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卷物理实验题“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  相似文献   

2.
一、实验目的创新 例1 碰撞的恢复系统的定义为e= |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质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但该实验最棘手的问题是 :怎样准确而又精确地测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通过测量小球水平飞行距离间接测其速度。该装置中轨道前端小支柱的调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两小球发生正碰 ,但是若小支柱不正 ,就会产生斜碰 ,无疑会对实验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 ,在小支柱的前后调节上 ,如果不能保证|OO′| =2r的话 ,对被碰小球的水平距离测量将产生较大影响。2 0 0 0年全国高考第 14题撤掉小支柱 ,直接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 ,…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22年高考湖南卷物理试题第14题的题设条件“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的碰后速率与碰前速率之比相同”进行验证,并结合手机的录像功能和声音分析软件拓展了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如果按教材方法(图1)验证碰撞前后小球的动量守恒,由于装置的被碰小球的支柱是活动的,很难调节支柱与水平轨道等高共面,使两球发生正碰。且两球在发生碰撞时,支柱的下凹面对B球会产生一个反弹力,影响它的运动轨道,这样给实验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受一个高考实验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肖士珣教授编著《理论力学简明教程》一书114页例3—6原题抄录如下: 质量为m的质点放在质量为M长为2b的光滑圆管中,管的两端封闭并置于光滑水平桌上。m最初位于管子的中点C并以速度V_1沿着管子向右运动(L一系),设m与管端碰撞恢复系数为e。求(ⅰ)第一次碰撞后m与M的速度;(ⅱ)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动能的减少:(ⅲ)m重返管子中点并向右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原书(ⅰ)(ⅱ)的解是正确的,而(ⅲ)的解有不当之处。原书采用质心计算系计算在第一次碰前  相似文献   

7.
第 2 0届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卷第七大题原题是 :如图 1所示将一铁饼状小物块在离地面高为h处沿水平方向以初速v0 抛出 .已知物块碰地弹起时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大小与碰撞前沿竖直方向的分速度的之比为e(e <1 ) .又知沿水平方向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μ≠ 0 ) ;每次碰撞过程的时间都非常短 ,而且都是“饼面”着地 .求物块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最远距离 .   图 1图 2  原题提供的参考解答 :如图 2所示 ,设物块在A1点第一次与地面碰撞 ,碰撞前水平速度仍为v0 ,竖直速度为 :u0 =2 gh. (1 )碰撞后物块的竖直速度变为u1,根据题意 ,…  相似文献   

8.
两物发生碰撞时必须满足:1、碰前、碰后动量守恒;2、碰后动能不能增加--这是中学物理解题的常用判据.其实,两物在同线的对心碰撞中,还满足"碰前相对'接近速度'不小于碰后相对'分离速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 ,我们做了不少基本实验 ,测过许多基本的物理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有一些同样重要的物理量却很少被测量 ,甚至尚未被测量过 ,我们称这类物理量为非常测物理量 .比如 ,两物体碰撞的时间、平均冲力等 .非常测物理量对教学很有用 ,在此 ,笔者设计了实验 ,测出了非弹性碰撞的时间及平均冲力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以供大家参考 .2 实验的原理及相关问题本实验巧妙地利用了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等首先测出了非弹性碰撞的时间 ,然后利用动量定理算出了非弹性碰撞的平均冲力 .实验的整个装置图如图 1所示…  相似文献   

10.
高级中学试验课本(修订本)<物理>第一册中的学生实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如图1、图2.其原理是: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斜槽的一定高度释放,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外侧小支柱上的另一质量为m2(m1>m2)的小球发生对心水平正碰.碰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被碰小球静止,总动量为m1v1;碰后,入射小球速度变为v1',被碰小球速度变为v2',总动量m1v1'+m2u2';由于两球离开水平槽末端后都是作等高的平抛运动,飞行时间t都相等.  相似文献   

11.
[实验目的]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实验原理]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滚下来,跟放在斜槽前边小支柱上另一质量较小的球发生碰撞后两小球都作平抛运动.由于两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这样如果用小球的飞行时间作时间单位,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因此,只要分别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_1、m_2和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以及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撞后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_1和s’_2若m_1s_1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与m_1s’_1 m_2s’_2相等,就验证了两小球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学习完动量中的"碰撞"一节后,在提升练习中遇到一道判断碰撞可能性及可能运动方向的题目,题中的解答引起我和同学们的讨论与思考: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L=1.0m。物块A以速度v_0=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m/s,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虽然都是教材中的原型,但通过实验装置、设问角度、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实验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第14题(原题略,以下类同)考查内容是《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试题去掉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小支柱,将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的末端,让两小球在水平轨道的末端相碰。这样,测量两球的水平射程都从同一起点O算起,使实验更加方便,既避免了测量小球的直径,又克服了小支柱对入射小球的作用。只要考生仔细观察题图中的实验装置,弄清它与教材中实验装置的区别,就可正确解答此题。本题通过实验装置的改变,考…  相似文献   

14.
1.建立模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物体以初速度υ1去碰撞静止的物体m2,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具有共同的速度,这种碰撞称为“一动一静”完全非弹性碰撞. (1)基本特征碰后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会遇到讨论两小球碰撞后的可能性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老师和参考资料都采用的是验证法,验证碰撞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碰后能量是否小于等于碰前能量、碰后速度是否满足不再发生二次碰撞等,此法运算量太大,且答案不一定完备。结合碰撞的本质介绍一种完备的解法。  相似文献   

16.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2):32-33
在如图1所示的牛顿摆实验中,当小球A以某一速度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B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球交换速度,即碰后小球A静止,小球B以小球A碰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两球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动量和能量发生了转移,而且动量和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设计能力验证某些定理定律,测量某一个物理量,其方法不是唯一的.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多种可行的实验方案,对定理定律进行验证或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量.如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材中要求用质量较大的滑块与静止的质量较小的滑块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如果用质量较小的滑块与静止的质量较大的滑块碰撞,能不能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又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如果初状态滑块与钢球的初速度不等于零,如何进行验证?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让学生设计验证方法并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18.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讨论、澄清几个与碰撞有关的问题. 问题1 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与静止的、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发生正碰,m1>m2 是碰后入射小球不被反弹的必要条件吗? 在高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中,教材强调入射小球m1的质量必须大于被碰小球m2的质量,以至于有人认为这就是入射小球不被反弹的必要条件.对此有必要作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现行首次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将“动量守恒定律”安排在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编写为“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材从生活实例人手,分析了2个物体碰撞前后的多种情形。实验的基本思路提醒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2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即:一维碰撞。教材通过分析,一维碰撞中涉及的物理量有:物体质量,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质量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是不变量;怎样测出速度,怎样处理数据是难点。教材列举了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东峰 《物理教师》2009,30(11):39-40
2009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一第21题属于碰撞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动量守恒;(2)碰前总动能大于等于碰后总动能;(3)碰前二者速度应满足能够发生碰撞;(4)碰后二者若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