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非预设性语文教学被提出来以后,赞者有之,疑者有之,毁者有之。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质疑探究能力方面,它毫无疑问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非预设性语文教学思想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接纳和应用。要大力倡导非预设性语文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重视预设,忽视教学生成的现象非常普遍。语文教学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重视教学生成,重视非预设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把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预设与生成共生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体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展示教师与作者思想的交流,它融入教师对文本的情感所作的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它让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在完成预设的过程中,教学往往偏离教师的预设,而自然“生成”。  相似文献   

4.
李中华 《甘肃教育》2011,(13):72-7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要有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并且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的激发。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些职业中学语文课堂模式化的痕迹非常明显,整个教学流程循规蹈矩,教师的课前教学预设和对学习内容理解都是模式化的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中,"模式"是教学的方向、目的或计划,是在教学情景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师只是既定模式的设计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模式的接受者和吸收者。预设的模式只有预设没有生成,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会严重束缚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刘丹凤 《考试周刊》2013,(13):32-33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关注教师教的情况,忽视学生的学的效果;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师生围着教师预设的教案团团转,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如何改变在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成为语文知识自主建构者呢?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  相似文献   

7.
肖立新 《宁夏教育》2005,(11):41-41
学生被动学习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与之关系最直接的则是教师的教学。从教学的角度看,致使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主要有过于强调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认知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的。与之相应,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被赋予过高的确定性.学生的真实思想被标准他认识路线所遮蔽,师生共同沉沦于程式化的教学过程而不知。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及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 “预设性生成”是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对学习月标和教学环节、学生学习时是如何思考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学生认知程度和课文内涵深度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把握、预设,然后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探究、启发、学习,从而达成目标,使学生得到收获。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是最具有灵性的。课堂上,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让老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在文本中自由驰骋,让思想在交流中急剧碰撞,让情感在诵读中尽情流淌。  相似文献   

11.
许双全 《四川教育》2002,(12):20-21
“语文课程”中“语文”的取义,按叶圣陶先生的权威解说,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因此,对语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效能的大小。然而,对语文本质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现代语文教育中,转变为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冲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又演化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结果导致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在认识上有意无意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教学实践中就跟随风向,在语文内容与形式的学习上偏过来偏过去。经过多年的反复实…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非预设性生成给课堂带来尴尬的现象。教师往往很难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或者“预设味”过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或者一切以学生为重,淡化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的随意性大。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之重要。兴趣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并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激活了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吕水仙 《云南教育》2005,(13):35-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成了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成功却日渐被人淡忘。实际上,这是对动态生成的片面认识。动态生成与预设成功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改革大潮席卷中国的今天,许多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只知道在如何灌输学生知识上下功夫,很少在语文学习方法传授上下功夫,致使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结果是,功夫没少下,而收效却很小,以致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招来了不少人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和质疑。我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老师“授之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6.
向荣 《教学随笔》2016,(5):70-7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来,以实现素质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来,以实现素质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笔以《荷花淀》为“开篇之作”,开始了“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探索。再次教到《荷花淀》,是2004年2月13口。这时候,笔对“非指示性”教学的探索和认识已经有所加深,“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精神被概括为“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非指示性”教学的实质被提炼为:让学生在“三开放”(开放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愿学、乐学,首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当成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上,以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切合课程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探究思想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的有效途径。如何将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物尽其用,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