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2.
慷慨教育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提出,要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慷慨的人。所谓“慷慨的人”就是无私的人,有价值的人。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认为,吝啬会降低人的价值,吝啬会使人渐渐地变得贪婪。贪婪则可以使人的需要、兴趣和精神世界变得丑恶,使人产生残忍。抵制吝啬和预防贪婪的方法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慷慨教育。什么是慨慷,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人们造福的愿望成为你心灵的一个部分,当你向人们贡献你自己的财物时,不觉得这是从你心上挖去什么而感到难过。相反,总觉得没把自己的精神力量贡献给别人,没有关心别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是吝啬鬼的著名典型。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观照下,区别严监生与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精神实质等方面的不同,认为严监生并不属于吝啬鬼类型中的一个,而是具有吝啬和慷慨两面特征的“另一个”,他既吝啬又慷慨的表现取决于中国科举文化和封建伦理压制下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4.
世上吝啬的人有很多,像老徐这样抠门的却不多见. 他吝啬,你也许会认为他家一定很穷.实话告诉你吧,他工资不少,职位也不低.周围的人都恭敬地喊他"老徐",他的家人却在背地里叫他"第二代严监生".不信?你瞧好了!  相似文献   

5.
《孟子》中"窃负而逃"体现出来的孟子重情思想,有其时代背景的原因和人的本性之情的原因。它所体现出来的孟子重情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人的血缘亲情;二是对社会的理性之情。而如何将对亲人与对社会的感情达到一种平衡,不仅古人需要进行探讨,处于当代社会的我们亦需要对此深思。  相似文献   

6.
从前,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李子吃,唯有王戎没有去。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伙伴们感到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王戎说:“假如李子能吃,那么早就被过路人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事实上结果是正确的,李子确实是苦的,不能吃。王戎的推理方法包含了数学思维方法——反证法。  相似文献   

7.
慷慨对于我,似乎很遥远、很遥远……而吝啬就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左右。每当伸手欲取瘪瘪的囊中物时,总要犹豫再三,虽为清高而意图掩饰,终究时不时地露出寒酸相——然而,我这次必须慷慨。  相似文献   

8.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虽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引起评论者广泛兴趣的一个人物。他对钱财的态度一方面表现得非常慷慨,另一方面却又极为吝啬,评论者的观,点甚至也呈现为对立的两个极端。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剖析严监生性格的矛盾性,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慷慨的吝啬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很喜欢送东西给别人,比如我不喜欢的衣服、玩具和饰物。我以为接收过我的小礼物的人,一定喜欢并感谢我。但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实是吝啬。对此,我并不以为然。有一天,父亲带我去拜访他的上司。告辞时,他的上司送给我们一箱苹果。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作为一本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其中,竹林七贤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物群体,这七个人分别是嵇康、刘伶,阮咸、阮籍、山涛、向秀、王戎。《世说新语》这本书对竹林七贤每个人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也是值得研究的。阮籍放荡不羁但又有情有义,向秀却通达平和深谙道学,阮籍精通音律,刘伶嗜酒如命,山涛清心寡欲,王戎有些吝啬,嵇康才华过人。  相似文献   

11.
刘蓉蓉 《初中生》2009,(8):48-49
世上吝啬的人有很多,像老徐这样抠门的却不多见。 他吝啬,你也许会认为他家一定很穷。实话告诉你吧,他工资不少,职位也不低。周围的人都恭敬地喊他“老徐”,他的家人却在背地里叫他“第二代严监生”。不信?你瞧好了!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两个人会产生深厚的感情,是不容易被分开的。其实不只是人重感情,在下面的游戏里你会看到一个"重情重义"的塑料袋。它和你的手一起下过水后就不愿分开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天来,学校开展示范课竞赛活动,有一位老师讲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认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笔者翻阅了众多有关这一课对秦王人物分析的资料,发现许多教参持相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文章末尾"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笔者认为这一分析不准确,认为秦王应该是一个"善变""善权衡"的人。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何尝少呢?本文从多个方面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晚明时期,左派王学的突出代表人物李贽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特别赞赏鲁智深的为人,说他“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成祖之根基。若瞻前顾后,算一计十,几何不向假道学门风去也。”(《水浒会评本》四回)他认为鲁智深的叛逆精神来自“本真”,即自然本性,这是他与假道学的根本区别,也是本人自我完善的根基。很明显,他借对《水浒  相似文献   

15.
"圆形人物"本是一个文学术语。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性格较为复杂、往往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称为"圆形人物",而把性格简单、按照单纯的形式创造出来的人物叫作"扁平人物"。在学校教育中,"圆形人物"是指那些优点较多、缺点明显的学生,甚至是某时某刻会犯原则性错误的学生。如何与"圆形人物"相处呢?一、放大亮点,缩小过失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他作品中的人物全生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之中,被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包围着,他认为命运就是一张网,这张网什么时候破和怎样破法是没有定数的,人生就是一个"织网--补网--再织网"的过程."补网"哲学是他对命运本质的透视,具体表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世俗的黑暗中不顺命,为"挣脱"世俗的重压而"退让";人物都是在世俗的重压中从"苦"里悟出"乐"来,这是他对人生的终极体验.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评价一个人,往往会综合考察他的言谈举止,既要听他怎么说,又要看他怎么做,即如《论语》所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在作文中写人也是这个道理,不仅要描写一个人的语言,还要描写他的行动。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实际上,一个人的行动往往比言辞更能真实深刻地表现他的本质。因为有的人会言不由衷,言而无信,言行不  相似文献   

18.
蒙莎 《中学生百科》2012,(21):58-59
好莱坞著名剧作家罗伯特·麦基在他的剧本写作教程《故事》一书中写道:"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作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事实上,通过人物面临的两难处境迫使人物采取相应行动而揭示其本性,是电影导演们成功塑  相似文献   

19.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贪婪吝啬、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人物,但如果我们透过矛盾冲突的发展来看,就会发现夏洛克实际上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本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人们对犹太人的态度来分析夏洛克这个人物性格产生的各种原因,可得出了夏洛克的失败是当时的时代悲剧以及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教学变革中,人们最多尝试的是方法创新,所以会有琳琅满目的创新方法,但最容易浮华的也是方法创新,因为它常常为了标新立异而忽视基础,忽视普适与朴素。高层学者评价高层学术成果,最慎重也最吝啬的用词之一就是"创新",但基础教育实践中的情况相反,最随意最慷慨的用词之一也是"创新"。有位青年学者曾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我国年以前有关研究性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