为为手段,进而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舞弊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民国初期中学教育发展迟缓;科举老传统没有丢,"应试教育"已经形成;盗卖、泄露试题反证了统一招生具有更大的权威性;集团化作弊的新现象,专业化、制度化甚至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是现代社会孕育的现代化舞弊;抗考、罢考、上书、鼓动风潮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大大解放;社会腐败加剧,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狭窄渠道走向封闭;泄露试题事件往往夹杂着党派斗争;舞弊概念泛化;大学企图用拖延来消弭舞弊与社会的矛盾,损害了公平的价值;人情社会缔造了考试,同时孕育了舞弊,最终使考试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一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目前,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诚信成了除了成绩之外的衡量考试者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做好诚信教育,防止舞弊现象发生,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最明显的就是一些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考试秩序,而且凸显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诚信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诚信教育,防范和杜绝舞弊现象的出现。本文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做好诚信教育和防范舞弊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好诚信教育和防范舞弊工作。  相似文献   

11.
侯爱琴 《考试周刊》2010,(52):10-10
尽管广大高教工作者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依然是禁而不止。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考试舞弊客观预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考试舞弊客观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考试舞弊的立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舞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社会公正,亵渎了诚信理念。因此,要维护社会公正,必须将防治考试舞弊作为一种系统工程,从强化法律规范、加快考试科技化步伐、考试道德建设和法律意识等,多方位立体防治,以从根本上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相似文献   

13.
考试舞弊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高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是有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大学生考试舞弊动机有三类:认知偏差导致的舞弊动机、消极情绪造成的舞弊动机和人格缺陷产生的舞弊动机.这三种舞弊动机的产生根源是各种不良的心态。针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各种动机和心态。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考试和舞弊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当今的各种考试,只要有考试就有舞弊,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作弊和反作弊成了一场层层递进的智力竞赛。即使是集前代之大成,发展到相当完备程度的清代科举考试——“严防弊窦。立法之周……远轶前代”,也曾发生了罕见的科场舞弊现象,且舞弊行为比前代更加剧烈,更为明目张胆。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检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是高等学校培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考试舞弊现象的存在,考试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衡量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方面,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了严竣的挑战,而且,高校的学习风气,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因此受到严重腐蚀。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考生考试舞弊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试产生的同时,由于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舞弊现象也就随之出现。舞弊与反舞弊的较量成了保证考试科学、公正的关键。探析高考生舞弊心理,对于改革高考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考试管理政策法规,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我们认为,影响高考生考试舞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科场舞弊是科举考试中的违规现象,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与公平,对舞弊必须予以惩处。明代针对冒籍、关节等舞弊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明代处罚科场舞弊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加强考试立法,加强对特权干预考试的法律约束,对考试舞弊处罚要规范、适度。  相似文献   

18.
自学考试考生舞弊,会严重影响国家考试的信誉。如何防止考生舞弊现象的发生,是当前自考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防止考生舞弊的对策为中心论题,从对考生舞弊的行为表现、心理特征的分析论述入手,重点运用一些规则和经验来论述防止考生舞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考试作为一种工具,承载着考核能力、选拔各类人才的重任。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考试的这项功能表现得更加突出。可以说,考试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每每一些大型考试之后,关于考试舞弊的相关报道便会见诸报端。考试舞弊现象已经是愈演愈烈,若任其发展,必然会毒害整个社会风气。因此,有必要寻找原因,分析对策,从而有力地遏制舞弊。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也出台了各种防范措施,但是考试舞弊的行为非但屡禁不止,反而是在不断升级。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  相似文献   

20.
黄军伟 《江苏高教》2004,16(4):88-90
大学生考试道德建设是治理大学普遍存在的考试舞弊现象的根本性途径,必须解决好评价体系、考试机制、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考德缺失等方面的问题,注重道德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