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振华 《学语文》2006,(5):25-26
一、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1、“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政策,使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的出现成为必然。 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了语文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又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关于作文“怎么考”,应从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 一、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以往“语文应用板块”所检测的语文“能力”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例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试卷的第六大题第15、16、17三个小题,分别考的是:改病句;抒情句仿写(“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拟新闻标题。不知道这命题的依据是什么:15题,能改两个病句,不等于就不会写病句;写不写病句,写病句的概率有多高,  相似文献   

3.
语病题一直是高考必考知识点,2004年高考全国15份试卷,除上海试卷外,都涉及到了病句的考查。我们对14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病题加以整合梳理,发现命题者设置“迷惑肢”涉及到语病考查诸多方面,下面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但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还普遍偏低。究其因。考查脉搏把握不准、高考试题剖析不透、应试对策实施不力是三大“瓶颈”。为使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46例病句作如下观照:  相似文献   

5.
姜有荣 《考试》2004,(12):5-8,10
2004年15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4套卷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有上海卷没有设题考查),14套设题考查的试卷共设计了40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堂堂 《教师》2012,(10):72-72
修改病句是中国高考语文卷一个常考常新的经典题型,即使在全国多省市自主命题的最近几年,修改病句依然是各高考语文试卷的首选"红"题型。现在考测修改病句命题时呈多样化多角度趋势,其形式除了以往单项选择外,  相似文献   

7.
罗兰英 《教师》2008,(3):29-31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考试大纲指定的内容,也是近年全国和分省命题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而从历年的高考语文阅卷情况看,这道“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选择题得分率一直不太高,其实,快速、准确地辨析和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8.
孙云霞 《新读写》2013,(9):44-45
2013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6套对语病进行了考查。可见它是考点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综观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6套病句题,它呈现出如下三大看点:  相似文献   

9.
2023年高考语文依然是稳中求变,但是哪里“变”了,哪里“没变”?文言文考查,在题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上更加切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写作命题大胆尝试与试卷上其他文本的联系,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在坚持高考语文立德树人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稳定“不变”的试卷结构、阅读和写作一份试卷,需要有所“改变”,以使高考语文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0.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但从2009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考生答对率还普遍偏低。为了使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对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典型病句作如下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其提出了多角度、综合性、情境化地考查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要考点。2020年全国10套高考试卷有5套考查了病句题,只有江苏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的试卷没有涉及该题型。从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卷和海南卷)将语段阅读与病句修改结合起来,需要结合语境进行综合辨析,更加贴合“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建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其他套别的高考语病辨析题则均以客观题形式呈现,重在语病的识别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一道病句题可以从语法、语义、逻辑上多角度、综合地测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辨析并修改病句”就是以反面形式考查学生能否利用语句恰当通顺地表情达意。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6套试卷考查了病句题,分值不多,但含金量高;本着“全面性”原则,病句题不再单单针对某一两种固定类型进行考查,试题素材也涉及了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题材,与生活联系紧密;题目设置虽仍以选择题为主,不过一些省市在命题形式上有所创新。为了提高语病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和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以社会时政、当代文化为主导方向选择素材,发挥经典书籍的规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感情”考查,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热点。笔者在分析2009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的诗歌鉴赏题后发现,在“思想感情”考查上,高考命题日趋细化,形成了若干命题类型?了解这些命题类型,对我们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高考命题渐趋合理,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地方命题有什么利弊?语文试卷参照英语四六级试卷结构模式有哪些弊端?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还需要做哪些调整才更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面对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升学率之间的矛盾,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应对?阅卷老师如何操作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按姓氏拼音为序排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套成功的试卷。命题人在多方面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试卷体现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充分尊重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试卷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会影响考生的做题心态,干扰学生的做题进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考生该怎么办呢?笔者把这些问题列举在下面,并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2004年的江苏高考语文第一次独立命题体现了对全国卷“亦步亦趋”“不越雷池”的精神,那么,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则体现出“继承中有创新”“平稳中求变化”的原则,在构建地方试卷独特模式的道路£迈出了沉稳又坚实的一步。阅完整张试卷,李清照《玉楼春》中的一句诗蓦然跃上心头——“不知蕴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相似文献   

17.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5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比上年减少一套,江苏卷和上海卷同去年一样没有设题考查,另外今年北京卷也没有考查病句题。15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2套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一次出现一“纲”多卷的现象,即全国通用一本《考试大纲》,允许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湖北、重庆、福建、广东、辽宁、浙江、天津十一省市单独命题,与全国卷并存的现象。通观全国15(全国卷第一次出了4份)份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题再一次成为试卷的新宠,受到高考命题者的“追捧”,也命制出了一些新活题,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无论是改错题、图表数据题、新闻概括题、仿句题、造句题、扩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是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较有特色的一份,标志着该省语文高考单独命题由去年的过渡阶段走向了今年的成熟阶段,实现了平稳的超越。去年有人用“三平”(平稳、平凡、平庸)来概括湖北卷的特点,的确有些道理,今年笔者认为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四气”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作文已经全面进入了“新材料作文”时代。由2006年开始出现在高考试卷的“新材料作文”写作题型,经过近10年的演变发展和改革完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成为近年高考写作命题的共同选择。2013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除天津外,其余都是“新材料作文”;到了2014年,全国18套试卷则均为清一色的“新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