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9,(4):68-74
以语境理论中的语旨要素为核心,选取中国神话典籍《山海经》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模糊指称解读、一词多义、文化核心概念词三个方面探讨"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在译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语旨要素,从而提高译本的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一书中的英雄神形象,都功高盖世,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女性多为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且兽性特征突出.男性英雄神,虽然还有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形象,但人性的特征较突出,甚至强调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出现了神性和人性共处一体的英雄神形象.由于《山海经》神话构象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整一性,使得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缺少变化,具有平面化、扁平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人类的精神开端,是民族文化精神生成的土壤,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把握方式,也以叙事的手段表达着本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取向.<山海经>是古代一部地理著作,但书中还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有些故事在成书之前直至今天都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蕴含的伦理精神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主体上并非属神话范畴,其中的“烛龙”、“十日所浴”、“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所谓神话故事.均为现实中的人间情景的变形再现。拂去《山海经》的“神话”面纱.还其信史的本来面目.不失为研究先民生活和了解异族世界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山海经》神话人物多姿多彩的形象特征,这些神话传说蕴含着人类社会早期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是一颗颗人类童年璀璨绚丽的心理化石,具有重要的心理学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中保存了中国最原始的神话资料,同时也保存了中国古代社会珍贵的文化信息。提取《山海经》中的变形神话,并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变形神话中不但有社会道德体系和群体权威的构建,还有原始生命意识的反映,同时,变形神话对整个族群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交流中的保持和变化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的功利心理与神圣的社会体制由此在变形神话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变形神话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楚辞》和《山海经》是现存先秦典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丰富的两部书,其中的神话材料既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趋同性,同时也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片断。它们载有相同的神山圣水神树,相近的神祇灵巫、神异禽兽,相似的长生不死思想与娱神习俗。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楚辞》、《山海经》神话材料趋同揭示了这两部典籍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它反映了同一文化源头民族共同的原始神话思维。能够显示这种共同原始思维的原始文化就是以夏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千古奇书《山海经》是浩如烟海的汉语献典籍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古往今来的人墨客深受其影响,而历代学则始终认为这是一部难解之书,其中蕴含着许多后人莫名其妙的原始谜团。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先民们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记载神话传说最多的《山海经》一书思想内容博杂百科、旁及万物,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虽然对于《山海经》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其表现出来的荆楚地方特色显而易见。文章从《山海经》的作者、思想内容、性质、写作手法及记录形式等四个方面对书中的荆楚地方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作为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多学科的价值,而其巨大的文学价值则为很多学者所忽视。本文试从神话思维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影响这一视角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和探究其文学价值:丰富的直观想象力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包含丰富神话思维的神话传说经常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素材;神话思维的原始生命观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16.
《山海经》是中国古神话的集结地,其中的变形神话异彩纷呈。这些变形神话是先民们野性思维的产物,他们一方面对自然感到生疏,另一方面又十分眷恋土地,而又想打破自身的阈限,于是通过神话这种载体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尝试。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直接催生了死而复生的创作母题,形成了志怪神魔文学世界的渊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古神话,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想文化结晶.在<山海经>所收录的神话中,诸多故事表现了对英雄神的热情赞美.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神,如逐日的"夸父",射目的"后羿",治水的鲧禹父子,填海的"精卫"鸟等等,是人类理想的化身,意志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审美的化身.他们都以其不屈的灵魂,惨烈的壮举,前赴后继的精神,不仅给人以崇高的美感,而且超越历史时空给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无比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叶舒宪先生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大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为《山海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蕴含着远古文化奥秘的古代典籍《山海经》,以特殊的话语形式、结构形式记录了原始初民朴野的生存状态和智慧真实。本文从神话思维结构的破解入手,对《山海经》独特的表述系统、隐喻结构及其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基质、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充斥着上古先民的良好企盼和生存理想,描述中具有明显的是非善恶倾向,折射出上古先民的道德审美情趣,书中描述的禁忌、祭祀仪式等折射出上古先民属人社会秩序调整的规范要求。由此可以认定,原始伦理在《山海经》所述的上古时期已经形成,但并没有呈现出明确的文化形态,究其原因,应该是生产劳动水平、先民意识水平和当时的社会关系等多种历史前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