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平 《兰台世界》2004,(10):20-21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统计,1992年以来,小城镇发展速度步入高速增长期,最近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个左右。到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人,城镇化率上升到39.1%。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也为档案部门加强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对于深入研究其管理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中国特色城市化的曲折历史和探路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3.9%。 许多数据可以说明中国城镇化现状:1978年-2000年,我国年均增加城市21.4座,年均增加建制镇824.5个,目前,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城乡资源配置、利益调整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对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而言城镇化的推进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事业的实现。城镇化作为复杂且重要的经济社会进程为城镇档案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城镇档案工作也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 过去五年,中国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在今年3月5日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计划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预期达到53.37%.这些发展和进步,将为纸媒的区域市场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创造了世界城镇化史的奇迹。快速城镇化为广播影视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播影视以信息化手段突破城乡地理界限,改变资源配置方面的传统空间关系,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有机互动和协调发展。本文就地市级广播影视发展在城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分析,以期更加充分认识和忠诚履行广播影视在未来城镇化中所承担的历史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王晓莉 《大观周刊》2012,(39):252-252
城镇化是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城乡结构、加大农民教育投入、深化改革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协调产业与城市的关系、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着一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程度。自改革开放起,中国城镇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3,(4):449-449
作为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而由此催生的“城中村”、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不能回避的难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2.6%,有大约2.6亿农民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虽然进城务工大潮已持续数十年,但由于其“亦农亦工”的身份,绝大部分已居城市“安身立命”的务工者只能“蜗居”于“城市之疮”城中村。  相似文献   

9.
保障房三难     
提起保障房建设,有人算了一笔账,“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兴建3600万套保障房,加上“十一五”已兴建的1500万套,共5100万套。5100万套意味着什么呢?按我国城镇化速度,“十二五”末,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1.4%,城镇居民总人口将达到7.4亿人,以城镇户均人口3.1人计算,城镇居民将达到2.387亿户。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全国各地自“十五”以来,按照国家提出的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全面提高城市质量,走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着力把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加强城市现代化步伐,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将经历着经济功能的扩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代表了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信息的传递可以突破地域、时间、化等限制和阻隔,实现世界范同内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一次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年7月2113发布于北京)显示,“截至到6月3013,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将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进来,充分显示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说,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住宅商品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大量的农业人口、外地人口涌入社区,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逐渐变“单位人”为“社区”人,依赖社区服务的人口不断增多,因而社区的作用日显突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核心的社区图书馆,日益受到图书馆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有关估算准确的话,我国绝大多数人的上几辈都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集聚和留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那种保留着“传统”的农村会越来越少,其研究的价值则势必越发珍贵。在这些日渐稀少的农村中,有一些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6,(9):14-14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交给本届“两会”的一份提案中有一组数据,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87倍。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到2003年已上升至19.03%。其他国家这个比重分别是:日本2.38%,英国4.19%,韩国5.06%、法国6.5%,加拿大7.1%、美国9.9%。目前中国的行政支出还在以23%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自1985年诞生以来,法制栏目总数已超过了200个。在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由于其特殊的状况,法治化进程比较缓慢。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这一事实表明农村法治化建设是全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据调查,在电视观众中,农村观众占了总数的75.9%,这个数字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电视法制报道在农村普法宣传中的巨大威力。然而事实是否如人所愿呢?据笔者观察,我国电视法制报道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地域歧视,法制报道在城乡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笔者认为,消除电视法制报道的这种地域歧视是目前电视法制报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古越 《新闻世界》2006,(11):6-8
庄子故里,安徽蒙城,一座现代化新城初露雄姿! 近年来,由于以国家级汽贸市场为依托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五洲、东升集团为龙头的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林业资源优势为支撑的木材加工业,以牛群中国商贸城为平台的商贸流通业齐头并进,蒙城这个历史名城,如今又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屹立于淮北平原。 “我们力争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在皖北地区率先崛起!”——蒙城人对自己的未来豪情满怀。 “优化环境,发展经济”,这个已经广泛扎根于广大干群心坎中的共识,是这种豪情的动力所在。 如今在蒙城人的意识中,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种意识也已经让蒙城的干部群众初尝甜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圣诞与荒诞     
中国向来号称是“礼仪之邦”,最讲究过节。国有国庆.家有家祭,阴历节.阳历节.一年三百六十日,隔三岔五便是节。过完了自己的节.再过别人的节。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当然也就“节多人不烦”.过节总是一件好事.多多益善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年李闯王的最高理想不就是“天天都过年”嘛!何况中国人又胸襟博大,能够融蛮化夷,许多洋节.都被咱们兼收并蓄.毫不歧视。比如什么盂兰盆节.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工作的指南,也是我们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印刷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印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印刷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推进先进的印刷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实践。一、当前我国印刷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949年建国至1978年近30年时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只注重生产环节,忽视市场需求,忽视流…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开始,中国的“福利大厦”日渐坍塌。它的瓦解.不仅来自于市场化浪潮对其地基的侵蚀,也来自于不断推进的改革过程效果上的抽走砖瓦。 我们需要建造一座什么样的“福利大厦”?在2005年开始的市场化反思中.它的每一个构件被纳入政府和民众的重新检视之中: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低保…… 2006年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我们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义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块重要基石.中国未来的福利制度由此有了新的设计理念。 因此,或可以把2006年视为中国“新福利大厦”奠基之日。在这一年.最重要的福利制度.包括城市住房、城乡教育、城市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养老保险等.都被纳入重新设计的再改革日程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福利大厦”再造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有了新的起点。 2006年就要过去.回望这一年,我们对“福利”两字有着太多的经历和感受,在本刊策划岁末的年终专稿时,我们将中国福利作为了最终的选项。福利制度的设计和再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