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教仁血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案。在号称“民国”的时代,身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主使其爪牙刺杀了政治大家、前农林总长宋教仁。宋案既破,作为神奸巨蠹的袁世凯确安之若素,在他的庇护下,曾几何时,其他主凶竟至一度逍遥法外,是案久悬未决。然而,宋教仁血案却象一剂清醒剂,使革命党人从迷惘中惊醒,以宋案为契机,终于掀起了“二次革命”。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宣告结束,因而使宋案成为具有重大转折的历史大事件,毫无疑问,研究这桩血案,对于探讨民初政局确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家教仁血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案。在号称“民国”的时代,身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主使其爪牙刺杀了政治大家、前农林总长宋教仁。宋案既破,作为神奸巨蠹的袁世凯确安之若素,在他的庇护下,曾几何时,其他主凶竟至一度逍遥法外,是案久悬未决。然而,宋教仁血案却象一剂清醒剂,使革命党人从迷惘中惊醒,以宋案为契机,终于掀起了“二次革命”。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宣告结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教仁遇刺案的许多著述均认为,宋教仁遇刺后即口授"哿电"并由黄兴发给袁世凯,望其开诚布公,保障民权,确定宪法;"哿电"表明了宋教仁临终时的政治立场,因此对后世研究宋教仁遇刺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通过对<民立报>当时的报道等原始资料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哿电"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存在颇多疑点,值得深入考析.  相似文献   

4.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5.
国内出版的两种《宋教仁集》均收录了《国民党鄂支部欢迎会演说辞》(下称“演说辞”),^[1]且被许多研究宋教仁案的论著所引用,以说明宋教仁“在那个时候显示出更倔强的政治进取精神”,^[2]开始了对袁世凯的攻击并摆出了战斗的姿态”,^[3]“对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9):85-93
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五国银行团举借的巨额外债。国民党密切关注借款动态,基于现实考量与政治博弈的需要,其对待借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摇摆不定到坚决反对的过程。借款谈判前期,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对借款的态度处于游移状态,甚至某些党内人士意见完全相左。直至"宋案"发生及善后大借款合同签订后,国民党内部才摆脱游移状态,团结一致反对大借款。国民党对善后大借款的态度演变,不仅折射出国民党政治斗争方向的不断明确,亦能从中透视出民初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7.
黎元洪与民初政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孙中山、黄兴、袁世凯并称“民初四巨头”的鄂军都督黎元洪,因拥兵八镇,在民初政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民初政争中,黎元洪频频发表政见,提出自己的政治意向。在定都问题上,欲定都武昌,左右南北局势;在组阁问题上主张南北混合;张振武案为袁世凯所掌控,逐渐倒向袁世凯;在借款问题上抑南扬北;对待宋案主张和平解决,反对南方用武;二次革命支持北方动武。文章还分析了黎元洪支持袁世凯的原因.并指出黎元洪并未完全与袁世凯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我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先驱宋教仁诞辰105周年,由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历史学会和桃源县政协联合发起,1987年4月5日至8日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了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宋教仁及其友人的后裔共八十余人。举行这种专题性的、有国外学者参加的纪念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收到论文38篇,《宋教仁评传》一册。桃源县政协特为会议编辑了《宋教仁纪念专辑》,辑录了《宋教仁传略》、《宋教仁家世》、有关人士撰写的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论文等计22万余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宋教仁的评价有不少偏颇之处,说他思想上是“二民主义”,组织上有闹分裂  相似文献   

9.
这一节教材讲了三个问题,"袁世凯的卖国和复辟帝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一 "二次革命"1913年的"二次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经过、结果如何?教材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来叙述"二次革命"发生的背景.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北洋军阀掌握了中央政权和直隶、河南、山东、江苏、东三省等省的政权.但资产阶级革命派还有十几万军队和南  相似文献   

10.
<正>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教仁案"引发了一场国民党反袁舆论风潮,对当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舆论风潮中国民党由于过于愤慨,出现了过激的言行,使其声誉受损,而袁世凯政府以其较为纯熟以及表面上看似理性的言行,改变了其在争取民意方面的被动局面,威信见涨,使中间势力转而倾向于他。由此,民初政治格局彻底改变,民主共和向独裁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课题,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史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大陆学界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思想研究及行业研究等方面,对近20年来大陆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研究成果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钱荒",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20年来,学界关于宋代"钱荒"的研究,发表了较多的论著,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对象,对宋代"钱荒"研究的学术史作简要的回顾,认为虽然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有一些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近几十年来的中外史学论著中,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黄兴在宋案后不实行武力讨袁,而是消极地静候法律解决,甚至说他贻误了讨袁时机,造成了二次革命失败。我认为这种责难不符合历史实际,有失公允。本文仅就黄兴在宋案后的讨袁方略问题,为其一辩。暂缓用兵以观其变宋案发生后,黄兴目睹自己的挚友、民国要人无辜惨遭杀害,悲愤难平。当即表示要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学界对晚唐诗人许浑生平事迹、诗集整理、诗歌艺术等方面研究皆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有待于学者去发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变迁吸引了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学者的持续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实地研究,他们在丰富个案、深化理论、加强中外学科交流及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方面,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成立的"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汇聚了一批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优秀学者,并搭建了以会议、期刊、数据库以及课堂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术载体,成为北美地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的中心。以"中国演唱文艺研究会"及其会刊《中国演唱文艺》为中心,考察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内从事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的重要学者及其作品,从交流互动的视角反思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能够拓展中国民俗学史,以期构建科学的中国民俗学学科。  相似文献   

17.
副词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十年进一步扩大了研究范围,转换了研究视角。本文对诸多学者在以往研究中探讨最多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刑事诉讼传统证明标准弊端的不断暴露,近年来学界出现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客观真实说、实质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两个基本说等观点。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刺宋案"主谋洪述祖,有经世之才,自光绪初年起,即活跃于官场。曾先后为陈宝琛、左宗棠、刘铭传、卫汝贵、叶志超、余联沅等文武官员幕僚,亲历过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参与过"东南互保"活动,办理过浙江教案交涉。甲午之后与维新派人士往来甚密,总理《求是报》,反对缠足,支持戒烟,谋建苏沪铁路,主张训练新兵。新政时期又参与创办汉口警察,筹建安徽全省铁路,总办井陉矿务局。在近三十年中,两度被清廷革职,一度被系狱五年。其经历跌宕起伏,其所为毁誉参半,其为人如郑孝胥所云,"诚小有才之邪人"。  相似文献   

20.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