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在许多语文公开课里,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少,诸如:朗读,回答,找出并鉴赏自己认为优美的句段。但总给人温温吞吞的感觉,总是等不来沸腾的那一刻。笔者坚持认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温开水一样,应该让语文课沸腾一下。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姑且称之为“个性”。而对人文  相似文献   

2.
刘治安 《现代语文》2006,(11):94-94
长期以来,教育界有关中小学语课该怎么上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语,顾名思义,应该让学生学习“语”——语言,学习“”——写作,通俗一点来说,一是“说”的能力,二是“写”能力。衡量…堂语课的成败,就是要用这两个标准去检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正确,是不是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表面上的“热闹”。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黄城根小学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语课,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人民教师表达节日的祝贺和对教育工作的敬意,着实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为之感动。尤其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温总理对语教育的本质竟揭示的如此透彻。  相似文献   

3.
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这是一句大白话,道理谁都懂,但落实起来并不容易。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大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认识产生的分歧。谈到语文学科本质属性问题,实际上是大家对语文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缺乏共识,使得历史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论争总是比其他学科多,语文教学也最容易受到某种教育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如何上,牵涉到对语文课功能的理解。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觉得,首先要肯定,语文课的功能是众多的,概而言之,不外乎真、善、美三个大的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美,又是最主要的,是它的学科特有功能。以此,它区别于以求真为主的数学、理化、历史、地理诸课程,也区别于思想政治教育诸课程。有人说,你讲的语文课以审美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崔英华 《河南教育》2008,(11):26-26
语文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要让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必须提高其语文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都得练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贺爱 《考试周刊》2011,(29):56-57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动,感动会给学生生命铺上了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语文课上离开文本热热闹闹的讨论会让学生感动吗?语文课上学生忙于回答教师提出的众多问题,而没有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悟、真挚的情感,学生会感动吗?在与"语文"这个令人心动的字眼的交流中,只是千篇一律的"题海",学生会感动吗?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暑假期间,我先后到华南、华东的几座城市参加中学语文教研活动,观看了不少现场展示的语文课,确实感受到了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发生的一些可喜变化。如今的语文课,正在逐步摈弃那种只重教而不重学的传授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  相似文献   

9.
戴海南 《湖南教育》2007,(11):34-34
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在分析“以少胜多”原因时,有个学生对黄盖说的“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这句话做了分析:“80-3=77,曹军比周瑜军队多77万,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但最终还是周瑜赢,曹操败,真是以少胜多啊!”该教师对这一“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又怎么啦?"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近来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语文课改成绩有目共睹,不容置疑;对语文课改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前进,得到逐步完善的。语文教学要敢于正视自身,直面现实,不掩饰,不护短,以新理念为指导,深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又怎么啦?”“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近来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观摩和实践了许多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将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学科综合"理念的提出,更是丰富了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惊喜的变化,使得语文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3.
黄广炳 《考试周刊》2014,(57):21-21
作者参加国培,聆听讲座,反思教学行为和语文教学现象,认为语文课不能只注重表演,而应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一次听课,老师执教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上.两个调皮的男孩子偷偷交换喜爱的恐龙玩具,老师的激情讲述早已成耳旁风.恐龙已占据了他们的整个世界。这使我想起自己执教此文时的情景。当时,我正深情朗读文中较为精彩的一段话:“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相似文献   

15.
牛月君 《学苑教育》2012,(14):95-95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能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朗读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朗读的过程应合理、有层次;朗读指导应科学。  相似文献   

16.
糟了,今天学习《郑和远航》时,我把它上成数学课了。 《郑和远航》用生动的文字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教学中,我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学生默读、圈画后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相似文献   

17.
杨霞 《考试周刊》2012,(10):27-28
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它是教材的需要,也是语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运用图画、迁移体验、配乐表演等激发学生朗读的浓浓兴趣,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多次参加公开课及评课活动,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自己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0.
多次参加公开课及评课活动,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我自己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