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生态环境优劣的定量描述和评定,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以莆田市为例,建立莆田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莆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善莆田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莆田市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莆田市的生态环境总体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承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各地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发展的约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文章运用生态足迹理论,使用传统生态足迹法测度出京津冀各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三维生态足迹法在时空上对各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各区域的承载优势、承载短板以及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基于实证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索推动京津冀承载力优势互补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城市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自然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指标,并根据熵值法和综合系数法对13个城市子系统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以0为承载力的预警指标值,京津冀13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得分为负数,低于预警值,并发现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升京津冀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应主要提升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建立涵盖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2010年安徽省统计数据,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雷达图进行相关分析与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因素、资源因素与承载能力相关性高,经济发达程度和资源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承载力高,资源型城市承载力较低.这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环境承载力有关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探索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新方法。实例研究表明该法简单、可行,能够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德城区区域承载力的状态空间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状态空间法研究了德城区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主导产业农业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小,区域综合实力弱,目前资源环境处于超载状态.最后探讨了提高区域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论述了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探讨了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所面临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首先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基础、社会信用及金融资源三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差异明显,从下游地区到上游地区逐渐降低,下游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远高于上游地区。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和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环境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探索如何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定环境-经济耦合模型,利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区环境经济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出各地区所处的耦合度等级,最终确定二者关系。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南及东北地区,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上存在提升空间;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经济、环境核心指标对耦合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评估安徽省16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状况,尝试构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区2017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关数据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两个系统的耦合关联度较高,但耦合协调等级不高,且呈现"梯度"分布,其中大部分地区处于过渡区(勉强耦合协调、濒临失调、轻度...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与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研究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TECC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由旅游生态承载力、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经济承载力、旅游社会承载力和旅游心理承载力五个指标群组构成。科学地界定和使用TECC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总量失衡的现象,指导旅游业沿着协调、有效、持续的道路发展。TECC不是一个绝对的阔值,它可以通过增长模式转变、科技创新、产业调整等手段不断被拓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借鉴PSR模型构建一个普适于水体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PSR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泰宁风景名胜区。针对泰宁实地情况,运用专家咨询意见和层次分析法构造权重判断矩阵R。运用SPSS软件对矩阵R进行层次聚类,结果表明:λ=25时,指标聚为两类,第二类的交通承载力等14项指标的权重累计贡献率达67.7%。根据简单实用的指标入选原则,将上述贡献率大的14项指标作为评价泰宁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依据。根据相关标准和原则制定一个由标准阈值等构成的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将成为判断泰宁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各项评价指标是否超载的基准,亦是对总体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结果表明,武威市在1995~1998年间,承载指数属于良好可承载状态;1999~2006年处于可承载状态。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延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测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测评与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到2010年间,各个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都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虽然两级分化的程度有所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说明研究区整体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下降,需要借助于高效合理、科学的土地优化配置来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对于整个研究区两极分化的情况,应当保证在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将富余地区的粮食外调给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的地区,实现整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平衡。  相似文献   

15.
以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水平作为评价指标,构建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阐述生态环境承载力对其的约束机制,并以福建省煤炭资源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的高、中、低三种情景中,静态经济承载剩余年限分别为5.88年、6.21年和6.59年,动态经济承载剩余年限分别为9.81年、11.73年和14.80年,2008年的生态足迹为833.68公顷,2010年开始皆出现生态环境赤字,矿产资源承载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基于实证结果,我们应当采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替代资源等提高矿产资源承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0--2011年的合肥市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C2R和BC2模型对合肥市综合承载力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产出下能够承受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环境投入要素的规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城市综合承载力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合肥市综合承载力效率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适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3年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是0.554 0,对V2的隶属度为0.711 9,说明湖南省的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已具有相当规模;各城市对V2级的隶属度均在0.5以上,表明湖南省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城市水资源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其中长沙和张家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粮关系的成都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成都市耕地资源现状发生显著变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合成都市2003-2012年耕地资源、粮食与人口动态变化特点,分析其现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以2016-2020年为目标年,运用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耕地面积、粮食单产、人口等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三种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对预测年份内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人口承载力、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淮北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使用现状,建立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淮北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接近饱和,整体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其中相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最小,开发潜力最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濉溪县综合评分值高于其他各区,水资源还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