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壁鸠鲁哲学直接显示为生命教育和治疗哲学,其核心观点是快乐主义和观念论。前者直接提供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方向,后者为生命提供哲学治疗以实现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纷扰。后来出现的所谓心理治疗主要关注人的心理调适之技巧,伊壁鸠鲁提供的哲学治疗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强大之根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观以及杜威和陶行知对“做”的教育理论探索,结合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实践变革的反思,本文对话双方提出了实践教育哲学这一饱含鲜明时代精神的新教育哲学形态。在实践教育哲学看来,实践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品格,还是人的教育和生成的本质要求。离开了实践活动,不惟没有本真的教育,人和社会也会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实践教育哲学观照下的知识教学追求人的培养目的与手段,教育内容的感性活动基础与理性认识,科学真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统一,旨在实现教育实践本身之理性自我澄明、人性无限完满和教育价值创造这三者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达万物一体之审美人格这一实践教育哲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栖居的世界原本是诗意盎然的,人拥有感受世界诗意的心灵,具有创造性运用语言符号创造诗意的能力,但受异化的物质对象化影响,世界不仅遮蔽了诗意的光华,而且人也逐渐淡漠诗意栖居的价值取向和发现与创造诗意的能力。以广东省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冯思佩老师教授《贩卖》一课为例,采取哲学思辨和课例分析结合的方法,论述诗意教育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主体论为基础,具体实践进路的前提是激发动机、把握起点,做到心动、德动和行动;基础是融合内容、建构中点,做到归真、求善和至美;保障是巧用策略、达成终点,涉及知识、合格和能力等方面。进而探寻科学之“序”,步入合理之“轨”的目的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哲学研究上的“身体转向”纠正了“身心两分”的错误理念,揭示了身体与世界本源性的关系,对反思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去身体化”“身体的异化”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通过身体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回归,可以在“身泰心宁”中诗意的栖居、在“身外无身”中重返身体体验、在“身体力行”中实现“美的救赎”。在身体现象学的规定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本质观、目的观、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具体体现为:回归身体、培养整全的身体、生成主义知识观、知觉教学、身心合一。  相似文献   

5.
论身体写作的产生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的身体不断地被传统、文化、知识等外在之物异化,当一切外在的理想、意义、价值都破灭之后,身体成了唯一的真实.身体的角度逐渐成为现代学术的切入点,体验、实践的入思方式与之有关,回到身体,回到存在,在身体的基础上才有意义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诠释学的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诠释学源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诠释学 ,存在着几种研究向度 :强调严格传授知识的传统诠释学取向 ;强调师生主体诠释和理解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诠释学取向 ;注重反思批判的社会批判取向 ;走向极端和教育意义的不确定性的激进诠释学取向。它们在教育目的、课程观、师生观及方法观等方面看法不一 ,各有其合理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是现代教育学的两种重要哲学取向。前者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有利于人类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把握与迁移。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后者重视社会需要、价值与实践,但容易陷入利益、功用与绩效主义泥沼。二者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背离了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世界。生命主义将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局限,为教育、人,知识与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解释。其教育学学科立场在于:人的本质即生命的冲动、历史与境遇的绵延;知识是生命绵延的重要成果;社会化即是生命绵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词源学研究可使我们发本求真.维柯基于“真理即创造”之哲学基础,从词源学视角论述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依循禀性而为之教育,调和感觉与理智之关系,促进身心和谐之教育以及重视道德之教育.它对现代的启示为:顺应儿童天性是教育之发端;培养创造力为教育之命脉;促进整体和谐称教育之核心;导向成人之果系教育之宗旨;涵育自我选择谓教育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旁观式的教育实践研究既受到传统本质主义思维和主体性哲学的形塑,又在现代制度和自然科学的推波助澜中,成为着眼于基础性知识、技术理性和学科规范的研究模式,遮蔽并异化了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生成作为一种过程性、交互性的思维方式,亦是一种具身交互的认知范式,在对实践研究的意义探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因此,回归到教育生活中的实践改进和个体生长的意义建构,决定着实践研究应以生成逻辑展开自身;要强调研究者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钳制,通过具身行动关切真实的教育变革问题;充分重视主体间的交互行动和协作,发掘兼具理性认识和个体经验的实践理论;重新审视研究活动对实践者的生命意义,彰显人文研究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太极者,道也.道者,天下之至理,自然之法则.太极拳是太极哲学与太极思维在中国武术中的运用,其强调以人类自身的身体能量和生命潜能为载体,对宇宙真理与生命真相进行独特的证悟与演绎.修炼太极拳可以引导当代社会的人们“向里用力”身心兼修,以克服空虚、浮躁、物欲横流等多种现代病,最终追求一种内外和谐、身心和谐、天人和谐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