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砚品类繁多,形状以圆形和长方形居多,且多附有研子。本文将考古发现的汉砚按照平面形状分为三类,从而归纳出各类砚式的演变规律。汉砚造型奇特,材质丰富,集工艺美术于一体。砚在汉代由多种研磨功能逐渐向书写专用蜕变,完成了它由研磨器到书写用砚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砚的形制逐渐规范化。至东汉,砚逐渐从有研磨石发展到无研磨石,并且以圆形、方形为基本形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砚的形制趋于定型化,式样不断艺术化,种类进一步增多,制作更加精巧,分布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3.
砚文化及其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之一,砚化是我国古老深邃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砚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我国砚石资源丰富,有130余种,真正意义上的砚出现于秦国早期,汉至唐、宋、元时期,制砚业为发展繁荣期,明、清为发展辉煌期。砚在我国古老明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推动了社会明史、艺术史、礼乐史及经济、科技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4.
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的质品和色系的定名,是雕制名品砚台的必备条件.文章以"四大名砚"的矿物组成 、矿物粒度、矿物结构、化学成分、硬度、比重等经验指标为参考,用现代科技试验手段,提出制砚用松花石砚料(含辽砚砚料)质品的优选方法,并用色彩学,色系的分类法对制砚用石的色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名,旨在为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菊花石砚     
最近,张教授从湖南张家界出差回来,带一方菊花石砚送给我,我当然“笑纳”。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墨块,是挥毫写字必备的文具。多数人熟悉的是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实际上,我国砚的品种繁多,除了传统上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产于山东的红丝砚、四川的苴却砚、湖南浏阳的菊花石砚等。  相似文献   

6.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远远不止这四种,如四川攀枝花市产的苴却砚、河南济源产的天坛砚、湖南浏阳产的菊花石砚、山东产的红丝砚,宁夏银川市产的贺兰石砚,此外还有东北的松花石砚同样是很好的。有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士这样评价:端砚是老翁,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妃,松花砚则是王子。我觉得这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是两个独立的砚种;也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在本溪共存在、同发展,并行不悖;还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同源同种,辽砚流行于民间,松花石砚出生于宫廷,松花石砚比辽砚身价高;还有一种传说,辽砚是辽代的砚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本文归纳总结了辽砚和松花石砚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清宫御用松花砚(以下简称"松花御砚")是我国唯一由帝王创制、宫廷制造、皇家御用的砚台.松花砚雕刻技艺已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列入吉林省首批、辽宁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在松辽大地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澄泥砚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品,它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虢州澄泥砚又因其类陶、类石、光溢似漆、触手生晕、坚润益墨等优点而倍受文人推崇。本文试就虢州澄泥砚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形制演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郭林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14-14,17
黄任不仅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诗人、书法家,而且是著名的端砚收藏家。黄任的题砚诗对端砚的石质、石品花纹、形制、雕刻或讴歌赞美,或记事抒怀,或论砚言志,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特色。解读黄任题砚诗可以拓展人们欣赏砚台的想象空间,挖掘出中华文化史的奥妙和内涵以及以端砚为首的我国四大名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今砚铭赏     
张茂昌 《语文知识》2005,(12):11-12
自西周始,文人墨客就喜欢在砚台上镌刻表达自己心声的文字,谓之“砚铭”。砚铭的字数有多有少,书体不拘一格,内容多种多样。现选取数则赏析如下。 一、抒发心情 “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这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他得到这方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石渠砚后,喜不自胜,便书此砚铭。作者在  相似文献   

12.
马小惠 《文教资料》2014,(20):59-60
以辽宁本溪出产的桥头石制作砚台始于明代,清代本溪桥头石和产于吉林的松花石统称为松花石,所制砚台皆称为松花石砚,当时在宫廷盛行一时,用于宫廷使用、赏玩和赏赐大臣。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大量遗存。民国时期松花石砚因参加西湖博览会而定名辽砚。当今辽砚有了众多美术大师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给“铭”下了个定义:“铭者,名也,名其器物以自警也。”在器物上刻写铭文,为的是警戒自己,免犯错误。宋岳飞的《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淄。宋文天祥的《砚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勿失道自全。明高启的《笔铭》: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在心正。  相似文献   

14.
端砚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端砚上镌刻的砚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审视端砚业现状,传承、弘扬端砚的人文精神将对振兴端砚工艺、提升端砚文化品位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笔、墨、纸、砚乃书画家之"文房四宝",然笔、墨、纸难以保存,唯砚独领风骚,可经历绝世,自古长存,惊人心目。尤其是名家名砚,被历代文人视为珍品,倍加重视。其来历,其造型,其质地,其传说都饶有讲究,人们可以从中读出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在辗转玩索中品味其无穷的魅力。端砚的美学意义体现在石质、纹理、石品和砚铭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中国独有的文房用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成为中华文明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砚,又称砚台,是画家和书法家的必备文具之一。文房四宝中,砚台的质地最为坚实,具有“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的价值,因此古人也认为“四宝砚为首”。砚台由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逐渐演变而来。相传远古时期,黄帝得一美玉,便命工匠琢成砚台,取名“墨海”,并镌上“帝鸿氏之砚”几个字。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砚台确实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8.
砚台浅谈     
砚台产生于何时,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确切地说明它。但我们已经知道,夏朝陶器上的花纹是用笔画的。有笔就有墨,调墨就要有研磨的工具,这可能就是砚台的前身了。从现在已发掘到的材料来看,蚌壳是古时常见的作砚材料。汉朝已经有陶砚,唐朝已普遍用石砚。最著名的砚是端砚和歙砚。端砚出于广  相似文献   

19.
文房四宝是书法创作的必备工具。自古以来,绛州文房四宝工艺精湛,久负盛名。绛州澄泥砚以历史悠久、材质独特、制作考究而成为我国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砚,经过几百年的沉寂后,在当代又重焕生机;绛墨在唐代已列为贡品,绛州的制墨名家"陈玄"在当时成为墨的代名词;绛笔有史可考至明代,品系众多,产量颇盛;纸的生产在绛州虽无特色,但因绛州古时处于水旱码头的特殊地位,成为经营纸张的集散地。如今,绛州文房业开发冷热不均,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文房传承人要增强主体创新意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20.
在曹雪芹著作论争中,自追寻所谓“原作者”、“原始作者”,所谓“年龄不够经验未足”和“性格不合”,所谓“作者曹、脂砚”,直到所谓“电子计算法”等等,一个共同目的:否定曹雪芹是“作者”。一个共同特点:缺乏有力的根据。这类“学术研究”的趣向个人费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