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关注其是否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生活的积聚与发抒。绚烂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趣,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向是教师把语文这一门课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进而把学生引入生活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我们要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引导学生衔接好课本上和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语文学习由课内走向课外,帮助学生形成迁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与学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也是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成语学习是词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语的学习、识记和运用则是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养的“必修课”之一。让成语的教与学行走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应的有责任。下面谈谈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理念在于有效地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建立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在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得语文学习的深度体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提高。并在有效的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同生共长。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融通儿童对于生活、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欲望,综合性学习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学习需要空间,只有建构适度的学习空间,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拓宽语文教学天地,给学生语文学习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师得突破语文课堂的封闭性,教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还特别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培养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要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找出合理有效的教学培养方式。本文从吸引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训练智障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等方面分析了智障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生活将枯燥无味。随着课改的深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生活,已成为诸多教师的共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在不少语文课堂上,生活引进不少.但生活与学生语文学习的联系不紧,显得不伦不类:语文活动开展不少。但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向不明,显得就事论事。由此看来,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同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和实践应用技能的关键,城乡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城乡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缓解差异的可行措施,旨在提高城乡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  相似文献   

17.
胡萍 《成才之路》2010,(34):52-52
职高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职高语文教材陈旧,教学内容疏离学生生活,和专业联系不紧密,没有兼顾到学生的眼前和未来,致使职高生看不到学习语文对自身生活的意义,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要提高职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实用性入手,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要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相关学科的资源、社会生活资源和家庭资源四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古玉凤 《学子》2013,(6):1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