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材是学生认识祖国的向导。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地理知识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审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世纪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语审美教育应该有一套高起点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在当前有极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效。在语审美教育中,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要有巧妙的教学安排,要会使用多媒体审美教育设备,要关注课后的语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何荣 《陕西教育》2011,(7):59-59
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泓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美的世界。语文教学中有众多美的因素,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文本潜在的美;应开启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的审美再创造;应深入生活,开阔学生发现美的视野:应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使他们在美的文学世界中翱翔万里。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挺拔高峻、连绵起伏,那是大山的美,展翅长空、搏击风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教学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用美的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的心灵鸡汤。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地理与美育,前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李伟敏 《成才之路》2013,(23):72-7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重要的价值体现。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育的魅力就在于不仅要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需要,更要满足并提升这种需要。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尤为活跃,他们善于发现,勇于质疑,并且具有极高的探索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高中美术鉴赏就是鉴赏主体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以特定的思维模式融入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挺拔高峻、连绵起伏,那是大山的美,展翅长空、搏击风云,那是苍鹰的美。生活里的美更是无处不在,它能使人们心神荡漾,铭记脑海。美的东西总能给人带来愉悦,留下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到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渗透审美教育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钱娟红 《辅导员》2012,(30):31-32
生活就是美丽的,在这个世界上,我和你一样,沐浴着太阳的光,呼吸着雨露的清香,或许我创造不出奇迹,但幸运的是,我在教着语文,当我带着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殿堂,我就会感到自己是美丽的。选择了这份诗意,便有心来描绘这份美丽!可是现在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学习过程很被动,没有激情,没有活力,感受不到学语文的美丽与快乐。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教心态。我  相似文献   

13.
14.
刚接一个新班 ,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以后 ,发觉不少学生对事事不如意 ,只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 ,以偏概全 ,满眼黑 ,爱讲怪话、消极话 ,自以为“看破红尘”。例如 ,组织学生看《少年彭德怀》电影 ,班长发票时 ,一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 :“你留的一张票准是前排中间最好的座位 ,这年头 ,谁不为己……。”班里一个同学左腿残疾 ,父亲患病 ,母亲去世 ,蓬头垢面 ,学习成绩也差 ,我课余时间带他去理发 ,给他补课 ,并让同学们多关心照顾他。有个学生背后说 :“老师一定与他有什么特殊关系。”另一个学生说 :“如果没有特殊关系 ,就是老师想当模范 ,受奖…  相似文献   

15.
陈志杰 《考试周刊》2014,(17):179-180
<正>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有无穷无尽的"闪光"内容值得学生欣赏:一草一木无不饱含着生机美,一石一峰都深藏着奇丽美,一山一水都蕴涵着神奇美……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小学生能感受到吗?春游是学生最兴奋的事。但是,很多学生兴奋的不是可以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而是盼望着不用上课,盼望着那天父母给准备的一包包美味食品。在美术教学中,同样也有类似忽视美的现象。如学生对欣赏课的学习热情不高,走马观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立足教材 ,深入挖掘文本潜在的美 ,使学生展开想象 ,启发他们的审美再创造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开阔学生发现美的视野 ;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 ,使他们在美的文学世界中自在徜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趣的科目,语文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语文阅读中,美无处不在:朗朗的读书声飘出语文的音韵美,仿佛身临其境的想象展示着意境美,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现了形象美,心与心的交流传递着情感美……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在质疑中建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与理念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科学史,每一次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盛奎 《成才之路》2009,(18):64-64
地理与美育。前者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者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品味,地理与美育的关系还相当密切。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以说理为主,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20.
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的过程中,叶澜教授提出了“教育美”的命题。我认为,教育主体把自己掌握真与实现善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而又感人的形象在教育活动中显示出来,因而就使教育过程获得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美。作为一位校长,固然要致力于创造教育美,但首先要善于发现教育美。一、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的事物,缺乏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与普通教师相比,校长从哪里去发现教育美?我的体会是:第一,要从学校的传统文化中发掘教育美;第二,要从学校的变革性实践中发现教育美;第三,要从学校的未来发展中规划教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