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进 《教育文汇》2003,(8):36-36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逍遥游》(第一节)反映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根本支点。《逍遥游》既是一篇哲学论文,又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哲学为强健筋骨,而以文学为丰满血肉的巨篇宏章。  相似文献   

2.
张利梅 《阅读与鉴赏》2008,(12):64-64,60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困局.即“开宗不了逍遥字,难解胜义第一禅”。学生难以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的“追求清净无为任性自适”的哲学精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笔法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以简驭繁。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意呢?愚以为应当主要把内容理解的突破点放在对文章形式的辩证分析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  相似文献   

3.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群雄奋起,王室衰微,天下分合未定,时有儒、道、法众家著书立说,争鸣百余年而其芳泽沿至今。或定君臣之仪,人伦之道;或倡兼爱非攻,或立陈法、术、势三管齐下而一天下……而唯一庄周飘然出世,卧草堂而梦蝶戏,道袍草履,俯仰天地之间,游心太玄之境,作传世美文《逍遥游》。  相似文献   

5.
道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哲学派别之一,是以宇宙、万物、人生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庄子及其代表作《逍遥游》正是这样。有人认为《逍遥游》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见《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内容)。但笔者认为,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我们应理解它是开宗明义的,是庄子思想的总括,不仅涉及人生、涉及万物,还涉及宇宙。也就是说,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其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哲学观点。一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结合体。宇,指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时间”。宇宙…  相似文献   

6.
在对《逍遥游》的解读中,蜩与学鸠大都是被嘲讽的对象:天地局促、见识短浅、自鸣得意、毫无自知。而大鹏却成了积极奋发、引人向上的意象。这种理解,不仅会导致文意中的许多矛盾,而且与庄子的本意也大相径庭,甚至于恰恰违背了庄子的本意。一、鲲鹏不但不为庄子所肯定,相反正是庄子所贬抑的对象尽管大鹏腾飞时气势磅礴、惊天动地,但是在南迁的过程中却显示了许多的无奈和被动。首先,它的起飞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六月海动”、没有九万里高度、没有“扶摇”之风势,也就无从上飞至九万里高空。耐人寻味的是,行文至此,插入了“天之苍苍,其…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文章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个光怪陆离、荒诞虚幻的意象。这也是《逍遥游》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仅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五中节选部分便有鲲、鹏、蜩、学鸠、朝菌、蟪蛄等拟人化并寄托了庄子思想的意象,也有彭祖、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的语言节奏明快、便读易记,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历来对其语言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本文试从声音、句式、辞格、篇章等方面对《逍遥游》的语言特色做一分析,从而揭示其影响后世、流传千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善用比喻来生动形象地说明抽象的道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有特点,然而诸子在使用比喻方面,又各有不同的特色。庄子独树一帜,他的比喻,丰富生动,神奇雄健,尤富艺术魅力。本文仅对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的比喻特色,试作粗浅分析。连珠式的寓言故事统观全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用一个接一个连珠式的寓言故事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的虚无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0.
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可以让一个身处黑暗中的人无比坦然地面对生和死、名与利?活着还是死去.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死生之情是羁绊不到他的。名利与尊位也是他所不屑一顾的。世间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然而他却对芸芸众生充满了同情。他是那样地高高在上.又满怀悲悯地俯瞰着人世。他的一生都在超脱当中享受着灵魂永久的和平.他只想逍遥在无穷的世界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因为他的胸中充沛着自由.因为他的名字叫做庄子。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领会《逍遥游》的主旨上,但作者汪洋恣肆的文笔及思想的复杂性给学生的正确把握带来了一定困难。作者结合多年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教授本课时,只有先深入解读鲲鹏形象,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把握《逍遥游》的最终意旨。  相似文献   

12.
一、大胆的想像,丰富的寓言《逍遥游》开篇不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图画:一条奇大无比的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畅游;突然之间,化作大鹏鸟,变之快,变之奇,出乎常人的想像,让你目不暇接。它的背有几千里宽,翅膀展开来遮天蔽日,宏大雄壮,奇异神妙。这样大胆的想像,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惊叹不已。然而,“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鸟的神态呼之欲出,大鹏鸟的气势雄霸天…  相似文献   

13.
《庄子》在20世纪的国学研究中是一个焦点。近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家论庄》(胡道静主编)就选录了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诸先生的著作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20世纪庄子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郭伟 《现代语文》2007,(11):56-57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笔名方以直,1927年生于山东省临沂县。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后从大陆至台湾,七十年代末定居于美国纽约,现为美国华语文坛上主要散文家之一。王鼎钧四十余年不懈创作,著述甚丰,共出版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庄子》首篇为《逍遥游》,此篇主旨历来解释纷纭,本文试图从文中描写的隐士这个角度进行探讨,并联系庄子的隐居生活来体察庄子著作此文的真实寓意。  相似文献   

16.
《庄子》在20世纪的国学研究中是一个焦点。近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家论庄》(胡道静主编)就选录了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任继愈、李泰棻、关锋、陈鼓应、张恒寿诸先生的著作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20世纪庄子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先秦又一难懂的著作,用《庄子·杂篇·天下》中的话说,全书尽是“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其实这恰恰是因为庄子采用了自己独创的写法,即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交错融合,故意将完整的表述肢解开,而将义理晦藏于看似支离破碎的文字表层之下。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     
自读导言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赏析本文精巧的构思,奇特的想像,以及借寓言形式、综合多种论证方法,阐述深邃思想的写法。4.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说理形象化的语言特色。(解说:庄子的散文构思精巧,语言瑰丽,想像奇谲,论证严谨,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只有抓住难点,突出精要,恰当引导,方能化难为易,提高自读效果。)自读程序1.简介庄子及其作品。(解说:简介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理解文章的思想作准备。)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并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怒、…  相似文献   

19.
为寄寓哲思,避免争论,庄子注重其寓言的叙事方式。在现代叙事学视野下,庄子寓言的叙事技巧得以深层揭示。庄子寓言的叙事策略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直接引语、场景叙事为主,使叙事客观灵动、张弛有致;"庄子"作为隐含作者和叙事人在寓言中或隐或现,使其叙事亦真亦幻,进退自如;庄子寓言亦具互文性叙事特征,社会、历史、自然万物交相辉映,构成自在悠游、博大精深的庄子寓言世界。  相似文献   

20.
《山民》的作者韩东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诗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先锋诗派”也被人称为“后朦胧诗派”,是我国当代诗坛上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如果说“朦胧诗”更多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寻根诗”更多地关注诗歌的民族文化内蕴,那么“先锋派”诗人则一反常态,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与个体存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