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为而治”思想下的高校教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有明显的重规律,重德必,重内在,重人和,重激励等特征。这种“贵柔”的管理方式,能促进教师把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目标内化,进而外化成为自觉行为,使管理达到“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开发将呈现似下八大趋势:一、由重学历开发向重能力开发转变。二、由单一型人才开发向复合型人才开发转变。三、由重人的显现能力开发向重人的潜能开发转变。显现能力主要指人为生存而具备的种种基本技能,是多年货币投入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潜能蕴含于基本技能之中,是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开发人的潜能,是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最大效能,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节约。四、由被动开发向主动开发转变。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生存充满了危机,这就使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五、由单程开发向全…  相似文献   

3.
“双高”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为核心支撑的高层次人才被寄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期待,各高职院校求贤若渴,纷纷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人才政策目的趋同、人才类型划分精细以及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的特征,同时也存在“引进标准学术化”“待遇差异两极化”和“管理考核空心化”的现实问题。围绕“双高”建设既定战略目标,高职院校需探索柔性引智模式,完善配套政策制度,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创设良好发展环境,既“重引进”,也应“重培养”“重管理”和“重服务”,以形成“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将由重知识传递向重人的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的表演向重学生“学”的指导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洼化转变。因此,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努力学习,以适应现代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王庆环 《宣武教育》2005,(12):45-46
教育的本来意义是什么?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使人才发展失去了全面和平衡,而这种不和谐使中国学生背负起越来越多的缺点,从而在人才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来意义,让中国的下一代全面发展,正在成为人们的呼声。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为何如此平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高考不仅深受学生重视,且竞争异常激烈。但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却十分平静,且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素质教育仍蓬勃开展。究其原因,其高考招生制度功不可没,如:重视平时成绩,建立长效考核机制;考试次数多,并选取最高分;重分数,但更重人的综合素质等。当前,我国高考改革应以美国为鉴,实行既重分又重人的考核方案,实行多次高考,大力进行高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知识经济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现代企业管理、中小企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背景,阐述了复合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基本特征和培养的主要形式,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应用、活模块、人本化”的角度,探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两条实现途径:一是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并重,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批判地继承与发展与中国古代在重人、育人、选人、用人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重人性 西方教育重神性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认为“人”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进而在上述重人思想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等把“人”划分为圣贤、君子、仁者和小人四类,按照“人”的划分标准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研究》2008,(11):F0003-F0003
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创建于1964年,1998年4月异地新建,2001年3月通过省重点中学评估验收,2004年转评为省三星级高中。 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塑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三风”。坚守“一切为了祖国”的校训,确立了“重人本,强能力,塑文化,显特色”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改革与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首先要改革人才质量观,其中,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要有效地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树立多元性的教学理念,遵重人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重视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社会,加强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的天人关系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完成了由天命中心论向人本主义的过渡。《左传》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思想转变,体现了春秋时代在敬奉天道的基础上,以“德”为基础,将“敬天重人”和“保民重民”结合在一起,高扬人道的价值,理性地构筑天人关系,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其在与民本思想互证、互补与互融的同时,更对民本思想有着统摄作用.重民思想由重人思想派生,重人思想不仅仅派生重民思想,还派生重君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通向民本,更通向君本,民本始终从附于君本.先有重人重民思想,后有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较之民本思想具有更宏阔的解释力,其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民本思想的实现程度;因为民重,才有了重民思想的发生,关于民本的各式言说是对重民思想的多面相表达,重民思想长期存在并作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多重领域,影响深远弥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充矿集团北宿煤矿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发展思路,把人才作为矿井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资源”,重制度、重培养、重考核、重服务,积极搭建人尽其才的广阔发展平台,为矿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该计划的启动实施,意义十分重人,既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人举措,又是积极推进高水平人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加快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借豪搀抓概追,乖势两琪;木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人事。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握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  相似文献   

17.
在2001年安徽省第二届“教坛新星”政治学科的评比中,我有幸作为五个评委之一,参与了25名中小学教师政治课教学评比的全过程。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教学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综观这次评比活动,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体现了如下特点: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传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人才选拔制度的负面影响,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以“应试”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保姆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一刀切”、“齐步走”的育人目标更是严重制约养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所有这一切都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发展的本义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9.
企业莫搞“抽屉式”管理文/樊作礼最近中国二重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喻明受同志在“是二重适应市场,还是市场适应二重”的大讨论动员大会上,围绕着二重的发展必须有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这一主题而指出:二重必须从“抽屉式”的管理现象中解放出来。这一论题提得好!所谓“抽...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从价值系统上进行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偏重“义”与“德”,看轻利”与“力”,是突出刚健自强之类个人修养的思维模式。中国人最讲礼”,“礼”就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以人为本,讲求理性,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