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课本习题挖掘 培养数学直觉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三数学课堂习题教学以后,总会有一两个同学鼓足了勇气来找我,说:“老师,有些问题刚拿到手时头脑里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当你讲过我们也能听懂、会做,但是要是在考试时我们该怎么办?平时学习和解题训练该怎么办?”这个学生走后,我与其他同事交流,他们发现自己的学生也有这样的问题.这说明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某一个班,某一个人身上.那么,  相似文献   

2.
王虎 《学苑教育》2012,(22):55-55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方式;理解课本的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运用课本知识,通过课本例题、习题起到“窥一斑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全国近年的部分中考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一共同的趋势:压轴题大多是课本的例题、习题变式.本文对变式的类型作简单的归纳,供备考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一道习题出发,阐述了教材中习题的变式与拓展.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材《数学必修2》第三章习题3.3B组第4题:已知A(-3,-4),B(6,3)到直线l:ax+y+1=0的距离相等,求a的值.  相似文献   

7.
刘风 《考试周刊》2013,(69):52-53
“变式”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认识.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变式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自由宽松的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型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因此对于数学课本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教师应挖掘题目的广度和深度,扩大题目的辐射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  相似文献   

9.
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阐述如何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进行“变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陈斌 《数学教学》2004,(4):9-10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能重视对课本习  相似文献   

11.
12.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探究,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课本习题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设计出来的,其内涵丰富,解法典型,各地中考试题往往是从课本习题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对课本习题进行挖掘和深化,从而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达成较强的应变能力.下面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介绍它的变式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课本中的习题大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可变性,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习题的变形和引伸,可得到一大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好题,这不仅能疏通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拓宽学生思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84页第12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第11页习题6.2第1题是:求证:(a2+b)2≤a22+b2.将上述不等式变形可得a2+b2≥(a+2b)2.(*)不等式(*)可利用均值不等式直接证明,也可借助恒等式2(a2+b2)=(a+b)2+(a-b)2及(a-b)2≥0证明.不等式(*)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本文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一、证明不等式【例1】设c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b是两条直角边,求证:a+b≤2c.证明:由题设得a2+b2=c2,由不等式(*)得c2=a2+b2≥(a+2b)2,即(a+b)2≤2c2,亦即a+b≤2c.【例2】己知a、b∈R+,且a+b=1,求证:a+21+b+21≤2.证明:由不等式(*)及已知有2=(a+21)+(b+21)≥(a+21…  相似文献   

17.
课本习题是知识应用的浓缩,是数学问题的精华,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利用典型习题所特有的内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起到良好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手段,而且应该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法的内在联系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使练习高质量、高效率而富有成果呢?盲目的多练或单调的重复,使学生厌烦,适当地进行一题多变,可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就来谈谈笔者在一节数学课中针对一道课本中的习题设计的一组变式训练题。  相似文献   

19.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几何》第二册第 1 1 2页复习题三A组有这样一道习题 :题 已知 △ABC的∠B和∠C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I。求证 ∠BIC =π2 +12 ∠A。本文先给出该习题的解答 ,然后再在该习题的基础上做一些有趣的变形。分析 本道题中∠BIC为三角形两条内角平分线相交而成的角 ,求证的是∠BIC与∠A的关系式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 :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②角平分线定义 ,③由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图 1证 如图 1所示 :∵BD平分∠ABC ,∴可设∠ABD =∠DBC =x ,同理设∠BCE =∠ACE =y ,则有x +y +∠BIC =π ①…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中数学新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课本中的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开采价值.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充分探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