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规律在德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德育过程中的受教育群体中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类型的从众现象.为提高德育的实效,必须大力倡导积极型从众,努力遏止消极型从众.积极型从众可分为功利趋向型、魅力复制型与信念内化型三种.培养积极型从众的策略可从舆论造势、奖惩刺激、认知升华与“众从”制衡四种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2.
从求职规划视角,归纳分析高职高专学生求职规划过程存在的意识淡漠、择业观念落后、自我认知偏差、求职好高骛远、功利短视投机倾向严重等问题,探析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探索提升学生求职规划质量、促进学生成功求职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该文比较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特征,发现成长型思维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发展、独立学习成才。互联网海量、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个性化的信息,有利于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使其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转变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坚毅的性格、自信心、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大学生成长型思维的要点后,通过绿色化工产品开发的试验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成长型思维,证实了互联网+科研训练,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注重提升学生自主性、创新思维及学术素养能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形成。  相似文献   

4.
读书要走向更好的分享。分享,是一种善好的读书哲学;分享,是一种隐秘的读书原理;分享,是一种积极的读书策略。读书,是与书本的分享、与作者的分享、与他者的分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模式、坚毅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思维模式量表、十二项简式坚毅量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475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认为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整体处于中上水平;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模式、坚毅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皆存在显著正相关;青少年成长型思维、坚毅人格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  相似文献   

6.
学术研究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一直是学术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今天 ,重提学术研究的功利性 ,在现实条件下有其现实的意义。我们在充分肯定功利性的同时 ,更应当强调学术研究的超功利价值。本文试图从功利性与超功利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 ,辩明这个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代书院教育积累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今天的卓越乡村教师培训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研究表明,古代书院教育中德育为先的教学内容、摒弃功利之心的教学目标、自主研习问难论辩的教学方法、提倡反思创新的学术研究等方面对于卓越乡村教师保持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的培训、驻守乡村教育建设良好乡风民俗传承乡土文化思想的培训、主动学习寻找问题自觉思考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的培训、教研同步学研同步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培训都很有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李老师终于意识到,潜藏于心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无形的枷锁,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她通过践行心理专家倡导的觉察+接纳、3+2反思法、成就文件夹、成长型评估体系、积极自我对话等方法,一步步培养成长型思维,走出了发展困境,迎来了新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作者调查了2014年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情况。全国范围内总共有196个培养单位招收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设置4个单元,初试科目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与学术硕士的初试科目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自主命题科目的设置特点,旨在为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及广大考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智力实体和增量理论为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提供了理论基础。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智力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是学生发展的内部支撑和动力。在学校中实施成长型思维导向的管理,以成长型思维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以成长型思维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活动理念】1.理论基础在情绪主题心理课中,情绪ABC理论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之一。本节课以“情绪ABC理论”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一种具体的、积极的认知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增强情绪调控能力。成长型思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他认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注重成长的过程,而非成败的结果,因此,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成长型思维,最早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提出,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而成长型思维则是以动态的角度、积极的层面面对特定的对象、任务及其结果,总是倾向于认为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把每一次挫折失败都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从而不断进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任何层面学习的效率、程度与可能性。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是学生能否正确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研究生原就读学校类别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类别学校的生源在研究生入学初试成绩和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显著,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差异不明显;总体上看随着研究生年级的升高,不同类别学校生源的质量差异逐渐缩小。认为在积极吸引优秀生源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科影响力,营造学术研究氛围,落实个性化人才培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中的工作资源分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79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基于职业心理健康的视角,通过因素分析探讨教师工作资源的分类,并考察不同类别的工作资源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同事支持和硬件条件等工作资源,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投入,但对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称为"激励型资源";(2)自主控制和工作意义等工作资源,既能够负向预测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又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成长型资源";(3)工作回报等工作资源,能够负向预测情绪衰竭,但对工作投入和非人性化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称为"保健型资源"。据此,在教师激励过程中,应大力挖掘成长型资源,有效开发激励型资源,合理利用保健型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成长型思维相信个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帮助得以发展,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时期。基于发展情境理论,从塑造学生内在思维和提供外部环境支持两个视角,提出培养初中生成长型思维的具体路径。一方面,通过引导初中生管理固定型思维、制定具体学习目标、掌握科学学习策略和建设性应对失败,唤醒他们不断成长的内部动机;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成长型教师队伍、开设成长型思维主题课程和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打造立体化成长型学校环境,为初中生打好正向成长的底色。  相似文献   

16.
张胤 《高等教育研究》2012,(10):14-19,36
促进我国为数众多的"成长型高校"进一步发展,成为办学水平更高的"成熟型高校",不仅对于"成长型高校"的自身发展,而且对于普遍提升中国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似乎存在一个"成长型高校陷阱",使得大多数"成长型高校"难以成长为层次更高的"成熟型高校"。为破解这一发展陷阱,有必要对"成长型高校"的发展在战略层面上进行仔细分析,促进其作出正确抉择,使之走向更高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工作历经多次改革后,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初试自命题工作具有保密任务艰巨、工作流程复杂、使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在招生工作实践中面临着失密泄密、误差操作、错寄漏寄、资源浪费等突出风险。初试自命题改革需要统筹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科学性与公平性、自主性与规范性三类关系,通过减少自命题使用范围、规范自命题科目设置、加强监督管理、加快题库建设等举措,深入推进初试自命题工作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招生考试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幼儿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个类别.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笔者通过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为5-7岁)的实地观察,总共收集到96个幼儿谦让行为案例。在对观察资料登录、编码、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儿谦让的主题(或谦让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作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与高度。在场域型塑、课程固化与工作重复等因素作用下,教师专业发展很容易陷入思维固化。成长型思维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为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思维固化提供了转型基础。策略在于:教师需要检视自身的思维方式,切实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专业发展的决定作用;动态地调控思维过程,促使专业发展在成长型思维引领下积极前行;敢于直面思维局限,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以达到新高度;充分发挥思维的预测功能,对专业发展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丰裕地区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经常产生社会冲突,形成社会稳定中的"资源诅咒".基于资源诅咒——利益分享的分析框架,通过两省三个煤炭资源丰裕乡镇的经验分析发现,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是诱发这类资源诅咒的重要变量,而矿区的利益分享方式的差异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方式可分为主动分享、半主动半被动分享和被动分享三种,相应的三地的矿区稳定形势也呈现出从平稳到冲突的差异.利益分享的不同制度安排导致了资源丰裕地区的社会稳定状况不同.因此基于各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合理分享资源利益有可能有效地减少资源丰裕地区因资源开采而引发的社会冲突,从而化解社会稳定中的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