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有人问我:总编辑的首要工作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抓选题。如果有人问我:出版社最基础的工作是什么?我的回答仍然是:抓选题。作为一个总编辑,经常萦绕在心头的应该是两大问题:一是怎样为多出好书、快出好书组织可靠的稿源;二是怎样建立起自身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我根据近几年的实践认为,要抓好选题,需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书.其中有两本关于动物的书,使我经常想起一个问题:记者能当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有价值的书。对于读什么样的书我一直是很苛刻的。我不是一个伟大的读者,但我始终希望能通过读一本好书能读出一个伟大的、我欣赏的作者。20年来我一直和创意策划在一起,喜欢奥美的老板奥格威的书,他能给我的创意指路,喜欢叶茂中这厮的书,他能给我策划洗脑,现在我迷恋上看佘贤君  相似文献   

4.
黎志新 《出版广角》2005,(12):41-42
诚挚而温暖的心声,娓娓道出这些优秀教师的的成长心迹。这部书是在一个秋阳正艳的下午开始阅读的,封面那明艳艳的黄色正好和太阳的颜色融为一体,一下就把我那颗在异乡的心房照暖了。从书头“走”到书尾,不过两天时间,任由自己泪洒衣襟,只因他们有着与我相似的经历:他们曾经的困惑也曾经在我脑子里盘旋不去,他们曾经的郁  相似文献   

5.
同道俞晓群     
在电话里,聆其声,听其调,你会觉得,此人不会是一个太热情的人。我说,我迟早要写一篇关于他的人物杂写,他照样是不冷不热。他赠送过他写的个人著作《数术探秘》,书却我不大懂。一次刘杲同志跟我说,俞也送了一本这样的书给他,他也说他看不懂,好像一本天书。刘杲同志,在出版界何许人也,能经他提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孬种。于是,这样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人,长时间成了我心中的一个谜和一团悬念,我有了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记得与他是什么时候相识的。相识何必论迟早,反正都在出版界内做事,都有志于出版事业,是彼此都知道各自的名姓的。只记得最初的印象,很深的有这样两件。他从关外出差到了北京。从我们共同的朋友处,他知道我也要从长江边去那个地方。当我到达北京车站时他将到了机场,两人要错肩而过。为了和一个不曾谋面的朋友见上  相似文献   

6.
1979年我考上外国文学研究生,导师对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看你的简历,出生工人家庭,大学读的是政治系,你怎么喜欢上外国文学,又从哪里接触到那么多世界文学名著呢?想想我还真与书有不解之缘呢。小时候我们家没有书,我的父母的全部精神财富是一部1953年出版的《学文化字典》。但我有一个长我四岁的哥哥,他和邻居家的男孩喜欢打扑克牌赌书,我最初看的书是他赢来的。就像涨潮落潮一样,赌赢了,我们家箱箱柜柜都塞满了书;赌输了,家里连片书页都看不到。哥哥赌的书,大多是文学作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福     
昨日读报,读到两则关于读书的消息,忽然在脑际蹦出一个挺特别的词:读书是福。这个“灵感”使我感到兴奋。《北京日报》上的消息说,在书市上,一个学生对卖书的人说:你看有什么好书给我挑150元的,不管什么书,只要有气派就行。原来他是一个司机的儿子,他们家新分了房子,父亲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父  相似文献   

8.
一路向前     
<正>一本书,厚厚的一本书,摆在我的案头。封面上印着我的头像——这是我的书。508页,300多张照片,20万字。看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旧日时光,二十年来栉风沐雨的奔波忙碌,充满苦辣酸甜。这是不是一个梦?两年来的殚精竭虑、夙兴夜寐转瞬即逝,当这本书真切地摆在我面前时,我反倒不能确定:它真的是我写的书吗?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而是梦想的种子已经埋藏得  相似文献   

9.
说“写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维强 《新闻记者》2002,(10):50-51
生命力我念大学时 ,记得有两位教授的话。王富仁教授说 ,他要写的是当时当地能够给人留下印象 ,产生影响的论文。蓝棣之教授说 ,他要写的是过几十年还能拿出来再看看的论文。两位先生都达到了他们的目标。我想到纸质媒体。理想中的水平线以上的纸质媒体 ,应该是上述两个目标的合体。前一个目标容易理解。后一个目标呢?我想起最近看到的《〈纽约时报〉100年》(弗洛伊德·诺里斯等编 ,曹珍芬等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书中入选的近百年来该报的新闻作品(文字和图片) ,正如这部书的编者所说的 :“反映了20世纪最…  相似文献   

10.
就在我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朋友的电话打了进来,他们公司在元旦的时候准备搞一个晚宴,邀请我去参加,我满口答应下来.朋友的公司在民营书圈里并不知名,一年策划十几本财经书,数量并不多,但这一年的书卖得却出奇的好,一年下来,赚了个盆满钵满.最近一段时间,他会经常送我一些有关股票的书,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今年的股票是大牛市,我们策划的这些书都卖得特别好.送你两本,你要想买股票就看看,一定会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网民。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习惯于对着显示屏阅读,或悲或喜。最近痛下决心买了两本纸介质书,我不禁悲喜交集,老泪纵横,原来它们也和网络有关。 它们是中国档案版的《网上无美女——青蛙和恐龙的爱情》和光明日报版的《悟空传》。  相似文献   

12.
<正> 我走近“文献检索”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且依时间先后,分为书、工具书、文献检索三个阶段加以叙述。事多琐碎,聊为鸿爪之志耳。一 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一个早年的偶然机遇,使我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它打了几十年交道。  相似文献   

13.
买Kindle之前,在网上向朋友咨询该新鲜事物,回复要么是"这东西我不懂,一般只读纸质书"——字里行间全是鄙视;要么是"这东西我也不懂,一般只玩iPad"——行间字里还是鄙视。后来和两个新认识的朋友喝咖啡,这二人在某一时刻一起拿出Kindle,我怔了两秒钟后以终于见到组织的心情开始吐槽。听完后其中一个说道:"别人不是你,怎知活在异乡没有中文书看怎么行!""法国虽然有中文书店但是书又少又贵。""从  相似文献   

14.
昨天一个发行部的朋友对我说:发行越来越难搞了。大家感觉如何?苍狼北望:我倒没感觉市场越来越糟糕,但感觉我们的书越来越跟不上了。业务骨干走了一个,导致两类主打书中的一类江河日下。新市场开发不力,无法弥补损失的市场。注意力都转移到教材教辅上,一般书连书号都不够了,新书品种砍了一半。但我们还是抗住了,维持在往年的水平,这说明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两年市场变化很快,很多人不适应,没有及时调整。按照传统,发行总是充当改革试验田,出了问题先从发行找原因。发行只是执行部门,是营销的执行者,却要承担营销不利的所有责任。其实真正…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13岁的儿子问正在挥汗如雨写作《哲学百年》的爸爸“哲学是什么”,我突然意识到我正在策划的选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读物系列》用《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这样的名字更切合这套书的主题,叫起来也响亮。同时,我也意识到策划好了这套书应该有很好的市场。两年多来,这套书已经陆续出版了14种,内容涉及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美学、文学、宗教、逻辑、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读者的反映还是很不错的。 1999年9月份,我陪梁小民老师在全国各地推广《经济学原理》一书,我同梁…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永亮很小的时候,我便与书结缘。当兵后,书更成了我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它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引我走向另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始终与书为伴。寂寞的日子,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快乐的日子,书是我亲密的伙伴;夜深人静,手捧书卷,孤灯天明。与古人谈心,和时代对话,平淡的日子快乐而又充实,五彩缤纷。于是乎在“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的古训里,我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扑向书 军事记者2001年第12期妻子圆我摄影梦○罗铮那天,当我委婉地向妻子提出购买一台…  相似文献   

17.
书之情结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崇拜书。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需要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热爱书。小时候,我崇拜书,就像崇拜一个白胡子的睿智老人,一个神秘的古堡,一个奇妙的百宝箱一样。因为崇拜而与它接近,因为与它接近而得到无穷的快乐。少年的我,迷恋书,就像迷恋一处美丽的风景,迷恋一片绚丽的云彩,迷恋一湾深蓝的溪水,迷恋一片青青的绿草,迷恋细雨如丝,万物如洗。因为迷恋而忘我。书使我的少年时代多姿多彩,其乐融融,其情浓浓。现在,我更是钟情于书。它是我生命的主题,生活的全部。寂寞时,它送出温馨细雨;疲劳时,它洒出丝丝春风,清香缕缕;高兴时,它吐出如珠妙语,如智慧老人;燥热时,它流出股股甘泉,清爽满身。它是我青春的乐土,美丽的伊甸园……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此时笔拙,但我明白,在书海里,我不会作暂时的停留,而是将与之终身相伴。因为,没有什么比书更让人值得去留恋,更值得去追求。书,我青春的伴侣,现实的最爱,选择与您一路同行,相伴终身,我无怨无悔。书之情结$河南省正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李强  相似文献   

18.
草书代表着书法艺术的巅峰,是最能体现书家性情的书体。圈内人笑我"酒不如书,书不如人",我称自己为"草书性情":率真、质朴、狂达。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搞艺术创作,是需要悟性的。临帖是书法创作者一生的事,近年我就迷上了临写《书谱》,  相似文献   

19.
轮椅上的梦──杨慧莉和她书的事业本刊记者韩柳(一)春天,是个美丽的充满无边无际梦幻的季节。1994年仲春,我听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丽的故事,这是一个残疾姑娘和她书的事业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感动,这个故事使我对陷于困顿的书又生发出许多新的希望,这个故...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从石头缝里夹生出来的小树,儿童时期,父亲早亡,母亲和奶奶两个寡妇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我母亲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她家以前是济南有名的"大户",可惜她赶上了她们毛家破落年代,但是她懂文化。我父亲少年丧父,只念过三年书,十七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