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绍荣 《成才之路》2009,(11):59-60
一、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自己动手操作测出结果,将每一次演练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填入有关“实验数据表”内,让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集中表示出来。经过观察讨论、计算分析。许多学生都发现:圆的直径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也随着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变化有一定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当教师引出圆周率概念后,学生对圆的直径、圆周率及周长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后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两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的两种不同做法。教例1 :教师为学生提供硬纸板做成的大小不同的圆片 ,要求先测出每一圆片的直径 ,再一一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并记录其周长 ,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例2 :教师同样为学生提供材料 ,所不同的是 ,这些圆片有的是硬纸板做的 ,有的是用布料做的 ,有的直接画在一张纸上没剪下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去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思考 :显然教例1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去验证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是重结论的“记”数学活动。这里学生虽然看起来动手操作了 ,但由于教师提供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圆周率这部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课堂上,教师拿出一个较大的圆盘,请二位同学用米尺量出这圆盘的周长和直径,再算出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然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一个圆板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算出它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再请二位同学拿伍分钱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再算出它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通过计算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这三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  相似文献   

4.
策略一:让学生操作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而且,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学具、教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分一分、量一量、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相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不仅眼看、手动、口讲、脑想,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设疑:“圆的周长怎样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大…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不断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挖掘渗透数学思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师所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设计。我们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才能知道圆周长是多长呢?通常情况下,要知道长度需要用直尺量。但是,直尺对于圆周无法直接依靠不动地量出它的长度。因为圆周紧挨着直尺延展的点.在不断地转换着方  相似文献   

6.
赵显英 《辅导员》2013,(4):60-60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不断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挖掘渗透数学思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师所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探究活动设计。我们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怎样才能知道圆周长是多长呢?通常情况下,要知道长度需要用直尺量。但是,直尺对于圆周无法直接依靠不动地量出它的长度。因为圆周紧挨着直尺延展的点.在不断地转换着方  相似文献   

7.
提出问题 ,寻求策略 ,解决问题 ,是“问题解决”的精髓。下面是运用“问题解决”思想 ,教学“圆的周长”的一个片断。师 :现在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学具圆 ,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看看测量圆的周长有哪几种方法?师 :(学生测量完后)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生1 :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来量出它的周长。生2 :用线绕圆一周 ,拉直量出它的长度。生3 :把圆环截断拉直量出它的周长。师 :这些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师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师拿出一个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转动 ,形成了一个“虚圆…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尝到了一点“甜头”。具体做法是:一、揭示课题形式要新颖。如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铁线、一块圆形木板或盖子、一把直尺。上课时,让学生用铁线绕圆木板一圈,并量出圆木板的直径和一圈铁线的长度,然后分别叫几个同学说出直径的长度,我很快就能说出相应的铁线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同学们对此感到非常新奇,都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在他们心中充满疑惑,急于解疑时,我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怎样求圆的周长。学…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套直径分别为3、4、5厘米的圆,上课时,让他们用这些圆在有20厘米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并要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教师总结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让学生试着拼一拼,将被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他们细心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宽是圆的半径。接着教师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圆的面积=πr~2。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圆的周长》教材编写中,现行教材都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先介绍运用“绕”和“滚”直接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再遵照教材编排,出示下面的表格,让学生按表格要求自己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学生在实验中,对需要测量什么、计算什么非常明确,很容易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种教学的优势非常突出,但其缺陷也很显见。学生对研究周长计算公式的必要性缺乏感受;对研究周长为什么要量直径没有思考;对周长与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缺乏深入的理解。这种“按图索骥”式的操作不能充分挖掘知…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认为“圆的周长”是周长概念的一次扩展。为了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我设计了两个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学习环节。一、动手实践: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首先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圆片、细绳、直尺中开动脑筋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材料,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通过“看→想→做→悟”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一定会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小组内自觉地展示交流。同时,教师需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师:我们认识了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呢?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学生一上来就说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师:还有同学知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不少学生举起了手)师:你是怎样获得这个方法的?生:预习时记住的。生:我在数学兴趣班学过了。师:这些同学知道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不知道的同学对这个公式有什么想问的吗?生:什么是圆周率?生:圆周率是多少?生:为什么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生: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吗?……师:刚才,我们的同学敢于提出问题,都是好样的。在这些问题中有个…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听过两位教师教圆的周长。第一位教师讲课的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两条直线上滚动一周,确定了这两个圆的周长,请两位学生用米尺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量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第二位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按指定的半径做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做了量周长的示范后,要求全班学生按照程序进行操作:①量出圆的周长,②量出圆的直径,③用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④观察所得的三个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分别报出测量的数据,经过核对、讨论,确定出较  相似文献   

14.
在圆的周长公式推导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对计算公式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各种不同已知直径的圆的周长。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测量工具线、皮尺、直尺、透明胶等。选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在汇报中,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圆的周长》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学重点是探究和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力求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反复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有了这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使学生学好《圆的周长》,教学时,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不是直线段,不好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应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做好一个实验:用硬纸剪一直径为1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  相似文献   

17.
梁敏 《江西教育》2004,(18):11-12
片段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一元硬币或五角硬币的圆周长。生1:我把一元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这枚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cm。生2:我在5角硬币的圆周上做了个记号,然后放在直尺上滚动了一周,量出了这枚硬币的周长大约是6.3cm。师:你们俩都用滚动法量出了硬币的圆周长,那么圆形花坛能用滚动法测量它的周长吗?生3: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圈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度。生4:可以用卷尺或测量绳绕一圈,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师(打开教室吊扇开关):你们看,吊扇扇叶旋转形成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绳子绕一圈吗?(生愣住了)师:能不能…  相似文献   

18.
上课开始 ,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教师提问 :“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条线段长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先出示可剪断的铁丝圈 ,将其剪断拉直 ,采用化曲为直的办法 ,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周长 ,再给学生硬币、瓶盖、圆铁板等不能剪开拉直测量周长的圆形物体 ,要学生寻找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绕线或滚动法 ,得出几个具体圆的周长。此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既不能拉直也不能滚动 ,要求学生观察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量有关。学生通过讨论 ,发现直径越长 ,周长越大。之后 ,测量前面几个圆的直径 ,与所量得的周长比较 ,计算出各…  相似文献   

19.
苏贤科 《湖北教育》2000,(12):38-38
布备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课前——复习旧知,自制学具,动员学生参与 学生已经学习过求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圆的有关知识(半径、直径等)。教学圆的周长前,动员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3~4个直径各异的圆纸片(并标示出直  相似文献   

20.
一、实际测量,激疑导入  1.明确概念。  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明其周长指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圆的图形,启发学生类比联想: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意义,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说明:围成的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周长。  先启发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的含义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 (如棉线、直尺等 )测量圆片的周长。测量后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学生可想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线绕圆片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