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周燕国制陶工艺水平较高,装饰风格多种多样。虽受王朝文化的影响,亦具有独特性。纹饰是较常见的装饰手法,或采用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相结合、或一种纹饰变换使用、或以仿铜器纹饰。纹饰的施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有拍印、滚印、压印、刻划、剔刺等,亦采用熏黑、打光、抹光、压光等装饰器表。  相似文献   

2.
阐述邢窑发展沿革、历史地位,通过过对邢窑白瓷的的胎形装饰、胎体装饰、刻划划、印花、戳印、镂空装饰、点彩装饰、纹饰装饰具体体评述,对唐代代邢窑白瓷装饰饰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玉石雕刻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三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殷墟青铜器所呈现出的庄重威严气势、王权至上象征、浓厚宗教色彩是当时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具体体现。殷墟青铜食器折射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南浔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典型代表,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民居建筑特色鲜明,装饰艺术在装饰题材、象征寓意,表现形式、技术工艺上具有江南水乡民居建筑装饰的共性;在个性纹样、图案的运用,艺术造型和手法上有南浔民居建筑装饰的个性;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又独具南北渗透、中西合璧的融汇性。对南浔水乡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对南浔水乡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阐述已释的西周金文颜色形容词,探讨它们字形义和词汇义,判定一些有争议的颜色形容词,确定西周金文颜色形容词的个数及各词出现的次数,分析它们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7.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拥有部分对其控制地区小诸侯的政治统治权。西周存在方伯这种介于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地方势力类型。由于方伯的存在,天子与诸侯的统治关系被部分阻隔,方伯成为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政治枢纽。周公分封其弟康侯为卫国国君,使之成为控制殷地的诸侯之长,后继的卫国君主继续充当方伯,整个西周时期卫国基本上保持方伯地位,为维护西周在东方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铭文是西周礼制的载录,更担负着礼乐精神的确证,铭文所担负起的礼乐精神早已是作器者自觉的赋予.青铜器用于西周社会的各种礼仪场合,它所载录的铭文或记录册命,或叙述战争,或呈现诚心,或宣誓盟约,这些铭文侧重点虽然有别,但都在强调一种神圣的权力.青铜铭文蕴含着强烈的文化精神,它是神权的象征、西周礼制的固定化和符号化,体现着家族意识和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发展以及成熟于西周。确立于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礼乐文化,几乎渗透到了西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对古代中国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作器者分别以七种名义为出嫁女铸媵器。有些器铭虽无“媵”字,但从内容上基本可以推定为媵器。西周时期的媵器,基本上是一器铭一女,这说明西周时期以两国通婚为主;与春秋时期一器兼铭两女,三国通婚相对比,反映出西周时期列国结成婚姻政治政治联盟的必要性尚不迫切。以父的名义为出嫁女作媵器居绝大多数,这说明此时期父权特别强大。从器铭反映的婚姻关系可见,此时期贵族通婚实行等级内婚制;相邻之国往往结成婚姻之国。  相似文献   

12.
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以铸造精良和纹饰精美而著称,是江苏省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许多铜器为全国考古发掘中所仅见,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个重要出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四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对东周金文通假字尽量进行了通盘汇集和全面严格整理,共统计出通假字组425组。通过对这些通假字的声韵状况进行考察分析,进一步探讨出它们所反映出的上古韵部和声纽现象,并印证了前人得出的关于上古音的各种结论,一定程度揭示出了上古语音的具体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