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慈禧太后应当高兴得请客:在她百年之后的今天居然遇到了知音——有人为她动用海军建设经费修建颐和园歌功颂德,说是应该感谢这位“老佛爷”,她如果不挪用那笔钱,倘若买成了军舰,也会和北洋水师一起泡汤,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颐和园了。照这高见推理,对慈禧的历史评价应该改写,应当给慈禧送一个文化建设超级勋章,再在颐和园门口给她铸个金质全身像,让这个原本遗臭万年的狗屎堆光耀千秋,万古流芳!这样慈禧是高兴了,为慈禧评功摆好的人也该满意了;而血洒海疆的北洋将士却要叹息长涕,却要捶胸顿足,却要跳脚骂娘!墨写的谎言改变不了血写的史实。我…  相似文献   

2.
3.
校长格言自信使人有持久的耐心。初春的午后,晴天丽日。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听校长吴甫光漫谈过去的岁月。吴甫光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青浦农家的孩子。他起先在村里类似于私塾的小学读书,后来就读于新民小学。  相似文献   

4.
华夏文明愈来愈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美国堪萨斯市音乐家协会于二月二十八日隆重举行《中国艺术节》音乐会。密苏里·堪萨斯大学乐队首席大提琴家爱米丽·帕沃小姐演奏了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大提琴协会理事、江苏大提琴分会主席宋保军创作的《民歌主题变奏曲》获得成功,受到音乐界及听众的热烈欢迎。堪萨斯市几家报刊都以显著位置发表评论文章并刊登了爱米丽小姐演奏的照片。爱米丽小姐说她很喜欢这首乐曲。在三月上旬的硕士学位毕业音乐会上再  相似文献   

5.
晏殊重考     
《红领巾》2008,(1):24
晏yàn殊shū是shì北běi宋sòn-时shí期qī著zhù名mín-的de文wén学xué家jiā和hé政zhèn-治zhì家jiā,十shí四sì岁suì就jiù被bèi地dì方fān--官uān作zuòw为éi“s神hén tó童n-”推tuīj荐iàn给-ěi c朝háo t廷ín-。他tāb本ěn来lái可kě以yǐ直zhí接j  相似文献   

6.
诚实的晏殊     
《红领巾》2012,(9)
古代有个大作家叫晏殊,他向来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几百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试题竟然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皇帝禀告,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皇帝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重重奖赏了他。  相似文献   

7.
诚实的晏殊     
晏殊(yan shu)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十三四岁时,就以博学多才出名,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晏殊来到京城,正  相似文献   

8.
晏殊的诚信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宋真宗。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是  相似文献   

9.
作为词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寿词的词人,晏殊的祝寿词却不为人所重视,前人大都持否定的态度。考察他的28首祝寿词,在祝寿的对象,寿词的内容和主题,艺术表现力等许多方面都有突破和开创。词人以他特有的敏锐感觉,把不外乎歌功颂德、祈福长寿的祝寿词,加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0.
晏殊作为北宋初期著名文人,显赫文坛,虽然他的诗作较词作稍逊一筹.但在“后西昆体”这一概念提出后,晏殊便被作为这一苑囿中的一朵奇葩,其诗作更是备受关注。本文试图合理阐释“后西昆体”这一概念,并将晏殊作为“后西昆体”代表作家,分析其诗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知音     
雪,很大,夜很静。一把火,从他房后烧起,一眨眼间,席卷了整个茅屋。他跑出来,随着他的,只有一把二胡。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天边。  相似文献   

12.
知音     
每当西西豆拉起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马小虎都听得如痴如醉。一边出神地听着,他还一边不停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相似文献   

13.
知音     
人生难觅一知音,我很幸运,却不认识你。只知道你住在我家对面,未曾谋面。也许冥冥中早已注定,你我竟成了知音。  相似文献   

14.
15.
知音     
无数次历经沧桑,都只为寻觅心心相印的知音。  相似文献   

16.
知音     
前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这一天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我觉和仪的名字好,就在院子里草地上搬过一把藤椅,躺着晒太阳看书。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的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见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赞好,我仍于心不足。  相似文献   

17.
知音     
战国时有个叫俞伯牙的人,他弹起琴来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人们都夸奖他弹得好,他自己却总觉得没有谁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正是月圆之夜。伯牙泛舟江上,对月弹琴。您心里想的是雄伟的高山。他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岸边站着,吓了一跳,停了下来。先生不必惊慌,我是个打柴人,听到您的琴声美妙,不由自主就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又弹了一曲。您的琴声像是无尽的流水。伯牙激动万分,因为这打柴人竟然说中了他心中之意。在下钟子期。打柴人微笑着回答他。他立刻询问打柴人的姓名。于是,伯牙将子期请上船来,二人于月下饮酒谈心。天亮了…  相似文献   

18.
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者足矣”,这句话的确很有道理。不过,要想得到知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待一个知音的出现。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上千年的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知音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善于鼓琴的乐师叫伯牙;他有个好朋友叫钟子期。这人辨音的能力很强,特别是能领会那音乐中的意境。每当钟子期听了伯牙的演奏,就能从琴声中领会伯牙的心意。有一天,伯牙又在演奏一支乐曲,他心里想着那巍巍的高山。钟子期很快就听出来了。他情不自禁地赞叹说:“美哉,巍峨高耸,有  相似文献   

20.
知音     
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有三种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还有一种是课本选文作者的思路。三种思路融会相通,教学容易成功;三种思路大相径庭,教学必然失败。思路彼此融合相通,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懂得作者的喜、怒、哀、乐,要懂得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