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的学年到来,似有一件小事,如浓痰,似块垒,久积于心,让人不吐不快,今笔者勉强为文,与同行商榷,供专家参考。这件事说的就是近几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变脸问题。本来,“变脸”是一门绝活,以其速度快,花  相似文献   

2.
“变脸”是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传统剧目之一,京剧“变脸”有着海纳百川、常变常新的精神,每一次都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新感觉,让人耳目一新。现在,教育界的家长会也在“变脸”,但每次都是大胆吸收、拿来主义。家长会的“变脸”,让人越来越感觉教育的。。变蚌”,越来越领略功利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小溪 《成长》2005,(1):58-58
实习是每个人毕业前必然遭遇的一件重大事情。在那个岔口,他们的很多完美憧憬都迅速转身变脸,现实总是出离想象,很多人在这里更改了一生的抉择。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一条主线 (一)课程主线的含义。所谓主线就是贯穿教材始终的基本思路及核心内容。一门课程,不管是哪位专家的教材,其主线是不变的。一门课程的主线一般来说包括乏个方面:这门课程是什么、为什么学习研究这门课程、怎样研究这门课程以及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不管采用哪种教材,其主线是不变的,都是按照怎样招聘人、怎样人尽其才,怎样培训和开发人的潜能,采取怎样的方式留人的顺序展开的。因此其主线就是聘人-用人-育人-留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注重教育的风气渐浓。相比之下,教材建设似有欠缺。本文以一门课的教材为例,说明抓教材的现势性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在中央以及中宣部、教育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编写和反复修改,现在终于正式出版了.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新课程教材建设,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高等学校理论战线的一件大事.作为教材编写课题组的一个成员,我想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程重要意义和这门教材体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曲建设 《成才之路》2014,(12):62-62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导人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应该在以前教材导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结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特点,笔者认为新课导入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关厦门大学将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爬树的新闻引起广泛热议。有人不禁戏称这是让人重新回到树上,也有人指责学校是“不务正业”。对此,学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这门课主要是要教会学生一些特殊的逃生技能,让学生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 想必并不是每一位读者都能理解并支持学校的做法,笔者倒是由此回忆起小时候...  相似文献   

9.
魏家华 《考试周刊》2012,(59):41-42
语文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它要求语文教师用活教材,在学生面前恰当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绘声绘色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文中的妙句如从老师手边飘起的朵朵云彩,文中的情感也似从老师心田流出的涓涓清泉,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也得到和谐发展。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0.
《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习得谢柳青长沙交通学院《工程经济》这门课程,对于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工程类专业学生往往看重专业课学习,认为工程经济是似基非基、似专非专的课程,兴趣不大。为扭转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收到了预期效果。1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11.
捧读试用修订本第一册语文教材,真有点爱不释手,喜不自禁。这书很美,从封面到版面,从插图到装订,装帧设计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这书也很新,从教材结构到具体课文的编排,处处洋溢着一股时代的清新气息,充盈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读罢让人精神振奋。但有几处地方笔者感到是否可以再作一些改进,现不揣浅陋,拟成“几点思考”,不一定对,提出来供专家再修订时和教师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秦学禄 《中国教师》2012,(22):71-73
<正>"变脸"是川剧的精髓之一,每次看到"变脸"表演,我都感到惊喜、神奇。一扭头一转身的瞬间变化出一张新的脸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那脸谱又都是那么鲜活、绚丽、夸张,真的让人忍不住地张大嘴巴睁大眼睛,期待着下一个新的惊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不可以把"变脸"的艺术运用到教育管理中呢?当然,教育管理中的"变脸"非指脸谱的变化,而是管理方法、教育技巧的变化。在教学上,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教  相似文献   

13.
变脸,乃中华之国粹,随着改革浪潮的日新月异,教师也应该学习这门艺术了,这主要关系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详细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的内容、作用及其重要性,指出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离不开通用技术的学习.笔者以为:要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技术素养,通过运用适当的教材、教具提高学生兴趣;配以多媒体技术,精选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10,(1):51-54,110
留点东西别看透 世上有些东西,最好别看透,留几分神秘。留一点儿蒙眬,留一丝悬念。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魔术,如果让观众看透了手法,知道了诀窍。这门艺术也就寿终正寝了;变脸.正因为迄今为止大伙都没有看透其技术真相.才能屡演屡新.大受欢迎.成为国粹。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教材“必修5”中选了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教参上引译者李绍明先生的话说,作者的“文笔有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然而,笔者在教读这篇文章时,却不时地感到.学习这种文章,确乎是一件吃力而又痛苦的事——困难的不是原作的思想有多艰深、玄奥,而是那种弯弯绕绕、疙疙瘩瘩的译文,让人费尽思星,不堪卒读。  相似文献   

17.
动态     
《中学教育》2005,(3):4-5
上海市28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正式命名,上海小学生倡议让教科书循环使用,语教材改革几次“变脸”引发争议,谁有权决定我们的教材,不合格具可能危害学生健康,尖子生高额“转会”引发“教育不正当竞争”之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种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的语文新教材纷纷登场,并陆续在全国投入使用。语文教材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是新课改的必要措施之一。改革旧教材‘,编写新教材,就要根据教材编写的最新理论总结以往教材编写的得与失,参考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以编写出符合目前中国语文现实教情和学情的教材。纵观目前投入使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总体而言,都吸取了以往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应该说整体上反映了我国语文教材的不断进步。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新教材在某些环节上的改革却让人感到困惑不解,最突出的就是新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预习提示”虚化倾向。如人教版新教材的预习提示已经被精简成五六十字的一段编者写的提示语,苏教版将以往版本教材中一直都保留的预习提示给彻底删除了,语文版教材索性就没有编写预习提示,等等。笔者认为,这是新教材的败笔之一,似有开历史倒车之嫌。  相似文献   

1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9B):22-24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教材编写是一件严肃的事,是一门科学,因此新教材的修订绝不能随意增删、草率行事。[编按]  相似文献   

20.
一些教师感到集体备课枯燥无味,缺少激情,每次总是勉为其难,瞎掺和而已,笔者认为,集体备课应当变变脸,如能搞一搞“擂台型”集体备课,也许能让教师们找到一些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