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宋朝提倡绘画,徽宗赵佶曾专设画科考试,模拟进士试,以古人诗句命题,谁能以绘画形式把诗句的意境表现得最完美,谁就中选。画科中曾有几个著名的答卷,是这样做的: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时,曾出过一道题:“野渡无人舟自横”。许多考生只画一只空船系在河岸,却不敢画人,为表现无人的寂静,或在船边或添一只蜷腿的鹭鸶,或在帆篷上画几只乌鸦。但是有一考生理解“无人”并不是没有船夫,而是没有乘客。于是在舟尾  相似文献   

2.
陆丽华 《学子》2004,(6):37-37
说到创新,不妨先说一个故事。据说宋代画院曾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考做画。应试者有人画一只空船系在岸边,有人画一只鸬(?)站在船头,还有人画了一只乌鸦在船篷上啼叫。惟有一人与众不同,画一位艄公坐在船尾,口吹横笛,任小船在水中飘荡,结果中选。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前三位画者把“野渡无人”  相似文献   

3.
(适用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总结出作文审题、选材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故事,想听吗?(师讲故事《野渡无人舟自横》)宋朝皇帝宋徽宗赵估擅长绘画,在京都设立画院招考绘画人才。有一年,画院考试的题目是一句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许多考生觉得题目太容易,不一会儿就画完了。  相似文献   

4.
笔者听过一堂高水平的小学数学课,课题是“分数的意义”。教师对于单位“1”既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讲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引导学生自编了许多题目,起到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理解的作用。不过在被听课同仁大都看好的一道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这道题实质上是一幅图,图上画有1只桃子,1个西瓜,2只香蕉和4个苹果。苹果中又分为两类:红苹果与青苹果各2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幅水果图,即兴编题,并接着自己说出答案。于是,学生编出了各种题目,并叙述出题目要求的分数。如:  相似文献   

5.
我挨揍了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你最难忘的?拿起笔来,把这个第一次写出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可以用“第一次……”,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拟题。大概是因为我生来一副淘气相,认识我的和听说过我的人都叫我“捣蛋之最”,爬树、自做钓钩钓鱼、在门槛绑绳子使人绊倒……什么事我都敢尝试。一次,爸爸带回家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只雄鹰正在展翅,非常威武,画上还有龙飞凤舞的毛笔字。爸爸也没说什么,往书房桌…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上数学复习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红星小学有学生60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教师首先画出了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相似文献   

7.
画图算人数     
<正>放学了,源源在家里做数学作业。突然,他被一道题目难住了。题目上写着:芳芳前面站了7人,后面站了6人。这一排一共站了几人?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让我们通过画图来解答吧。先画出芳芳,然后在芳芳前面画出7名同学,在芳芳后面画出6名同学。  相似文献   

8.
野水无人渡     
北宋有个皇帝叫赵佶,历史上称他为徽宗。宋徽宗对画很有兴趣。有一年,为了挑选优秀的画家,他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实行统一招考。考试的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题目的编制   调查的内容最终要以调查题目的形式体现出来,调查资料要通过被调查人对调查题目的回答来获得,于是,编制调查题目就自然而然成为确定调查内容的重要环节。   (一 )根据题目的形式对题目的分类。从形式上可以把调查题目分为开放式题目和封闭式题目两大类。   所谓开放式题目是指不为被调查者提供现成答案,而由被调查人自由回答的题目。比如:“你认为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你对孩子玩‘电子宠物’有什么看法 ?”“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家长会上,你最希望老师讲些什么 ?”开放式题…  相似文献   

10.
李先生应征一家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职位。 一回家,李太太就抢先问道:“事情怎么样了?” 李先生说:“明天就开始上班,月薪十五万,还有红利奖金。” 李太太听了,真是惊喜交集,忍不住往下追问:“待遇既然不错,想必应征的人一定不少吧。” “大概有三四十个,都是广告界的精英。”李先生回答。 “录取了几个?” “只录取了一个,就是我。”李先生很神气地说。 “那考些什么题目呢?” “只考一题。”李先生说:“总经理分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任凭我们在上面画些东西。然后他把考卷从楼上窗口撒向大街,看过路人究竟先拿谁的考卷。有的人在纸上写着非常…  相似文献   

11.
【题目一】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是否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想向别人介绍或说…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2005,(8):47-50
(供读者朋友评选“最满意中考作文题”用。题目先后按音序排列)1%安徽省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批大学毕业生的最后一次测验了。考生带着四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教授说,考生可以带任何材料进考场,并且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试题。三个小时过去了。考生看起来不再自信,脸上留着一种无奈。“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目的有多少?”没有人举手。“三道题?二道题?一道题?”整个教室仍然沉默。教授微笑着说:“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工程学学习,但还有的行为,使失败对学生的发展同样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在失败的染色体上,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所以,杜威…  相似文献   

14.
读题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读“懂”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有些学生对读题不太重视,认为读题很麻烦,甚至觉得读题是一种负担。他们将“读题”和“念题”混为一谈,以为读题就是简单地将题目念一遍;或者盲目信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机械地重复念题。这种只停留在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走过场式”的读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题。我认为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加强读题训练,  相似文献   

15.
学生考老师     
在艺术大师徐悲鸿的高足中,著名画家黄纯尧教授有…大串“头衔”。黄纯尧同老师之间不仅有着亲密的师生关系,而且有许多朋友似的轶闻趣事。有一次,徐悲鸿和黄纯尧亲密交谈,说到高兴时徐先生忽然对黄纯尧说:“我来出道题,你来画一张画,怎么样?”接着,不紧不慢地说;“我的题目是:画一个扛着猎枪的猎人,带着一只猎犬到山里去打猎。但有一条规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模拟文题 请以“______自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只给出了一个词“自己”,很显然,本文的写作,必须要围绕“自己”进行,也就是说,所写的事要与“自己”有关.当然,这个“自己”并非就一定是“我”,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他人,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不过,根据“____自己”这一题目的特性来看,“自己”虽然必不可少,但补写的内容才是文题的核心所在,体现着文章的立意.  相似文献   

18.
作画与作文     
作画与作文,似乎是不相关的事。其实,它们在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下面介绍的几则作画的故事就可以在写作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深山藏古寺从前,有个先生请四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作画。赵画家一看题目,便不假思索地在纸上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和古寺’,不对题。”钱画家看了题目后,在纸上画了深山,没画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无古寺’”,也不对题。”孙画家仿佛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他在纸上画了深山,并在深山中画了古寺的一角。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露古寺’…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读题的方法培养亦可从四步骤着手.(简称“两自读两齐读”,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加页的思考题为例,如下图) 一、个体默读题目后,画出题中的关键词 教师提出让学生个人默读题目的要求,将自己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关键词画出来.有的学生圈出了以下几个词语,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圈“分成了”“和”,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之和是长方形的面积;圈“比”“少”,强调三角形的面积与梯形面积之间的差的关系;圈第二个“和”,是为了强调问题求的是两个图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试题: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作文(1)题目:我的__________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如心愿、乐园、最爱、财富、老师、未来、座右铭、课余生活等等),使题目完整。作文(2)根据你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另一个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第一个书法家嘲讽第二个书法家,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后一个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