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兼及中国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目的、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育效果等各方面对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进行比较论述,提出:中国传统女教是建立在摧残和压抑女性、牺牲妇女权益的基础之上,导致中国妇女盲从卑弱的性格,进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代教会女学从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出发,以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不仅解放了妇女的思想,而且塑造了中国新一代女性自强自立的个性,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相似文献   

3.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4.
临夏穆斯林“女学”研究江波,费翔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近年来又出现了新型的宗教教育机构──穆斯林“女子阿文语学校”,许多妇女和女童到清真寺接受经堂教育,学习宗教知识,阿文、阿语等,被称之为“女学”。“女学”的发展目前正呈上升之势。记得几年前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历史考察,揭示了中国女性教育在近代的发展脉络。进而指出:戊戌年间足近代女学的发端时期;20世纪初是近代女学的发展时期;1907年至民国初年是女学在制度上的确立时期;新文化运动期间是通过新旧伦理观念的论战而使女学得到深入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教会女学对中国妇女教育的启蒙,能人志士对救亡图存路径的探索,以及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社会观念的革新,促使了清末民初妇女职业教育的发轫与发展。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妇女职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都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化和完善的过程,并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教育目的实现了从“保国保种”到“培养健全人格”的升华;将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格教育作为妇女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方式上重视理论结合实践,推崇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清末民初的妇女职业教育并没有让妇女真正摆脱封建的枷锁,但为当代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民族复兴需要扩大女性职业教育,培养与提升女性的主体意识;职业教育要技术技能与人格教育并行;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适当关注“女性议题”。  相似文献   

7.
陈子褒是我国近代广东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小学教育权归于女子等教育思想,他招收士生、兴办女学、编写妇女读物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教育领域具有先驱者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我们当前的女子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蠢辛亥摹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专壹晏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尴尬情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实现女性独立解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挽救国家危亡并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梁启超大力宣扬其兴女学思想并力行兴女学实践。他认为兴女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仅可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生利者,而且能开民智、培养新民,为当时的救国以及强国富民做出贡献。尽管其兴女学思想存在着种种局限,但在中国的女子教育史、思想史和近代化史上仍占重要的历史地位,不仅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有着一些相似的创作动机和意图,形成了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爱情、女性与社会女性与命运等较为固定的创作母题,并附丽了中国化的浓重色彩。  相似文献   

14.
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其对性别与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我们提供了与世界教育对话的新途径,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女性教育与妇女解放的互动关系。可以说,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并不只是要在两性心理、心理、社会差异等基础上强造一个平等的世界,而是要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争取最大限度的共同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家女形象出现在西方近代文学中,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的破产、乡村的城市化、城市意识和城市生态伦理的熏染、女性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这些形象与社会为女性提供的现实和精神的生存空间,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评价语境相关联。其中有农家女命运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和个体差异。这些形象以文学的方式记载和言说着女性解放的历程,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农家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理念的变迁和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Dominican Sisters and Sisters of Mercy in running schools for female deaf children in Ireland during the period 1846 to 1946. The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as part of an attempt to educate Catholics in the Catholic faith and provide literacy to female deaf children. In assuming the challenge of educating deaf girls, the sisters adopted a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signed language of which they had little prior knowledge. While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s is contextualised as a central narrative of this paper, the religious orders’ attempt to educate deaf children effectively is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teacher role models and sign language pedagog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ork of the Mercy and Dominican sisters should be recognised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female deaf children, whose needs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7.
女权主义批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妇女形象、创作和阅读为内容的女权主义批评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读解,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挖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本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多方面的启示.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在努力挖掘寻找女性文学自己的传统、建立独立的女性文学史的同时,鼓励当代妇女加强联系和团结,挣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法国派女权主义批评者们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体,更高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认为语言代表着人类经验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In 1932, the Irish government, facing an economic downturn, introduced a marriage ban which required that femal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required to resign on marriage. This followed a series of restrictive legislative measures adopted by Irish governments throughout the 1920s which sought to limit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life and the public sector. Such a requirement emerged in several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high unemployment and applied principally to women’s white‐collar occupations, leading some commentators to argue that it stemmed from a social consensus rather than an economic rationale. Despite opposition to the ban from the Irish National Teachers’ Organisation (INTO) on the basis that it was unconstitutional, would lead to fewer marriages and that married women were in fact more suited to teaching children, it remained in place until 1958. Although the ban is much referred to as part of the gender ideology that informed legislation in the early years of independent Ireland, the particular history of married women teachers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ed in the academic context. Over 50 years since the rescinding of the ban, this article examines its imp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primary sources, including government cabinet minutes and the public commentary of the INTO and positions this history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小说《妇女生活》与电影《茉莉花开》都是以建构女性为中心。《妇女生活》书写的是女性生存的命运轮回,电影《茉莉花开》呈现的是女性命运的自我突破。不同的女性特质建构来源于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伦理需求,作家与导演因此设定了不同的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