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2006年第8期在“读者·作者·编者”一栏中刊登的《哪一头更重质疑》一文中,关于梯形重心位置计算有误,因此结论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历史》是巴巴拉·W·塔奇曼的自选文集([美]巴巴拉·W·塔奇曼著、盂庆亮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由“写作手法”“历史与教训”“从历史中学习”三部分组成,收文二十八篇(《前言》除外),既是作者1936~1980年的作品,也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的以历史为主题作品的回顾。就内容言,既有作者以历史学家的视角对美国过去和现在的深刻洞察,对国际政治风云的敏锐分析,对所研究历史所经事件的感悟与体会,还有作者关于历史写作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材料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奉使记》作为亨利·詹姆斯晚期的优秀作品因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对该小说主题意义探讨所留下的空间而增加了该作品的模糊性,造成读者理解的困境。本文欲以读者反应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奉使记》,试图解析读者困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文本的价值就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赵翼《闲居读书》),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得之”(王夫之《薹斋诗话》卷一),等等,说的都是阅读的个性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观点     
《语文学习》2010,(5):76-76
《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3期孙绍振《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 多年来,造成语文教学文本阅读无效和低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机械唯物论和狭隘社会功利论:二是后现代教育理论中离开文本主体的绝对的读者主体论。后者把读者主体推向极端,放纵自发性的所谓“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8.
戚博蕴 《文教资料》2009,(12):23-24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美国20世纪20年代称为“爵士时代”。他把自己与生活其中的那个时代水乳交融的关系带入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以亲身经历及同妻子姗尔达·赛瑞的生活为蓝本.用真实而细腻的笔触还原了一个表面奢华而背后精神空虚的“爵士时代”。  相似文献   

9.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弃妇诗,由于文本本身语言内涵与外延引起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读者不同的解读角度。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解读向度。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阅读”即同样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研究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德国的姚斯、伊瑟尔等人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他们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对于“作者——文本”的关注转向对“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以读者在整个文学中的重要活动作为基点,带来了阅读领域的新突破。这样的阅读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构建自己解读经典名篇的意识,并通过与作者、读者间作品解读结果的对话碰撞,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哲学解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当代文本解读的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即由“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读者中心”。“读者中心说”强调读者对于文本解读的主导性作用,消解了作品原初的本意。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有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凡阅读必是一种创造,没有不附带创造的阅读,一时之间,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呼声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2.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创刊于1997年,是扬州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爱、支持下,《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创刊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进步。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信息检索报告,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07种社科经济类专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文科学报概览)》、《光明日报》、《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报刊文摘》、《教育文摘周报》等12种文摘报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卡14种,共计133条途径检索,《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104位,2008年排第73位。另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影响因子0·396,在“大学学报/教育统合类/高校教育研究版”中排名第二;2007年影响因子0·550,排名第二;2008年影响因子0·677,排名第三。十多年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第二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第二届...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是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和新兴方法论,它标志着文学批评理论的重心由关注作品、作者转向关注读者——文本关系。“意义未定性”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连接作者的创造意识和读者接受意识的桥梁。从“意义未定性”出发,对《边城》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重新审视现有的译本,则不难理解这些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婷婷 《文教资料》2009,(10):32-33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品,作者以“A”为线索,描写了主人公海斯特·白兰的遭遇。作品通篇使用象征手法,起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本文以“A”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名字的象征意义入手研究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5.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小说大师马克·吐温。他12岁时丧父,因家境贫寒。高中没毕业就开始独自谋生,马棚、狗窝是他“下榻过的寓所”。坎坷的经历让他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1876年,他创作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此后又发表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顽童流浪记》等著名作品。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古文的人大都喜欢选《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触砻说赵太后”这一章(这篇文字亦见《史记·赵世家》)。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正好有这一章,可以用来校正《赵策》的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与接受。宋代文人对司马迁《史记&;#183;管晏列传》中的管仲,虽接受他勇于独创新见,但观点大多与作者初衷相悖,从接受理论来看,“误解“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给予容纳。  相似文献   

18.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该小说独特的文本召唤结构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厄普代克巧妙地利用“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A&P》的文本召唤结构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蒋成瑀在他的力作《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读解课文的三极走向”学说:①作者一极,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②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③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其中,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解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认识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从教师阐释课文转移到让学生学会阅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后戏剧理念在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的影响之下诞生于德国,强调文本只是构成舞台创作的一个要素,而非中心所在。作品被归类于"后戏剧"范畴的当代著名德语导演法兰克·卡斯托夫作为一名先锋艺术家和左派知识分子,信奉实验性的解构主义美学原则,在结合自身人生经历的基础上,他对来自美国的经典文本《欲望号街车》进行了颠覆性的解构:通过人物重建、打乱情节、蒙太奇拼接等解构手段,实现了戏剧各个要素的平等共存,从而创造出舞台、音乐、演员、灯光与文本融为一体、相映生辉的精妙演出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