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今天的我们身处于新媒介时代,对于文学形态而言,受这个时代的影响极大,随着短信、QQ、微信、微博等的逐渐普及,造就了微文学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微文学呈现在我们面前,其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就成为了一种潮流与趋势,我们借以探讨新媒介时代的微文学,感悟另类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演进、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强化了通过观看与镜头捕获意义世界的取向.针对文学由中心向边缘滑落,文学作品载体、内容及价值的图像转变,文学审美价值由美感到快适的走向等文学场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显露出的焦虑情绪,应该立足于媒介发展规律,以理性的态度正视文学观念的变化,强化新媒介传播文学精神的责任;尊重人类思想史演进规律,以通变的态度审视文学活动的新变;通过新媒介时代的文学经典培育,重塑文学精神,更新文艺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3.
媒介产业化是媒介产品生产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在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媒介异彩纷呈、人人皆为媒介人、媒介组织强大。媒介产业化引发了文学的媒介的新变。文学形象的特征和功能也发生了实体化和商业性的新变。文学形象的新变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4.
文学产业化作为文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使文学“跨界发展”成为文学产业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选择与途径.产业跨界使传统“作家”身份出现新的定位,由此带来关于文学观念与实践的变化.媒体跨界成为文学新的生产方式.文体跨界与融合、新文体实验、跨媒介写作与跨文体写作,都构成文学产业化背景下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媒介在为高校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宽阔视野的同时,也给高校传统德育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于社会、高校及学生而言,高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降低将引发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高校亟需转变传统德育观念,通过将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德育课程内容框架、构建具有实际引导作用的校园新媒介体系、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新媒介运用水平等途径对传统的德育模式进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现代性调整,以实现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德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媒介以其自身的图像化、迅捷化、商业化的特性冲击消解了经典文学,但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载体与传播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形态,儿童文学消费与接受也随之出现新的特征。以英雄形象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在此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种种缺陷。当下英雄形象至少要具备真实性、时代性、趣味性与多样性,才能让儿童乐于消费与接受。我们可以塑造这样的英雄形象: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真实的英雄、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科学家、见义勇为者、平民英雄和影视明星等。英雄形象的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交往媒介是Web2.0时代的主要网络技术,主要由博客、微博、维基网、优视网的集合——"新新媒介"组成。在"新新媒介"技术环境下,网络交往呈现出与网站等"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不同的特征和作用,也暴露出了值得关注的新的网络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在消费文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媒体文学加速了产业化的进程,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影视文学等新媒体文学形式繁荣发展。但产业化进程也导致新媒体文学过于商业化、娱乐化、技术化,使其失去文学原有的精英意识,其审美精神亟需重建。新媒体文学应保持内在的文学性,培养大众高雅的审美趣味,坚守人文精神,树立多元开放的批评观念,以重构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电子媒介的兴起使传统的文学步入边缘化的境地——远离艺术中心,沦为最低级的科学。从文学媒体介质的变化、阅读主体与接受主体、后现代的审美取向等角度观察现代传媒对文学的影响:改变因垄断话语权而使少数精英滋生不可一世的贵族心态的传统文学观念,使其由崇高、严肃、宏大、华丽典雅的审美趣味向朴素、通俗的大众化和世俗化倾斜。  相似文献   

14.
阐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文学经典阅读逐渐淡化。试从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变化入手,分析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方面独特的新媒体优势,探讨新媒体时代图书馆文学经典阅读推广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图文声像并茂的传播特点,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播途径、更丰富的信息内容、更多元的校园文化的同时,也面临传播方式可控性弱、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主流文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挑战,大学应通过创新主流文化的引领思路,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监控引导,培养新媒体素养,关注网络诉求解决等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繁荣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传媒时代背景下讨论了文学的民族性,阐述了传媒时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和大众化,民族性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大众化和全球化都无法解构民族性,传媒时代为文学的民族性开拓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网络游戏和动漫堪称是第二媒介时代里以网络和电脑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代表,二者都深深烙上了数字化时代特殊的印记,网络游戏独特的交互方式和促成的沉浸体验昭显了当代审美文化和文艺生态的新势态。动漫的盛行同样不仅与消费文化潮流、商业运作有关,还和动漫形式上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应和了视觉转向的文化时尚分不开。第二媒介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虚拟"与"仿真"。电影、电视和网络的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交叉借鉴,更是一种传播内容与文化精神的深层次交融,显示了电子媒介文化时代媒介大融化、艺术信息跨媒体运行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在其精神表征的现象学维度上呈现出了一种技术掌控而人文去势的特征。在技术掌控上表现为技术赋型、比特叙事和超文本兴起的,在人文去势上则表现为电子媒介对人文精神的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精神呈现的完美的态势应该是技术与人文一种兼收并蓄、和谐兼容的状态,人文把握着的文学方向,而技术则是在人文大方向的引导下,推进文学的载体的技术进步。这样既能做到文学在技术中发展,同时又能做到不打破文学本身发展的特性,突出文学的地位,达到技术与人文博弈的最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数字化出版的大背景下,出版业生态急剧变化,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传统纸媒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体制、机制、理念、出版运营平台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学报刊网融合举步维艰。从研究刊网融合的内涵界定、刊与网的辩证关系出发,梳理国内外刊网融合的成功实践和理论思考,分析高校学报刊网融合的现状与现实困境,基于当前的体制和机制,面对现有的环境和条件,探索促进学报刊网融合的比较现实的路径。刊网融合将有效推动学报的数字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是出版业的基本发展方向,也是学报符合国情、面向世界、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模式,需要攻坚克难,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