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郑茂刚 《培训与研究》2007,24(8):99-10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在当代的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行乡村关系问题是影响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村民自治背景下的现行乡村关系理论概述中可看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并不如制度文本设计的那么美好.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实成文法律过于原则化、传统的压力制行政体制、乡村既得利益主体的阻挠等.通过提出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建立服务型政府、提高乡村干部与农民素质等措施,进而带领农民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一项指导性政策,与村民自治制度之间并无冲突,但国家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所做出的某些政治权利的承诺也应加以修正;大学生与村委会之间的代理或委托关系也应当加强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进程中乡村关系矛盾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府及实行村民自治以来,乡镇政府与民选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乡村”关系出现了种种失调现象,其根源在我国“压力型”的县乡行政体制,“两委”体制为表征的党政关系,立法与司法体制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制度。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矛盾凸现了我国现有体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具有破解村民自治"四大民主要素"发展失衡,纠正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主体错位,防止村民自治中村民享有的权利被悬置,克服实践中村民自治制度被异化,破解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性风险等重要价值。但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也面临缺乏法律依据,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自治主体协商能力薄弱和政治冷漠,自治的制度环境变迁等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协商民主,国家要为村民自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组织工作制度,培育和提高村民的协商能力与热情,适应制度环境变迁,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适度单元。  相似文献   

7.
乡村政治研究一直是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由村民自治所开启的中国乡村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村落家族与村民自治的博弈。将村民自治看作一个突生的制度变量,从农民个体这一微观层面出发,探讨这些个体行动的聚合所形塑出的家族关系、社区关系及村落社区的政治或权力结构,以企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国家、村落、村民之间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使村民自治组织充满活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通过对一个县域范围内乡村治理困境的描述并分析了其困境产生的原因,揭示了基层政府不但要民主管理乡村事务,而且要通过制度变革理顺县、乡(镇)、村之间的权力关系,使乡镇政府的权力、责任、能力达到行政上的均衡状态,使村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村民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9.
完善村民自治,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政治保障。村民自治在不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完善村民自治,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理顺乡村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转化为"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民主法制",而它们的实现都取决于村民自治的完善程度。村民自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解决制约村民自治良性运行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村民自治权的非独立运行是我国村治实现的根本性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某些基层权力关系的宪政构造不完善。为此,必须立足于整体,对基层权力关系进行相应的宪政完善,以保障村民自治权的独立运行,进而真正实现村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不是“无本之木”,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渊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无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消亡、社会自治和民主理论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3.
农民流动与村民自治是三农问题的交织点,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对村民自治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缺失也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有效进行,农民工政治参与受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客观参与的难度和主观动力不足方面,必须从政策环境、制度保障、组织管理、主体素质等方面拓展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村委会选举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收益。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其收益是大于付出的成本的。因此,通过村委会选举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掘村委会选举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晋江一次村委选举纠纷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蕴含其中的法律问题,揭示了目前妨碍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乡镇政府的非法介入。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对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予以司法救济的制度层面缺失,论述了构建村民自治司法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初步提出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司法救济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矛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本质是伦理道德思想,他把人看作是道德的存在而非政治的存在,这必然与村民自治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17.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村民自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通过对当前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和分析,以期为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健康地发展作出一点努力。  相似文献   

18.
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 ,村民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没有村民的参与 ,村民自治只能停留在制度形式层面 ,而无法成为一种制度规范。村民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两个不同阶层 ,他们对村民选举的反应亦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讨论乡村社会对村民选举的回应 ,分析影响普通村民和乡村精英参与选举的主要因素 ,进而探究促进乡村社区更为广泛、真实的政治参与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推行至今,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推动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最终必将严重影响其自治效果的实现。为了使村民自治摆脱异化困扰,可以采取透视步云、雅安现象、加强制度供给、注入经济活力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文化状况、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自治、县乡关系、城市化进程等因素所构成的农村社会环境,形成现实乡镇行政环境基本特质,对乡镇行政系统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农村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乡镇政府应长期存在并以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合理设定政府规模,提高行政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