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从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在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悖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悖论"的"矛盾",在发现悖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岳燕宁 《物理教师》2000,21(6):38-39
悖论(又称佯谬)在科学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物理学中悖论的解决,往往会导致物理学革命性的飞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悖论,对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是有益的.本文拟就悖论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及其教学功能作一粗浅分析.1悖论在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作用 悖论是指这样一种逻辑现象:如果某一理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者推出的结论与当时一般的科学原理或经验事实不符.这样,我们就说这个理论中包含了一个悖论.在物理学中,悖论又叫作“佯谬”,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悖论…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悖论”的形态、功能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志旺 《物理教师》2002,23(3):18-19
所谓“悖论” ,就是一种逻辑矛盾 .它指的是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 ,或从某一理论中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 .科学“悖论”是以其逻辑手段深入到原有理论体系的根基 ,揭示原有理论隐含的客观矛盾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 ,它的发现往往意味着一个激动人心的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 ,激励着科学家们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运用创新的思维和观念去提出新假设、建立新理论 ,从而导致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飞跃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虽不同于科学家科学探索的历程 ,但却有着相同的本质或相近的规律 .考虑中学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4.
悖论是逻辑学名词,也称佯谬.在逻辑学中悖论指的是这样一种命题,即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由它的假义可以推出它的真.但是在自然科学中,悖论有其更广泛意义上的理解: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观点中推出的结论与已知科学原理或事实产生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
浅谈利用悖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它指从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规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在逻辑上互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推出与已知的科学原理或实践相矛盾的命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或出现“悖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悖论”的“矛盾”,在发现悖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即从某一前提出发推出两个在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命题,或从某一理论、观点中推出的结论与已知科学原理或事实产生的逻辑矛盾。产生悖论的原因有二种,其一是在某一前提下,由于逻辑思维的不严密而引起逻辑推理错误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在物理学中,悖论常译作徉谬.在古希腊,悖论被称为"疑难",意思是"无路可走".实践证明,物理学的发展与悖论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如:追光徉谬"的研究,导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对流体力学"徉谬"的研究,发现了伯努力原理.本文所论"制造悖论"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逻辑矛盾,促使学生设问、排疑、解难,继而达到否定悖论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悖论与物理学发展中的两次重大突破湖南华容六中康继荣(414200)所谓“科学悖论”,是指在某理论体系中的某个公理看来似乎合理,却能推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即由它的真可以推导出它是假的,由它的假可以推出它是真的。这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叫科学悖论。科学...  相似文献   

9.
1902年,罗素揭示出集合论的一个悖论,这直接触及数学大厦的基础,它使哲学界、逻辑学界和数学界震惊,人们开始对悖论作理性的研究。那么,数学悖论的概念是什么呢?到现在为止,学术界亦无统一准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如果某一理论的公理或推理原则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在这个理论中却推出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或者证明了这样一个复合命题,它表现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等价形式,那么我们就说这个理论中包含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0.
韩枫 《华章》2011,(31)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人致思形上本体是出于对宇宙和谐的信仰,但思维的矛盾悖论又不断打破这种信仰.西方哲学史上有许多关于悖论的思辨,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和思索.  相似文献   

11.
悖论     
《中学数学月刊》2001,(4):15-15
对于一个命题 ,如果假定这命题为真 ,经过正确的推理 ,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反面为真 ;而假定这个命题为假 ,则经过正确的推理 ,却可以得出这个命题为真 .也就是说 ,不论假设这个命题是真还是假 ,都将推出矛盾 .这样的命题叫做悖论 .一般来说 ,如果从一个命题出发 ,根据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推理 ,而可以得出相互矛盾的两个命题来 ,那么前面那个命题便叫做悖论 .最著名的悖论有说谎者悖论、罗素悖论、康托尔悖论等悖论  相似文献   

12.
导致逻辑矛盾的命题称为悖论,在物理学中,悖论常译作徉谬。在古希腊,悖论被称为“疑难”,意思是“无路可走”。实践证明,物理学的发展与悖论的研究有直接关系。如:追光徉谬”的研究,导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提出:对流体力学“徉谬”的研究,发现了伯努力原理。本文所论“制造悖论”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逻辑矛盾,促使学生设问、排疑、解难,继而达到否定悖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悖论即无论假定其真或假,都可必然推出与假定相矛盾的结论的命题。本文根据悖论的这一基本性质,以《GEB——一条永恒的金带》,《数学小辞典》两书中的讹传为例,对“谎撒者悖论”的古典表述及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历来被人们当作悖论的“撒谎者悖论”,如假定其原始命题为假,并不能必然推出与假定相矛盾的结论((?)—/→P),故而它不具备作为悖论的基本条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进而揭示了造成这一历史误会的根源,并尝试纠正这一错误,给出“撒谎者悖论”的正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悖论     
对于一个命题,如果假定这个命题为真,经过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反面为真;而假定这个命题为假,则经过正确的推理,却可以得出这个命题为真.也就是说,不论假设这个命题是真还是假,都将推出矛盾,这样的命题叫做悖论.一般说来,如果从一个命题出发,根据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推理,而可以得出互相矛盾的两个命题来,那么前面那个命题便叫做悖论.  相似文献   

15.
以奥斯汀式命题观为基础、奥斯汀式阐释为形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以说谎者悖论为首的一批语义悖论.通过对比分析奥斯汀式阐释与罗素式阐释,可以看出,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忽视了情境或情境要素参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语形悖论,包括罗素悖论和合信悖论等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命题或观点出现逻辑"悖论",导致做题时陷入举棋不定、决策两难的困境。此时,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查找高考真题,找到对相关命题或观点的"抉择"。请看下面两个例子。例1: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说创造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追求思想自由是人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但是作为"类"或"群体"的存在,人又有追求归属某个群体、渴望通过服从来得到群体的认同,寻求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的需求。思想自由和思想束缚始终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姐妹"。事实上,这对矛盾导致了公共生活当中两个双悖论的命题:一个是思想自由的悖论;一个是思想束缚的悖论。唯有思想的引导(意识形态领导权)才可以化解这对悖论。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的解题往往是不断地转换,由题A想到题B,由题B想到题C…通过联想,把两个或多个命题按照一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印刻画在头脑中,就形成一个认知结构——命题联想系统.([1])命题A可以推出命题B,我们把命题B叫做命题A的"下游命题".研究从A可以推出些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教育中的悖论现象悖论(paradox)按其本来意义是指一种逻辑矛盾的现象。《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解释说:悖论“指由肯定它真,就推出它假,由肯定它假,就推出它真的一类命题。”用康德的哲学概念来说,就是二律背反(antinomies)。在教育理论中存在着普遍的悖论现象,但这种悖论,不是一种逻辑矛盾,而是辩证矛盾的反映,即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20.
作文命题就是制定作文训练的题目形式,它包含的范围很大,可以是一篇完整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段或提纲的某一问题,各国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命题理论.具体表现在命题动机和目的、命题的一般要求等方面.作文命题要明确对象和目的,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热情的培养,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习惯及发表意识,重视"段落"写作等理念值得我们今后的写作命题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