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交车广播内容十分丰富。如果有外国学者想了解当地市民素质,坐坐公交车差不多就可以了。车快进站时,广播里会传出提示:"请先下后上,文明乘车。"中国的国情是,强调什么表明缺什么。老外就知道,这里流行的是高效率的上下同时进行,甚至是先上后下。车子刚刚启动,广播里又说:"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人让个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从而成为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的又一新的文明形态。从简单意义上理解,生态文明是对其他文明的一种补充,而从深层次上来讲更是一种升华。它既是其他三种文明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延伸,又是其他三种文明最终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齐爽 《职业圈》2014,(34):54-55
也许,你不知道Forrest Mars是谁,但你一定知道“快到碗里来”这句广告语;也许你对玛氏公司不是很了解,但你一定知道玛氏公司的那些五彩斑斓的M&M’s巧克力豆。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德芙、士力架、彩虹糖、宝路狗粮、伟嘉猫粮,这些品牌都属于玛氏公司。当然,在2008年后,这些名单里,还要加上绿箭、益达口香糖。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9,(7):57-57
科威特人对中国有一定了解 问:不知道科威特人民对中国有什么样的了解? 阿依莎·盖斯:现在有不少科威特人会来中国经商、旅游,而且他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会问我有关中国的问题。比如说,你去过长城吗?见过兵马俑吗?见到过有关奥运会的建筑物了吗?你会说中文了吗?所以我也很荣幸能够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娟,一位具有15年采访经验的资深外宣记者。在她看来,“当记者既是一件挺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一篇篇稿子做完后,你对原本陌生的行当有了了解;与采访对象交流中,常常会有很多打动你的东西;当你写出一篇独家报道时,当你的报道产生一定影响时,当有读者跟你沟通时……你会觉得,当记者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行当,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要打交道的是什么人,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行当新的东西需要你去学习去了解,所以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张娟讲述的采访故事和体会对年轻的外宣工作者也许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本质主义认为文明具有长期稳定性,国家把文明当成自己重要的身份认同;过程主义强调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侧重研究不同的历史实践和历史过程如何累积起来产生一套文明特性。文明是由一些文化相似的政治社会实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威望等级的地理区域,包含文化相似、政治社会实体、威望等级和地理区域四个构成要素。迄今为止,国家是文明最成功的载体,在同一文明中,不同国家的威望等级不同,但政治文化却比较相似。文明不只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文明化的过程,文明从最开始的几个独立发源地逐渐向外围扩散,只要后发社会不在刚开始接触先发社会时就被消灭,那么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后发社会,其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国家和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7.
叫王芳的很多,但是,在北京地面上能把王芳这个名字叫响的却只有一个,那就 是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的栏目主持人王芳。 “轻松生活,健康是福。这里是北京健康生活,我是王芳。” 当王芳面对着镜头开始她每天的例行工作时,同时也会有众多的北京人将目光锁定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上,他们想知道王芳今天会给大家带来些什么,信息?知识?案例?总之,关乎健康的一切他们都想了解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王芳的知名度可想而知。 王芳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用精神气质引导社会 11世纪,当一群年轻的僧侣集中在修道院中研究"一根针尖上是否可以站立7位天使"时,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会给社会、给整个人类文明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这种把聪明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传授学习神学知识的方式造就了大学的最初形态,它是漫长黑暗的中世纪里最伟大的遗产.著名的美国<生活>杂志把"大学"评为上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6):51-51
伊东俊太郎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类集团共有的民族特性、意识习惯和情感价值;文明则由文化所创造并运作,是这个生活的“制度、组织、装置”。文明可以通过互相调整与交换。逐渐成为共通性很高的事物,然而文化却并不会失去自己地域的固有性,文化因此而丰富多样。一种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文化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文化体现了人的能动性自觉性,文明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成果;文化主要反映人的精神状况,包括情感、思维能力、价值观念等。它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文明反映社会整体状态。涵盖人、社会、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标志着进步与发展。可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作为灵魂和主体能动的方面,文化建设的状况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林超 《文化学刊》2014,(2):150-160
阿马蒂亚·森认为文明冲突论者以单一文化身份界分文明的做法,不仅忽视了人类其他的多种身份认同,也常使人们陷入文明板块化的平面思维。它既干扰了人们尝试从其他身份认同连结彼此的可能,也为制造文明冲突埋下了伏笔。文明对话论者应当重视人类多重文化身份的复杂联系,拓展文化交流的路径,为世界和平和文明对话做出更为多元有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张添斌 《职业圈》2013,(5):42-43
煤矿党组织建设一直都是煤矿全面工作中的核心,但随着煤矿企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管理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逐一凸显。煤矿企业基层党建为煤矿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本文笔者就煤矿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阐述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经过近40年的共同努力,我们对西方诠释学的引进和研究,已从最初以译介为主逐渐走向译介、研究和反思并重;对中国诠释传统的研究与清理,已从较宏观的整体研究逐渐走向以专题和个案为中心的更加深入和细致的考察;对现代中国诠释学的探索和建构,则从以海外学者为先锋逐渐转变为以我国大陆学者为主体。虽然仍有不少明显不足的方面有待克服,但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必将越来越全面而准确地了解中国、西方及其他文明的诠释传统,现代中国诠释学也必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建立起来,并与其他文明的"诠释之道"共同为文明对话、世界和平、文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带入公共视野,有分析家认为,未来世界会更加印证其理论,东西方几大文明间的对峙和冲突会愈发明显,并最终将世界重新拖回战场。尽管目前的态势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此情况的发生,但文明和文化间的隔阂和不了解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和非洲在不断加强双边关系的同时,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因为误解和不尊重而产生的冲突和摩擦,正如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所说,我国与非洲国家之  相似文献   

15.
文明形式论     
吴秋林 《文化学刊》2010,(2):171-178
形式最初的呈现是自然法则的力量所致,它是人类所谓文明形式的原始动能。谁最早认识了形式的意义,谁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类就获得了这个先机。人类精神的最终极的本质就是形式。不同形式感的文化,也就称为不同的文明。人类思考的我们自己的文明大致有:采集文明、狩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等。文明形式的力量分为三种:一是与物质生产有关的形式力量;二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形式力量;三是与精神观念有关的形式力量。华夏文明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体,它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建立了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系,并在多种文明形式的冲突中,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使我们的华夏文化不但有数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仍然具有在新的文明形式中自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振华 《文化交流》2010,(12):25-28
人们大多知道莫干山上风景如画,殊不知莫干山下也有如画的风景。只要去庾村看看,就会领略到原本竹木葱茏的乡村增添了生态建设的现代文明色彩。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要引入文明传播的视野。这是由人类历史的特征、当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的特定背景决定的。从文明传播视野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就主题而言,一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贡献,二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贡献;就方法而言,关键是要突破西方主导的旧历史观及建于其上的话语体系,在文明对话的新历史观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这种创新既要体现中国文明基因,又要体现文明借鉴色彩,还要体现时代实践特色。从文明传播视角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从更深层次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看看美国这一世界头号强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我多年来的愿望。去年随山东省新闻电视考察团赴美考察,圆了我的了解美国之梦。我们在美国停留时间短暂,可以说是走马观花,谈不上深入了解,所以只能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美国人创造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由于经济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硬件”文明可谓之现代化。在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的机场,每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纽约到华盛顿的绿荫大道上,单向4~6个车道几乎排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但交通井然有序。城市建筑风格独特,新颖别致,摩天大楼与豪华别墅相结合,纵横  相似文献   

19.
刘媛媛 《文化学刊》2008,(4):178-180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通常要用到Please一词,以表礼貌,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就会出现语用失误,进而产生误解,冒犯他人,就会被认为不礼貌。礼貌用语是语言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准则和以汉文化为背景的礼貌原则是有所区别的,这些都是应在交际中引起注意的。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英语学习者就要努力认真地了解文化差异,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齐光军 《职业圈》2008,(19):84-85
一个人永远不知道改变一生的机会何时会降临。对于罗格来说,这个机会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大学毕业不久出现的。罗格开始为一家玩具批发商工作,那时电子游戏正在被大众接受。他早就是个玩具迷,而且从15岁起就涉足零售业,已经十分老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