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每上完一次公开课,学生们都急着想知道听课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以前,我还在心里暗自发笑:学生怎么这么无知,公开课主要是看我上课的水平,听课老师怎么会管你们学生的表现。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我总是大加表扬一番。确实,公开课上,学生也总比平时更认真,发言也更积极。这学期我又开了一节公开课。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望着同学们那微笑而又满含期待的表情,仿佛在问我:“老师,我们表现得好吗?”顿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无知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以往上公开课,我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了。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出,那…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反对有之,拥护也不少,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冷静审视。从教学实践来看,公开课由于被赋予了太多额外的价值,扭曲了人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和态度,从而使公开课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有些人在公开课评比中屡屡有所斩获,可实际的教学并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公开课分散了教师精力,影响了正常教学。有些公开课的教学,教师的出发点是考虑怎样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打动评委,让评委感兴趣,给评委留下好印象,完全把课堂的另一主角——学生置于脑后。  相似文献   

4.
有的老师问我:“魏老师,我一上公开课,自己就紧张,学生也紧张,平时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的学生也变得结结巴巴。你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学生们在舞台上,下面一两千人看着,学生不紧张吗?”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公开课渐渐演变成教师的表演课和作秀课,使其失去常态化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功利取向 夏剑:目前,有部分教师开设公开课的意图是为了评职称或参赛获奖,这虽然与我们教学评价依据和取向有密切的联系,但如果在开设公开课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公开课带来的利益和结果的话,那么在这种功利性意图驱动下所开设的公开课,极有可能会造成教师更多地关注其个体的行为,而相对较少地关注学生的行动和心理,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一节公开课的基本要求。这是公开课的示范研究特性所决定的。公开课是广大教师学习的范本,上课对象是天真的学生,因此,它必须是真实的。试想,示范课都弄虚作假,这节公开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公开课更应是真实的。我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失败的教训,以便以后克服改正,使课上得更好,如果连这样的公开课也不真实,那么研究的价值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公开课受到了众人的抨击和指责,认为公开课是在作秀、作假,缺失真诚;是教师的自我展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大家、名家的课,好看而不好学,离家常课甚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呼声:让公开课回归家常课。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教学对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公开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未必都很好。有时,原任教师往往要在课后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方可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既是公开课,课后为什么还要补课呢?其因有三:一是有的学生不适应公开课特殊的氛围,学习行为受阻。学生长时间在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室里,跟非常熟悉的同学在一起,听非常熟悉的老师运用非常熟悉的方式讲课,形成了稳定的适应心理。可是,公开课一改常态,除了课前老师反复叮咛,再三交待某些要求外,他们身边…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专家评说公开课(一)公开课的定位。目前公开课主要定位于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教师的评比考核。公开课的精神实质在于研讨,公开课对教学进程的设计核心在于探讨学生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在于建立、形成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二)公开课研  相似文献   

12.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玉明 《文教资料》2010,(35):65-66
上好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上好作文公开课更是难上加难。作者结合自己执教的一堂作文公开课,就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指导学生作文等问题进行简析,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让公开课涌动真情;厚实学养,让公开课充满魅力;学会倾听,让公开课正确引领;真心呼唤,让公开课成家常课,以使学生真正学会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相似文献   

14.
近期《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一些学生家长向媒体投诉:有些学校为了使公开课上得“漂亮”,竟然不让成绩后进的学生参加,甚至以高年级学生取代低年级学生听课,而老师讲课基本照着课件背下来即可。时下,公开课俨然成了许多教师、学校、部门的形象工程,“公开”的背后烙下了浓重的预演痕迹: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反复操练。从讲授内容到教学环节、听课学生、问题回答等一切都事先设好“圈套”,只等着届时上台表演了。表面看来,如此组织的公开课多是万无一失、十分顺利,也常能引起评课者言不由衷的赞赏。然而,这样的公开课——究竟意义何在?是否真的没有缺失了呢?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江苏梁丰高级中学曾举办过一堂别开生面的语公开课。说它别开生面,是因为公开课的“教材”是教自己创作发表的诗歌作品。当教室里响起由教自己创作、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播送的配乐诗朗诵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极了,主体创作意识被唤醒了。公开课一结束,许多学生竟抑制不住创作的冲动,纷纷写出一些富有激情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公开课”,代表着新课程,传播着新理念,追求“新、奇、异、美”。但公开课流露的各种怪现象,也让一线教师深感不安。 怪相一:课堂必须是“活动”的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公开课最为抢眼的特点之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围坐在一起,或争论,或私语,教师穿梭其中,学生可以自由发问,随时举手,随时根据需要下位、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极为活跃。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每每听完公开课,尤其是较为成功的公开课,评讲后主讲教师常常会谦虚地说:“学生配合得好”,初听起来感到教师的虚心,细一想不免恍惚起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公开课”的微词听了不少,主要集中为“作秀”二字。在“作秀”的公开课上,老师往往没有真心实意地将学生放在眼里,也没有将对学生的关注真正落实在教学行为中,而是挂在嘴上,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真正最关注的似乎不是学生。但若是因此就将“公开课”全盘否定,那也似乎走极端了。然而,我们至少可以从老师们的微词中看出,公开课与家常课有着较远的距离。如何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当前许多英语教师心中的一个期待。近日,笔者有幸参加由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主题为“聚焦课堂——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大型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生参加评课好江苏张善友,范学民最近,我们参加了乡里一所中学的语文公开课的评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公开课的评议,除了听课的教师参加外,还有学生代表参加,与会同志对该校的这种做法无不称道。学生参加评课,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评课的做法。从教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