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典舞是由无数动作组成的肢体艺术,古典舞动作是由无数的"点"和"线"组成的集合体,"点"是"线"的基础,"线"是"点"的延伸,"点""线"完美结合,通过可见的动作姿态与面部表情表达思想感情,呈现古典美。但目前的高职古典舞教学不能满足舞蹈人才培养及艺术传承要求,应在基训教学课堂上有效表现中国古典舞的点、线、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舞蹈魅力。通过古典舞的连接动作,点和线的运用,实现动作、节奏、情感在舞蹈中的完美融合,表现古典舞的点线美。  相似文献   

2.
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性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一种由内到外的魅力所在,不自觉可以吸引他人的眼球。神是指的精神与气质,韵则指的是一种风雅、品味和和谐。神韵在其本意上理解是通过人体形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韵味,是舞者内心情感和神情要表达的东西。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美体现在形体的轻巧柔美,动态的婉转圆润,神韵中眼神的重要性。作者以中职教师多年的古典舞授课过程中,对古典舞的神韵美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中的"圆"是华夏民族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一种构想,是最完美的格式塔,已经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为中国古典舞的尚圆特点提供了哲理依据,而且渗透到中国古典舞尚圆特点的表现形式之中,并为中国古典舞的尚圆特点指明了圆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舞中运用的水袖正是借鉴戏曲中的“水衣”而来。水袖是肢体的延伸,正是这种延伸给予舞蹈更大的表现力和创作空间。水袖舞在韵律上,既有古典舞身韵“形、神、劲、律”的特征,也有“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动作规律。水袖在舞者的指挥下时而像河水般的温婉,时而像剑器般的刚毅。水袖在古典舞中运用了“转似回波”的圆、“行云流水”的线,恰到好处地阐释出袖舞,衬托了古典舞的美。这种中国文化特质的审美理念,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舞蹈艺术中,古典舞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古典舞是舞蹈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韵美的一种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舞中的艺术特色,同时还能学会欣赏以及领会古典舞中的美学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应该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进而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舞身韵中的审美,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水袖古典舞是我国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在舞蹈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从审美角度上看,水袖古典舞的审美价值包括自然美和情感美、曲线美和整体美、动态美和操纵美,文章重点从这三个部分分析水袖审美价值在古典舞教学中的体现,旨在通过教育更好的促进古典水袖舞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注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等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心想、身动、眼随"的动律。同时强调"形未到,神先到","形止神不止"等训练法式。眼神在中国古典舞中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古典舞神韵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古典舞教学提供了更多形式的素材,能够展现古典舞精髓。为此,文章在阐述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形、神、劲、律几个环节分析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独特,文字凝练,韵律严谨,且随意赋形,灵动多变,其英译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辜正坤教授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从鉴赏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视象美、音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对中国古诗英译具有指导意义。以《登鹳雀楼》的英译为例,探讨"诗歌鉴赏五象美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是培养中国古典舞演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基本训练动作中比较常见的"半脚掌"动作分析,以小见大,论述了"半脚掌"动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的精华中提取发展而成的舞种,融合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和原理。鉴于手、眼、身、法、步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和灵魂,本文就从中国古典舞蹈课的教学出发,就中国古典舞的手、眼、身、法、步在舞蹈课教学中的地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在舞蹈表现力上都已经进入到瓶颈时期,大量作品主题不够鲜明、内容情节大同小异、舞者刻意追求高难度技术技巧而忽略对作品意境上诠释。为了使古典舞得到更好发展,在古典舞学习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古典舞基础知识学习外,还要注重对其他艺术形式借鉴和应用,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拓展创作思路,在掌握扎实基本功同时提高舞蹈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古典舞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来自外部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造成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在审美中表现出媚俗与玄幻的倾向性。实际上,这是时艺术市场的一种妥协。为了适应当代中国古典舞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特征,社会大众还要关注对当代中国古典舞审美转向的社会生态批判.对这种审美转向的纠偏.关键在于加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创作和媒体传播,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保持中国古典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创作与时俱进,具有创作思路的创新、创作形式的创新、创作元素的创新以及审美意蕴的创新等四大特点。舞蹈《飞天》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价值,充分体现了古典舞创作的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孟妍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69-71
身韵是由身法和韵律组成的,也正是由于二者完美的结合,才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和精髓。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身韵训练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基本功训练没有身韵就如同人没有了生命力,表现的只是空壳,这样就无法体现优美和精彩的中国古典舞。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表现出最完美的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17.
古典舞是一门借鉴、汲取、综合戏曲、杂技、武术等艺术精华的表演艺术, 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身韵教学法的确立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的依附, 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 确立了古典舞在中国舞蹈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在系统研究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性、作用、价值和教学方法等前提下, 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古典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在秉承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同时亦经历着后世的打磨与雕琢,在西方现代精神的冲击下,古典舞如何守住其“和”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依据辩证法探寻中国舞蹈如何从“扬弃”中完善进化自身:悖离“扬弃”的两种误区,即守“本”排“异”或取“异”弃“本”;舞蹈进化的三重“扬弃”,即中国舞蹈自身的“扬弃”;取舍其它艺术的“扬弃”;观众审美情趣的“扬弃”。只有把握住舞蹈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扬弃”,在“本”、“异”兼容,以“本”为基,取“异”扬“本”的创新过程中,中国舞蹈才能在进化过程中高扬时代的旗帜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战国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人赋。通过透视美人赋的基本特征,发现其蕴涵着一种文化意识——美人崇拜。美人崇拜意识肇始于周代民歌,美人崇拜是我国古代人民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意趣,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主题。美人崇拜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人格的追求。其实质是对生命本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