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行物理高考大纲中要求考生应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面对此能力的考查在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4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题目 某有机化舍物X(C7RO)与另一化合物Y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认真分析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Ⅱ,笔者发现物理部分第25题的题干中"带电粒子再次通过 A 点,此时速度方向与 y轴方向成锐角"这个条件似乎给的多余而且有错误,原题如下:如图1所示,在坐标系 xOy 的第一象限中存在沿 y 轴正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历来是高考对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而几何关系的应用是诸多数学工具中最基础、最广泛、最直接的应用,可以说每届试题都会考查到.下面对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第20题作一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几何关系的正确处理亦成为解题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贵刊在2007年第11期中刊出的"2007高考全国理综卷中三个错误的辨析"一文中,对2007高考理综卷中的三道物理试题进行了辨析和批判.本人对文中的大部分观点表示赞同,但对原题22和原题25的辨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原题(全国卷Ⅱ第18题)如图1所示,位于光滑平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  相似文献   

7.
贵刊在2007年第11期中刊出的“2007高考全国理综卷中三个错误的辨析”一文中,对2007高考理综卷中的三道物理试题进行了辨析和批判。本人对文中的大部分观点表示赞同,但对原题22和原题25的辨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考生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尤其不容忽视.图象法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让人一目了然。有些情况下使用它能使所研究的问题简易明了,提高解题速度.下面分别用速度和位移图象解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第23题.  相似文献   

9.
题目: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解析:此题是一道有附加条件的关于置换反应的试题,试题针对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分属不同主族的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间发生置换反应的问题进行考查。虽然置换反应对考生而言司空见惯,平日练习得也多,但实际考试中却漏洞百出。笔者将从高考阅卷中看到的错误筛选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11.
题目二甲(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题目 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  相似文献   

13.
题1 (全国理综卷(Ⅱ)第28题)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突显课改的基本理念,符合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2004年相比,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实,稳中求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全国理综试卷 卷中有关物理的四个题(原题见本期第 4 9面 ) ,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现简述如下 :一、第 2 6题分析 原题和“参考答案”对于本题中运用的模型有很明确的说明 :(1)“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2 )“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 m的质点”.应用这个模型 ,“参考答案”中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顺利求得网对运动员的力 F =1.5× 10 3N.用这个模型 ,还可用动量定理解答本题 :先从运动学公式求出 v1 和 v2 ,再用动量定理得出(F- mg)Δt=m(v1 v2 ) ,解得  F=mg m 2 gh2 2 gh1 Δt=1.5× 10 3N.沿着…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下图示出的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工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一个好的转变,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处处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否用课本上的知识、观点来审视现实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是对考生科学文化素养高低的一种界定.理论联系实际是理科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今年理综卷第25题堪称一道妙题,它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自行车为题材,以车头灯供电电机为切入点,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部件之间角速度、线速度关系等诸多物理基础知识,既实现了高考题注重基础知识,全面考查能力的初衷,又寓教于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代表了今后高考命题及复习备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二、总体分析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Ⅰ)较往年来说不难,一卷只有20题有难度,其他七道都比较基础常规,也就是说今年的一卷侧重对基础的考查,考生只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2009年全国Ⅰ卷的物理压轴题难度较大,学生对所给参考答案不易理解.因此,笔者通过试题解读给出一种浅显易懂的解法.  相似文献   

20.
1 基本情况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300分。Ⅰ卷(选择题)的满分为126分,选择题一包含了18道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部分有5题(14-18题),共30分;选择题二有3道物理多项选择题(19-21题),每题6分,共18分。因此,物理部分赋分占Ⅰ卷总分的38%。Ⅱ卷(非选择题)的满分为174分,共10大题。其中物理部分有4题(22-25题),总赋分72分,占Ⅱ卷总分的41%。两卷合计,物理部分共120分,占总分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