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如何呢?过渡时期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变为后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一大亮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特征提了出来。江泽民同志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论断,论证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和现阶段我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措施,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常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什么?一直是法学理论罪存在较大争议和分歧的问题,也是法律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本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要求,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进行再分析,再认识,使我们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法的把握更加准确和深刻,在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法的贯彻和执行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过去没有讲过的“新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东方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本拟从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初步设想;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错误认识和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等三个方面谈一谈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围绕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一系列问题发生了激烈论战.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欲求认清中国社会性质,确定革命路线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在讨论中,马克思主义者从学理角度第一次比较充分地阐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通过论战,人们对中国社会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为后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功地破解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商品生产的难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高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还具有容纳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潜力,资本主义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汲取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有益经验等。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现实.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作为邓小平理论首要和基本问题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自然与现代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定位、利弊得失、世界现代化的现状和特点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背景,以深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深刻的利益根源,利益范畴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它将在利益和谐中动态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以义利观为主线,从人与国家、人与人、人自身三个层面阐述古代的荣辱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少、慢、差、费”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从方法论意义上着眼,只是治标之术,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以及语文教育与人与生活的内在密切联系的层面,才是追本溯源的正确路子。语文教育追求一种和谐的美好局面,让“语”和“文”、师和生、师生和文本、师生和生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让师生诗意地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牢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肥沃土壤之中,在经历"穷过度"的错误认识后,经过新时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再认识,实现了由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政治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自觉,铸造国魂层层递进的逻辑生成,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哲学基础,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才能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如影随形。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无从科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通常叫做“资本主义”的东西 ,其本质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它与哈耶克“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下的三个命题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的关键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理解现实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机遇看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 ,现实社会主义只能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模式和道路。传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 :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 ,是资产阶级主导社会还是无产阶级主导社会等 ,正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而逐渐淡出。 90年代以来 ,虽然社会主义再次成为知识界的核心话语之一 ,但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人类社会的制度和文明形态处在巨大的变迁与转型之际 ,现实社会主义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影子 ,而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前进与曲折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紧密相联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的结合体,在资本主义乃至其他社会形态的制度体系中,都存在“借有”、“自有”和“共有”等3种类型的制度。资本主义创造的制度明是人类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台阶,并非都是糟粕。社会主义制度明建设尤其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成果。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借鉴应该是借用而非移植,不应丢掉本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