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17世纪的朝鲜,学者们对礼学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从批判的角度来对礼学进行重新分析却不是易事。因为这意味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朝鲜儒者崔锡鼎(1646—1711)对儒学经典《礼记》的研究以及对其的注释书——《礼记类编》是基于对以前研究的怀疑以及力图恢复经典的原意而创作的经典著述类书籍。崔锡鼎的《礼记类编》不只是一部经典注释书,而是试图恢复《礼记》的原本而做的重新编排和构成。全书由18卷5册构成,主要分为《家礼》、《邦国礼》、《学礼》、《吉礼》、《凶礼》、《嘉礼》、《宾礼》等。他认为家礼不仅指的是冠婚丧祭的仪礼,它是修身齐家的一部分。为了修身,君子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道德品性,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节规范。  相似文献   

2.
以《礼记》作为重心,着重从文化学角度对礼学进行专题研究,是礼学研究的最聪明之举。《礼记研究》一书有如下特点:一、纵横驰聘,游刃有余,二、笔之所致,广有新意;三、借助优长,填补空白,大量融汇有关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是它的特点。这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是当今礼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3.
《司马法》是先秦流传至今的记载古军礼的重要典籍,它以司马之职的官守及军中制度和法规为内容,以追述古代的军礼或军法为主,是先秦军礼的综合性总结.以《司马法》为主要材料,辅以先秦典籍、出土遗物及简牍材料,对中国古代大师礼、大田礼、大均礼、大封礼等军礼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从而深化对中国古代兵法及古代礼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礼记·乐记》篇看乐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先秦,乐与诗是不分的,都起着言志和育人的作用。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礼记》记载了宗周之前太古、有虞氏、夏后氏、殷数代礼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礼制可通过明例、太古例、非古例、古例等礼例来研究。而且,宗周之前的礼制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邱亮 《文教资料》2013,(31):85-87
自东汉郑玄遍注《三礼》后,《三礼》实为“郑学”,而江永常常搜罗百家之说而立以己意,忠于经文而颇有见道,或从或否,择善而从,择疵而否,于深奥芜杂处阐发旷世之说。今以江永晚年所成《礼记训义择言》一书,探求江永治礼之道与清初《礼记》学渊源。  相似文献   

7.
先秦两汉文学观念背后,礼起着支配作用。一些文学作品的起源与祭礼有关,最早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兴”也与最早的祭礼有关,春秋时期采诗用诗都被赋予了礼的内涵,孔子的文学观与礼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战国秦汉,文学领域仍深深地渗透着礼的思想,不论写实还是抒情,都以服务服从于礼的政治功能为核心。这一点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8.
传世本《缁衣》作为戴圣辑《礼记》中的一篇,其成篇年代、作者及其后的传授情况历来不详。上世纪90年代湖北出土了一批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回购了一批楚简,这两批文献中都有《缁衣》篇,证明其成篇年代不晚于战国。传世本、郭店简本、上博简本三者互证,使我们可以对《礼记·缁衣》作一番追本溯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简的《大戴礼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使藏于中秘、靠抄本有限流传的<大戴礼记>得以普及,对它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朱熹与杨简可谓代表.与朱熹相比,杨简对<大戴礼记>多持肯定态度.他将<大戴礼记>放到儒家思想特别是心性思想的语境中加以关注,提升了<大戴礼记>的思想意义.杨简的<大戴礼记>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先圣大训>中.但<先圣大训>最大的特点不在文字校正、训释,而在以圣言张目,以经典注我.尽管如此,<先圣大训>有关<大戴礼记>的研究对后来者仍有影响,如清代孔广森作<大戴礼记补注>、汪中作<大戴礼记正误>即多有征引.  相似文献   

10.
汉代两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毛诗序》和《礼记·乐记》集中体现了汉儒的诗乐理论.《毛诗序》从诗与政治的角度继承先秦儒家的诗论观,进一步探讨诗与政治的关系,分别从三个方面突出了诗的政治教化与美刺作用.《礼记·乐记》通过对乐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描述,体现乐的政教功能以及乐与政治间的双向关系,即“审乐以知政”和“乐以化民”,从而论证乐的政治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女性地位在历史时间和空间变换上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同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中,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而本文主要是通过《礼记》的男女教育、婚丧制度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来探讨女性在周代的社会地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礼记》是记录儒家礼仪规范的集大成者,书中设立了一套详细而又周备的封建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其中对于女性的规范,即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女性之礼”在《礼记》中有详细的描述,这些礼仪规范主要是要求女性在儒家社会中如何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其实,《礼记》中这些要求女性在扮演不同角色时所应遵循的礼仪风俗规范是儒家思想中“男女有别”、“男主女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对《礼记·曲礼》郑玄注及其它训释作辨正。  相似文献   

14.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15.
《礼记·乐记》认为,乐本原于人心,礼来不得半点虚假,礼乐二物皆有报本反始的精神。礼乐,因其最切近生命本原的属性,而成为陶冶心志、培养性情、塑造品德、指导言行的重要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礼记》语言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是反映先秦儒家礼学思想的重要献,也是展现上古书而语言艺术魅力的珍贵本。《礼记》大量使用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语言言简意丰,具有深邃隽永的审美特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长短句、整散句交替使用,使语句呈错综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17.
从《礼记》对仪礼的阐释中可以看到,儒家的审美情趣与其“中和”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既重视外表的“文饰”,也提倡内在的“质朴”。这有助于修正传统观念认为儒家尚绚丽华美、道家尚朴素自然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左传》作为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乐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后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本文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从礼的重要性、礼仪之辨、礼法之争、从礼乐到礼政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春秋后期“礼”的危机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礼法自然,是贯穿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思想。儒家在阐释古代礼仪时认为,礼是人对自然领悟与效仿的产物;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礼法自然,故礼以自然质扑为美。礼法自然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亦有宝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