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我国颁布的《消费权益保护法》第49条启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来惩罚经营的欺诈行为。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商品房的买卖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大量出现。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也应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从而有效地制裁和遏制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为商品房的交易确立诚实守信的正常秩序。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异常突出。为了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产业信用,商品房买卖应该适用《消费权益保护法》。同时对该法也应考虑作必要的修改,赋予法官必要的自由裁量权,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浅析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证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领域和合同领域中适用范围。认为,在侵权领域,一般情况下该制度只适用于直接故意的侵权,但对于具有特殊注意义务的人,不能排除在间接故意和重大过失时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合同领域,一般的违约行为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对于“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为了逃避债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对于因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如欺诈、乘人之危等)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依法撤销的合同”依然不能排除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同时,提出了惩罚性赔偿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商品房经营者是否有欺诈行为决定着经营者要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一直不明确 ,相应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迟迟未出台 ,人们的认识分歧较大 ,致使法律适用出现困难。本文首先从实践入手 ,列举了商品房销售中的主要问题 ;其次从法理角度 ,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 ;最后以欺诈行为的构成条件为依据 ,结合造成经营者实际交付的房屋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具体原因 ,提出了商品房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并具体指出了商品房经营者哪些行为是欺诈 ,哪些行为不是欺诈  相似文献   

5.
《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出台,加大了对开发商恶意违约行为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这对规范房地产交易、维护房地产市场安全与秩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在具体条文的解读与理解上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大大影响了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通过对各项相关法律条文规定进行探讨,寻求出商品房买受人"双倍赔偿"请求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商品房经营者是否有欺诈行为决定着者要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一直不明确,相应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迟迟未出台,人们的认识分歧较大,致使法律适用出现困难。本文首先从实践入手,列举了商品房销售中的主要问题;其次从法理角度,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最后以欺诈行为的构成条件为依据,结合造成经营者实际交付的房屋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商品房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并具体指出了商品房经营者哪些行为是欺诈,哪些行为不是欺诈。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现行立法未能明确价格欺诈的数量认定、受欺诈人方面的构成要件、处罚力度达不到有效规制效果等现实问题,我国价格欺诈立法应当从形式认定、数量认定、要件构成等方面清晰界定价格欺诈行为,并引入或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刑法规制制度以及公益诉讼制度,以切实有效解决价格欺诈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起来。然而,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也随之出现。从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商品房销售欺诈行为加以调整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大对商品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商品房销售欺诈行为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起来。然而,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也随之出现。从应当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商品房销售欺诈行为加以调整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加大对商品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扩大惩罚性赔偿能够使得私法与公法的惩罚机制相得益彰。我国目前已经在合同和侵权责任领域内有限地建立起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主要适用于消费者欺诈、商品房等特定合同领域以及产品责任纠纷等侵权纠纷。尽管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产生了相当积极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立法上的谨慎使得这一效果又相对有限。主张在合同、大规模侵权和知识产权领域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并对否定论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
扩大惩罚性赔偿能够使得私法与公法的惩罚机制相得益彰。我国目前已经在合同和侵权责任领域内有限地建立起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主要适用于消费者欺诈、商品房等特定合同领域以及产品责任纠纷等侵权纠纷。尽管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产生了相当积极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立法上的谨慎使得这一效果又相对有限。主张在合同、大规模侵权和知识产权领域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并对否定论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房的买卖当中存在买卖双方的信息和能力不对等问题。该文作者试图破解在此类交易行为过程中,尤其是签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核心环节上对于弱势群体买受人合法权益的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个人信息违法收集、非法买卖等越来越多的侵权现象。《个人信息保护法》允许对个人信息保护适用公益诉讼制度,但并未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是否能够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构,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该制度的构建主要从明确构成要件、明确惩罚性赔偿金额计算标准和明确赔偿金的归属和适用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30-134
我国商标法引入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着因缺乏裁判基准等原因而导致适用上的困境。为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制度功效,就惩罚性赔偿中恶意侵权的认定来讲,应认定为直接故意,一般表现方式为明知故犯。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细化恶意侵权的认定因素,以便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赔偿制度广泛适用于英美法系国家,是英美法系颇具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随着相关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惩罚性赔偿制度也成为我国民法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有鉴于此,认真思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丰富我国的民法理论,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信用经济的一种形式,逐渐成为我国耐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方式。但关于分期付款买卖的基础法律问题。包括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特征、效力、适用和权利保障等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而作为分期付款买卖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期付款商品房买卖中,对于各方当事人权利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尚需更多关注。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详细分析各方权利的保护,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平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广义上讲,诉讼欺诈中恶意者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开启或参与诉讼,既侵犯了他人、集体或国家的利益,又侵犯了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权。民事恶意诉讼行为侵权刑事责任的主体,也即诉讼欺诈的主体,是在形式上处于对立地位的诉讼参加人。通过比较法研究发现,宜将诉讼欺诈行为定性为诈骗罪。诉讼欺诈行为的刑事责任类型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罚金、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因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而导致欺诈违规现象的发生,给广大购房者经济、精神带来极大损害,成为社会舆情热点。消除商品房欺诈销售行为需从管理、广告、保障消费者权益等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减少欺诈现象的发生,使商品房销售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4月28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合同纠纷中如有法条中所规定的五种欺诈行为,将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虽然,《解释》的公布解决和填补了房地产法律的某些空白,保护了广大购房者的权利,但是,《解释》在某些方面仍然显得仓促和不严谨,并非购房者的“保护神”。文章在《解释》对惩罚性赔偿适用的规定上,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联合同制度起源于德国法,对于信贷买卖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消费信贷起步较晚,现如今仅仅在商品房买卖领域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关联合同制度,其内容集中规定在了司法解释的第23、24、25条中。然而我国并没有将关联合同制度完全引入,仅仅是确立了其中的抗辩直索权。与此同时,已经建立起来的也仅仅是一个基本的关联合同制度的雏形,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