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0月,戈尔巴乔夫决定发动外交攻势解决海湾危机。他请他的私人顾问叶甫根尼·普里马料夫执行这项任务。普里马科夫,61岁,是理想的人选。他在60年代担任《真理报》记者时,曾走遍了中东各国并多次会见萨达姆·侯赛因。普里马科夫深知萨达姆“坚定执着却常常变得残酷无情,意志坚强但又近乎顽固不化。”不过他坚信,如果给萨达姆足够的时间并晓以利害,这位伊拉克领导人无须盟国使用武力也会从科威特撤军。普里马科夫参加了今年2月底戈尔巴乔夫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之间的会谈,他正在撰写一本名为《本可避免的战争》的书,以记述其近期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逐步升级,一个现象引起更多人注意.对于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西方媒体一改常态表现得相当平静,观点性报道少,更多是对金融危机进程和各国救市行动作事实性报道.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被迫下台后,据说仍拥有20名保镖、小汽车、公寓和别墅,每月可领取当总统时一样的4千卢布退休金。然而,戈氏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人,近来他是如何打发时光的呢? 空有“余热”无处安身苏联解体后,西方出现一股“戈尔巴乔夫热”,鉴于戈氏对德国统一作出贡献,德国建设部建议一些大城市的街道以“戈尔巴乔夫”命名。美国前总统里根赞赏戈氏裁核的政绩,为消解戈氏苦闷和打发闲暇时光,有意邀他到加州访  相似文献   

4.
饶智  王诗蕊 《出版参考》2009,(10):21-21
虽然说政治才是国宴的精髓,但美食仍是题中要义。 克里姆林宫的老牌大厨尼金在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四朝之后,总结出来一个心得:“想当官的人,都想吃得好。”所谓伟人,在面对美食的一刻,也都会瞬间放松,回归凡人模样。  相似文献   

5.
西缇 《新闻天地》2006,(1):21-24
丈夫在与人合伙做生意时被骗60万并被活活气死;妻子伤心得寻死觅活,并对合伙人埋下仇恨的种子……为了替亡夫雪耻,红颜一怒的她竞上演了一出中国首例外国人受雇杀人案——  相似文献   

6.
提起“西方货币银行学”,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陌生。这固然在于我国经济理论封闭得太久,加之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传播途径狭窄。但还有两个学术上的原因:其一,西方各国金融理论学者,各自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学说体系;其二,国内介绍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著作寥寥无几。《西方货币银行学概论》通过一个新的体系,以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对西方货币银行学进行介绍和阐释,这在我国货币金融的学术领域还是一次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他既是一位机敏灵活的外交官,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这两者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位颇具魅力的人物。当戈尔巴乔夫出访西方时,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官员。西方新闻界称赞他的活动是“官方同新闻界联系的新形式”,“使人看到了苏联的面目”,“感觉到苏联新闻界的变化”。在国内,他常常以评论员身份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或者作为报刊国际问题专栏的主持人。一些苏联观众和读者称赞他博学多识、语言流畅和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8.
对于搞新闻的人来说,最难对付的采访对象是那些风云人物,但是,有些风云人物专访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内容逗起我们的兴趣,而巧问妙答交相衍进的过程,更可让我们窥见采访者的用心、诀窍和才华。今年5月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了意大利共产党领导机构成员、意共机关报《团结报》总编辑基亚罗蒙特、副总编辑福阿和该报驻莫斯科记者基耶萨的采访,并回答了他们早些时候送来的书面问题。采访记约合中文2400多字(《参考消息》6月3日曾摘要发表),涉及苏联的改革设想、苏联人民对改革的态度、戈尔巴乔夫个人的爱好和  相似文献   

9.
读9月16日《生活日报》,见有一篇新闻标题曰:“闻所未闻相面竟有段位——骗你白骗对错都得付钱”(双行题)。看了标题,不明白是怎么一档子事,尤其是那个“骗你白骗对错都得付钱”,真让人糊徐:骗子行骗本来就是坏事,还讲什么对错?骗子不白骗人,难道还能付给被骗者报酬吗?再读新闻内容,原来是“15日中午,记者外出采访,途经省医科大学门口时,路边突然窜出一中年男子,声称记者近期将面临人生重大选择,须相上一面才可化险为夷,光明无限。记者明言不信此术,但这位自称来自徐州‘相面世家’的陈姓男子却掏出一绿皮证书炫耀:我…  相似文献   

10.
陈卫星 《新闻界》2001,(3):38-3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战乱不断,搅乱了西方人一厢情愿的和平梦。法国著名社会评论家让·鲍德里亚指出,西方人不但有外忧,国内的问题也不少。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感觉到有问题,却又对问题束手无策,因而社会舆论常常处于一种有讨论无结论的状态。媒体越是渲染得厉害,人们越是无动于衷;人们越是无动于衷,媒体越是要请明星出场,以壮声势。这就是当代西方社会在灾难性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怪圈。明星的情绪煽动总体上看,西方社会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非要明星当救星不可,其原因自然在于寻求明星化效应的社会本身。在以正遭受苦难的某一…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于1985上台后不久就大胆提出所谓的"新思维"外交。这种外交政策一反过去苏联的传统外交思想,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抱以友好,合作的姿态,努力消除敌对状态,以换取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然而,苏联的垮台证明这种外交政策没有达到戈氏预期的目的。所以,二十年多来人们对"新思维"外交往往是过多的批评。时过境迁,如果我们现在能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当年那个风云巨变的十字路口,其实,我们会发现"新思维"外交包含许多非常有创见的观点,而糟糕的实施方式才使得它以失败告终。而作为一个旧时代的终结者和一个新时代开启人的戈尔巴乔夫,他的外交政策的失败则是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2月8日至10日美苏首脑在华盛顿会晤。在此之前,世界各大通讯社都为搞好这次重大战役报道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戈尔巴乔夫访美的三天里各大通讯社之间展开了一场在时效、质量、数量上的全面竞争。为了搞好这次报道,世界各国的记者云集华盛顿。截止到1月5日报名参加报道的美国和外国记者已达6,000人,实际超过了8,000人,仅三家美国广播公司就有1,500——1,700人。苏联去的记者少说也有80人以上,仅塔斯社由社长洛谢夫带队就去了30—40人。  相似文献   

13.
时尚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04,(5):72-72
克林顿、戈尔巴乔夫:跻身格莱美 克林顿和戈尔巴乔夫两位前总统,天生的明星气质在政坛上已早有表现,在2月9日出炉的第46届格莱美大奖上,其表演才艺终于被专家认可。只是惟一让克林顿有点遗憾的是,此次跻身格莱美不是因为他所钟爱的萨克斯,而是由于和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意大利老牌巨星索菲亚·罗兰合作,为俄罗斯经典儿童音乐剧《彼得与狼》的重新录音,使三人一起获得第46届格莱美“最佳儿童说唱专辑”奖。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中东地区当记者时,同西方派往那里的记者常有接触,现在我把自己观察到的西方记者的长处与短处作些介绍,供同行们在业务研究上借鉴、参考。中东是当今世界最动乱的热点之一,是出新闻的地方,也是西方各国舆论机构十分关注的一个地区。西方新闻机构派出大量记者常驻在这里。据统计,除临时来采访的外,每年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有近400名之多。绝大多数记者来自美国或西欧地区,其中有些人虽住在开罗,跑的却是全中东。有些人在中东辗转十多年,几进几出,被公认为“老中东”。西方记者和西方新闻机构在从事业务活动中,有他们的长处和可以凭依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除旧布新:“自由扩大了人的选择范围。但丢失了理想” 1985年,戈尔巴乔夫54岁,他正式成为苏联的掌舵人——担任苏共总书记职位。戈尔巴乔夫雄心壮志,他用计划的手段,在苏共的主导下推进改革。当形势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他又希望按照自己设定的步骤推动民主化,但是局势最终超出了他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兴起于西方,发端于英国,上世纪20~4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盛行于西方各国。意识流概念从论及关于人的意识活动特点,即人的意识是一个流动不息的过程,发展到文学中的小说创作领域时,已是专指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7.
历时十天的苏共二十七大于3月6日结束,然而西方新闻机构的报道却没有就此停止。从大会召开前对会议进行预测起,这次报道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对于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西方新闻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与参加大会的5,000名代表相比,采访会议的记者竞列出了近3,000人的阵容。西方新闻记者采用了多种新闻手段,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报纸体栽,报道苏共二十七大。据不完全统计:记者专访,评论员文章,观察家分析文章,“权威人士”的谈话,消息,专稿,背景材料,新闻照片,漫画……应有尽有。本文仅就西方新闻机构怎样组织这次报道和在报道中运用了那些写作技巧作一些分析和介绍,以使我国读者对所述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与其遮遮掩掩、怕西方人权组织指责,还不如先出口为强,把西方的人权痛骂一番,在这方面,李光耀和马哈蒂尔都是好手。在李光耀口中,英美的大人太笨,小孩也被宠得智商有点问题;马哈蒂尔就更绝了,甚至把环保问题也一道扯进去。东欧民主化及苏联崩溃后,中国已成为西方要“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当西方屡屡以人权问题抨击中国时,中国认为他们自有不同人权标准,就像饮食习惯各国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其实一直抗拒西方  相似文献   

19.
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统计1991年世界闻人见报率,以梅杰居首位,全年上名一万一千次,压倒戈尔巴乔夫、铁娘子撒切尔等人。星期日泰晤士报,统计1991年世界知名人士在英国见报次数,发现比1990年变化甚大,见报最多之人,为英首相梅杰,超越戈尔巴乔夫及撒切尔夫人。统计根据十四份英国报章进行,包括《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独立报》、《今日报》、《苏格兰人报》、《北部喉舌  相似文献   

20.
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建筑工地打工者,靠着短信煽情.竟会轻而易举地骗得他人钱款7.5万元,受骗者竟是一位具有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